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上長江水 種起節水糧
- 光明網-《光明日報》
- 2022-03-28 12:07:37
喝上長江水 種起節水糧
——河北全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光明日報記者 耿建擴 陳元秋
今年2月,在河北省張家口市尚義縣紅土梁鎮草莓基地,草莓喜獲豐收,工人們在室內采摘,室外裝箱,忙得不亦樂乎。這里的新鮮草莓是京津各大市場的搶手貨,還成為北京冬奧會的特供產品。
“尚義是蔬菜種植大縣,但蔬菜種植耗水嚴重,近年來,我們積極培育壯大高效節水設施農業。”尚義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喬軍介紹,2019年以來,該縣實施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工程,在8個鄉鎮共退出水澆地15萬畝,關停機井1245眼,拆除變壓器158臺,壓減高耗水蔬菜種植3.5萬畝,實施農業用水壓減工程4萬畝。
尚義縣節水設施農業的發展只是河北全力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一個縮影。據了解,河北是全國水資源嚴重短缺的地區之一,人均水資源占有量僅為全國平均水平的1/7。自20世紀80年代以來,隨著經濟高速發展,用水需求加劇,用水量激增,而全省年自產水資源量呈衰減趨勢,經濟社會發展不得不長期依靠超采地下水維持,造成全省超采區范圍近7萬平方公里,涉及127個縣(市、區),年超采量59.7億立方米。
河北的水資源問題事關首都水安全、京津冀協同發展、雄安新區建設,加快推進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保障水安全和生態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14年,河北作為全國唯一的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試點省份,積極探索治理模式和治理措施,總結形成了可復制、可推廣的治理經驗。2018年,國家正式啟動華北地區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行動后,河北省委省政府堅持“節、引、調、補、蓄、管”綜合施策,全面推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
經過多年探索實踐,河北形成了“省級抓總、市級協調、縣級落實”的超采治理工作機制。出臺了《關于進一步加強生態文明建設深入開展地下水超采綜合治理的實施意見》等相關政策文件,修訂頒布了《河北省節約用水條例》《河北省地下水管理條例》等涉水法律法規,形成了完整、高效的超采治理工作體系。
“喝上了長江水,再也不用擔心孩子們得氟骨病、長氟斑牙了。”在滄州市東光縣宋井村,63歲的村民宋連軍看著自家水龍頭里流出的汩汩清水,激動不已。據了解,滄州市堅持項目支撐,突出要素保障,推行“互聯網+農村供水”模式,2021年在河北率先實現全域江水村村通。
如何最大限度減少地下水開采?河北統籌推進城鎮、工業、農村、農業水源置換,充分發揮引江引黃工程效益,利用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到2021年年底,通過持續實施城市公共供水設施建設,擴大供水管網覆蓋范圍,南水北調受水區城鎮生活和工業用水全部置換為江水,江水利用量由2016年的3.6億立方米增加到2021年的23.23億立方米;著眼提高受水區農村人口飲水質量,在受水區96個縣實施農村生活水源置換,到2021年年底,已完成置換2172萬人,今年計劃完成剩余700萬人,讓受水區農村居民全都喝上長江水。
作為全國糧食主產區之一,河北全省地下水供水量有75%用于農業灌溉,糧食安全與超采治理責任重大。為此,河北在保障糧食安全的同時,依托高標準農田建設,大力發展農業高效節水灌溉項目,在壩上和冀中南地區,因地制宜實施農業種植結構調整,不斷深挖農業節水潛力,努力壓減農業生產開采地下水。到2021年底,河北累計實施季節性休耕200萬畝、旱作雨養177萬畝、非農作物替代52萬畝、退耕51萬畝、高效節水灌溉1400多萬畝,推廣抗旱節水品種和配套節水栽培技術3400多萬畝。
河北的超采區主要集中在燕山和太行山山前平原區,區域內河網密布,河渠貫通,回補地下水條件較好。因此,大力開展河道生態補水、回補地下水是彌補地下水虧空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近年來,在水利部的大力支持下,河北盡可能地多引多調江水、黃河水,在保障城鄉生活生產用水的同時,以滹沱河、南拒馬河等8條常態化補水河道和白洋淀、衡水湖為重點,結合汛期洪水調度持續實施生態補水。截至2021年年底,累計實施生態補水144億立方米,通過河道補水和引黃調水形成有水河長4119.5公里,水面面積225.3平方公里,主要河流河段實現常態有水,河湖水生態面貌為之一新。
為了從源頭管控地下水開采,河北嚴格許可審批。自2018年9月將地下水取水許可審批權限上收到省級以來,全省共注銷取水許可1.2萬余件,核減地下水許可水量27億立方米。河北還強力推進關井行動,按照“先通后關、應關盡關、關管并重”的原則,依法有序推進取水井關停,到2021年累計關停水井13萬多眼。
截至2021年年底,河北全省壓減地下水超采量52.3億立方米,占總任務的87.6%;超采區深層、淺層地下水位分別同比回升5.12米、1.87米,超采區全部深層超采縣和98%的淺層超采縣地下水位實現止降回升。
河北省水利廳相關負責人介紹,下一步將以農業節水、水源置換、生態補水、取水井關停等為重點,聚集目標,統籌協調,精心謀劃,精準施策,高質量完成超采綜合治理各項任務,提高雄安新區建設水資源承載能力,為首都“兩區”建設貢獻力量。
《光明日報》( 2022年03月27日 03版)
- 喝上長江水 種起節水糧2022-03-28
- 致敬幕后英雄 | 核酸檢測實驗室的志愿者2022-03-28
- 【海報】春和景明,萬象“耕”新2022-03-28
- 到2025年山東濟南基本建成現代氣象監測體系2022-03-28
- 金秋桂園南門設置路障? 實則物業修路后進2022-03-28
- 麻辣香鍋吃出蚯蚓 商家青渝藍暫未解釋原因2022-03-28
- 資金緊張導致施工人員減少 達觀天下交房日2022-03-28
- 申請退款四個月未到賬 寺庫App至今未提供2022-03-28
- 7家企業“欠薪”被曝光 城陽區御庭水會、2022-03-28
- 山東濟南推行“港灣式”暖心服務助力學生健2022-03-28
- 重磅!山東青島基層快遞網點優先參加工傷保2022-03-28
- 深圳寶安區發布“惠企15條” 全力支持市場2022-03-28
- 北京、江蘇各地落實疫情防控措施 為群眾營2022-03-28
- 新動能助春耕 保供給促豐收(經濟新方位)2022-03-28
- 山東濟寧:植一山青綠 富一方百姓2022-03-28
- 馳援核酸檢測一線 他們與病毒近距離“賽跑2022-03-28
- 統籌抓好疫情防控 江蘇溧陽確保春茶生產平2022-03-28
- 首批!首批人力資源服務領域特色服務出口基2022-03-28
- 江蘇泰州開展新業態行業“三新行動” 保2022-03-28
- 58.6萬人次進入直播間!山東三地工會聯手舉2022-03-28
- 市場監管總局:強化進口冷鏈食品“上鏈入倉2022-03-28
- 營收利潤創歷史新高 工業富聯2021年業績逆2022-03-28
- 74813畝!山東濟南2022年度計劃供地總量公布2022-03-28
- 濟南首個!平陰玫瑰入選山東省地理標志產品2022-03-28
- 廣州多舉措擰緊“安全閥” 確保平安度汛護2022-03-28
- 廣東發力預制菜產業 冀引領新餐飲風尚2022-03-28
- 廣州兩地優勢互補 共同推進鄉村振興2022-03-28
- 封控區里的故事:4名網約車司機轉身當起志2022-03-28
- 實現“人手一墩” 冬奧吉祥物贈廣東一線抗2022-03-28
- 一手抓“防疫”,一手抓“治理” 市北提升2022-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