生命的色彩因你而綻放——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的“中國方案”不斷推進
- 新華社
- 2022-02-28 08:06:10
新華社北京2月27日電題:生命的色彩因你而綻放——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的“中國方案”不斷推進
新華社記者 李恒、田曉航
今年兩歲半的纖纖(化名)患有脊髓性肌萎縮癥。年初在母親的陪伴下,成為湖南省兒童醫院在原來70萬元一針的“天價”救命藥——諾西那生鈉注射液納入醫保后首批接受注射的患者之一。
據調查,以往罕見病患者平均確診時間為4年,臨床上病例少、經驗少、可用藥品少且貴,導致很多罕見病患者“被耽擱”。每年2月的最后一天是“國際罕見病日”。在我國,包括纖纖在內的2000多萬罕見病患者越來越多地“站到了聚光燈下”。
不放棄每一個生命,讓生命之花綻放絢麗色彩。制定罕見病目錄、建立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成立中國罕見病聯盟……我國始終踐行“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不斷推進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的“中國方案”。
“木偶人”“瓷娃娃”……你對罕見病了解多少
木偶人、瓷娃娃、漸凍人……這些看似美麗可愛的罕見病別名背后,卻是一個個家庭錐心的痛。數據顯示,全球已知的罕見病有7000多種,其中95%的罕見病無有效治療藥物。
研究表明,80%以上的罕見病是由遺傳因素導致的,50%以上的罕見病會在出生時或兒童期發病。
沒有人看到這樣的場景會無動于衷——
十幾歲的少年小多多(化名)被“石人癥”——進行性骨化性纖維發育不良癥折磨得瘦骨嶙峋,身材矮小,仿若七八歲的兒童。髖關節、膝關節、肘關節的異常骨化讓他動彈不得,躺在病床上,連最基本的翻身都做不到,旁人為他翻身時像翻動一塊硬木。
作為一種先天性的、由基因位點突變所導致的疾病,“石人癥”堪稱罕見病中的罕見病。據國際患者組織“聚焦進行性骨化性纖維發育不良癥”估計,“石人癥”在我國的發病率為百萬分之一到百萬分之二之間,發病年齡早,甚至有些出生一個月內的嬰兒就會出現早期癥狀,但患者智力并未有異常。
記者采訪了解到,目前醫生、醫學檢驗人員對“石人癥”的認識存在不足,相關的確診檢測需要花費較長時間,轉移多家醫院,很容易耽誤患者治療。目前,該病尚未納入我國罕見病目錄。
更快更準診斷!讓更多罕見病患者“被看見”
《2019年中國罕見病患者綜合社會調查報告》顯示,超過七成醫生不了解罕見病的基礎診療,導致42%的罕見病患者被誤診、40%的罕見病患者確診時間長達1年以上。
“診斷罕見病所需的技術門檻較高是罕見病確診難的一個關鍵因素。”中國罕見病聯盟執行理事長李林康說,不少醫院尚不具備罕見病診斷技術。此外,罕見病患者人數少,相應的檢測項目及設備昂貴,一般醫院缺乏開展相關檢測項目的能力。
2019年,國家衛生健康委遴選324家醫院組建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建立雙向轉診、遠程會診機制。隨后,各級醫療機構陸續響應國家衛生健康委要求,通過中國罕見病診療服務信息系統進行罕見病病例診療信息登記。
“建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的目的是讓有經驗的醫師指導基層醫師,提高罕見病臨床診療的精準度,擴大罕見病在醫師群體里的認知。”李林康說。
專家指出,罕見病往往是多臟器、多系統疾病,多學科診療合作尤為重要。北京協和醫院院長、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辦公室副主任張抒揚介紹,在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國家級牽頭醫院北京協和醫院,目前罕見病患者平均確診時間不到4周。另外,北京協和醫院罕見病會診中心每周四中午組織各科室專家,為1至2位罕見疑難病患者進行多學科會診。
與病魔作戰!各方協力推進罕見病防治能力提升
121種罕見病被納入第一批罕見病目錄、60余種罕見病用藥獲批上市、40余種罕見病用藥被納入國家醫保藥品目錄……近年來,我國推進罕見病群體的醫療保障工作從未歇步。
李林康說,中國正在協力打造出破解罕見病用藥的“中國樣本”,用心呵護每一個患者的生命。“不讓一個患者掉隊是我們共同的心愿和責任”。
這是讓罕見病患者振奮的好消息。在國家衛生健康委、中國罕見病聯盟、北京協和醫院等的共同努力下,通過中央專項彩票公益金支持罕見病診療水平能力提升項目。國家在“十四五”期間將撥付資金3億元用于罕見病患者多學科合作診療、罕見病患者及家庭成員遺傳檢測和咨詢、醫師罕見病診療能力培訓等工作。
這是一場并不孤獨的戰斗。自2018年以來,有關部門全力以赴支持罕見病防治與保障工作,給患者帶去希望——衛生健康、科技、藥監、醫保、工信等部門通力合作,不斷推進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的“中國方案”。
“罕見病是一個社會問題,涉及多個部門,也是一項系統工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局局長、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辦公室副主任焦雅輝表示,下一步,要依托全國罕見病診療協作網繼續落實雙向轉診、遠程會診機制,建成全國罕見病的醫聯體,并逐步引導大醫院回歸主要接診疑難病、罕見病等的功能定位。
李林康呼吁,希望更多人關注罕見病群體,用愛照亮罕見病患者的世界,讓他們感受到更多生命的美好與希望。
- 生命的色彩因你而綻放——破解罕見病防治難2022-02-28
- 教育部:為欠發達地區培養高質量基礎教育教2022-02-28
- 青島城運控股發布春運“大數據” 旗下公交2022-02-28
- 人民網評:政策發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2022-02-27
- 重慶“智慧河長”系統將于四月正式上線2022-02-27
- 農業農村部:我國蔬菜總量充足 供應有保障2022-02-27
- 銀保監會、住房城鄉建設部加強對保障性租賃2022-02-27
- 品味非遺:光影之間的微縮世界2022-02-27
- 他們值得更多關注!北京冬殘奧會賽程表來了2022-02-27
- 為“中國星”鑄就通天坦途!今年我國航天發2022-02-27
- 市北區海倫路街道:貫徹落實區第三次黨代會2022-02-27
- 不負春光好時景 播下田野新希望——虎年春2022-02-27
- 我國成功發射泰景三號01衛星等22顆衛星 創2022-02-27
- 呼和浩特:感謝你們,我們的網格員2022-02-27
- 一起向未來 | 云頂滑雪公園儲雪八萬方 2022-02-27
- 全球連線|北京冬奧會讓運動員得以安心比賽2022-02-27
- 人民網評:政策發力,保持平穩健康的經濟環2022-02-27
- 廈門福州分別入圍全國這些榜單“十強”2022-02-27
- 福建26日報告新增境外輸入確診病例5例2022-02-27
- 福建醫科大學開建科研綜合體 預計2024年投2022-02-27
- 2025年前福建省縣級兒童福利機構全部轉型:2022-02-27
- 匯聚三朝名方,連花清瘟在三次抗疫中發揮重2022-02-27
- 全國人大代表余梅:傳遞基層一線聲音2022-02-27
- 全國人大代表滿慎剛:潛心尾礦綜合利用2022-02-27
- 呼和浩特:中醫藥助力疫情防控2022-02-27
- 呼和浩特:與病毒賽跑的“追陽”人 —2022-02-27
- 日中交流團體成員:北京冬奧會促進日中相互2022-02-27
- 【北京冬殘奧我們來了】北京冬殘奧會知多少2022-02-27
- 香港食衛局局長陳肇始:感謝國家捐贈連花清2022-02-27
- 東部戰區發言人就美艦過航臺灣海峽發表談話2022-0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