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征六號改成功首飛,長征火箭家族還有哪些“新成員”?
- 新華社
- 2022-03-30 07:55:55
3月29日,我國首型固體捆綁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這也是該型火箭的首次飛行試驗。
回顧我國運載火箭發展史,長征火箭家族已經邁入“400+”發射次數的嶄新征程。在新征程中,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族譜將繼續完善,除了今次首飛的長征六號改以外,長征火箭家族目前已有不少“新成員”,他們被統稱為“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一起來認識一下他們吧!
長征五號和長征五號乙
長征五號是新一代大型兩級低溫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于2016年11月完成首次飛行試驗。今后將承擔探月工程三期探測器、載人航天空間站試驗艙等發射任務。長征五號研制成功后,其綜合性能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相當。
長征五號乙運載火箭是以發射空間站艙段任務為目標進行設計的大型近地軌道液體運載火箭,以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為基礎進行改進研制,按照“通用化、組合化、系列化”要求,遵循技術共用和產品化設計的原則,充分繼承長征五號運載火箭研制基礎和經驗,并提高運載能力和可靠性,滿足空間站工程任務要求。
2020年7月23日,在海南文昌航天發射場,天問一號探測器由長征五號遙四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長征七號和長征七號甲
長征七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是為了滿足空間站工程發射貨運飛船而研制的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貨運飛船作為向空間站及空間科學實驗室運送貨物和推進劑等物資的使者,被親切地稱為太空中的“快遞小哥”。
長征七號甲是基于長征七號的新一代中型高軌三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火箭主要用于地球同步軌道衛星發射任務,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為7噸,填補我國地球同步轉移軌道5.5噸到7噸之間運載能力的空白。
2021年9月20日15時10分,搭載天舟三號貨運飛船的長征七號遙四運載火箭,在我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發射,約597秒后,飛船與火箭成功分離,進入預定軌道,15時22分,飛船太陽能帆板順利展開且工作正常,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楊冠宇 攝
長征八號
長征八號是新一代中型兩級液體捆綁式運載火箭,火箭可從文昌和酒泉發射。全箭總長50.3米,芯一級直徑3.35米,二級直徑3米,單個助推器直徑2.25米,火箭起飛質量約356噸,主要用于發射近地軌道或太陽同步軌道有效載荷,可以把約5噸的有效載荷送入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
2022年2月27日11時06分,我國在文昌航天發射場使用長征八號運載火箭成功將22顆衛星發射升空,創造我國一箭多星新紀錄。新華社記者 蒲曉旭 攝
長征十一號
長征十一號是長征系列運載火箭中唯一一型固體運載火箭,可在不同發射場、海上和陸地實施發射。火箭全長近21米,重58噸,起飛推力120噸,兼容2米和1.6米兩款整流罩,可將500公斤的有效載荷送入500公里的太陽同步軌道。長征十一號運載火箭具備小時級發射、適應復雜發射環境、基于民用船舶實現海上發射等特點,截至目前火箭已在西昌、酒泉、海上進行過發射,具備很強的適應性。
2020年9月15日9時23分,我國在黃海海域用長征十一號海射運載火箭,采取“一箭九星”方式將“吉林一號”高分03-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新華社記者 才揚 攝
立足未來國際航天發展趨勢,為保持航天運輸系統先進水平,我國規劃了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型譜。當前,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已集體亮相,逐漸在密集、復雜的航天任務中擔當重任,中國運載火箭發展邁入綠色無污染的新階段,運載能力達到世界一流水平。
與現役運載火箭相比,新一代運載火箭的推出是又一次巨大的技術跨越,不僅采用無毒、無污染的推進劑,而且運載能力成倍增長,令我國進入空間能力大幅提高。隨著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的發展和完善,目前現役的運載火箭將逐步退出歷史舞臺,實現新老火箭全面交替,使我國的運載火箭技術水平實現新跨越。
記者:胡喆
- 長征六號改成功首飛,長征火箭家族還有哪些2022-03-30
- “出差三人組”即將返程,宇宙級精彩未完待2022-03-30
- 多地減免房租細則頻出!央企帶頭,誰能受益2022-03-30
- 上海3月29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326例和無癥狀2022-03-30
- 中移互聯網數智化“ 利劍”出擊,反詐工作2022-03-30
- 中石油廣東石化項目按時完成復工復產2022-03-30
- 廣州越秀警方偵破一起涉疫詐騙案件2022-03-30
- 廣州開發區知識產權運營發展基金為企業騰飛2022-03-30
- 廣東持續遭遇強對流天氣 梅龍高鐵多舉措保2022-03-30
- 2022年電力供需總體平衡 增加煤電為新能源2022-03-29
- 事關清明祭掃!多地發布通知2022-03-29
- 雙!向!奔!赴!2022-03-29
- 一朝入伍,軍魂入骨!他們攜手筑牢抗擊疫情2022-03-29
- 102個中央部門預算集中向社會公開2022-03-29
- 華潯助力CCTV-2《秘密大改造》,為非遺“面2022-03-29
- 2022年全國碩士研究生招生調劑系統4月6日開通2022-03-29
- 這些“大白”都是冠軍2022-03-29
- 上海努力保障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一線見聞2022-03-29
- 青島漁政舉行海洋漁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2022-03-29
- 國家郵政局公布最新數據 百世快遞、宅急送2022-03-29
- 沈陽做好“菜籃子”穩產保供 積極推進點對2022-03-29
- 廣西柳州:“景城同建”繪就新畫卷 打造2022-03-29
- 31省份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25904.2萬2022-03-29
- 青海推動六項就業服務進校園 增加就業信息2022-03-29
- 喀什支持殘疾人個體就業創業 去年新增城鎮2022-03-29
- 各地春耕生產平穩有序 科技發力助力春耕春2022-03-29
- 江蘇多地布局“無廢城市”建設 因地制宜打2022-03-29
- 河北:全面做好園林城市創建工作 推動城市2022-03-29
- 玉樹通天河流域發現體量最大的凹穴巖畫群 2022-03-29
- 浮世繪大展與日式創意市集在北京中華世紀壇2022-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