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六改,首飛成功!
- 人民日報客戶端
- 2022-03-30 14:46:12
3月29日,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搭載發射的浦江二號和天鯤二號衛星順利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鄭斌 攝
此次發射意義不一般,這是我國首型固體捆綁中型運載火箭長征六號改火箭的首飛,標志著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家族再添新成員,進一步完善了我國新一代運載火箭的型譜。同時,也是我國首個智慧化發射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發射工位第一次執行航天發射任務。
◎國內首款“混合動力”運載火箭
“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成功首飛,實現了我國固體捆綁等一系列技術新突破,推動新一代運載火箭邁向更高效、更智能、更安全的發展路徑。”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八院長六改運載火箭總指揮洪剛介紹說。
據介紹,長征六號改全箭總長約50米,起飛推力7230千牛,起飛質量約530噸,可實現 700公里太陽同步軌道運力不小于4噸,綜合性能及成本具有較強競爭力。
專家表示,目前長征系列運載火箭發射已超過400次,還沒有固體捆綁火箭的先例。長六改運載火箭作為我國第一型“混合動力”的新一代長征系列運載火箭,可充分發揮液體發動機性能高、工作時間長和固體發動機推力大、工作可靠、使用維護簡單的綜合優勢,大幅提升我國進入空間、利用空間、探索空間的能力。
具體來說,長征六號改運載火箭與其他長征系列中型運載火箭不同之處在于,它首次采用液體芯級捆綁四枚固體助推器,充分結合固體動力推力大、響應快和液體動力推力穩、比沖高的各自優勢,四個固體助推器為全箭提供了近70%的推力。固體助推發動機研制單位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四院專家介紹說,火箭捆綁的四枚固體助推發動機均為首次上天飛行,試驗的成功標志著固體動力進入了我國主流運載火箭領域,實現了我國航天固體動力技術的重大突破。
鄭斌 攝
洪剛介紹說,長征六號改火箭實現了“混動火箭”“智能診斷”“無人值守”等一系列技術突破。例如,“混動火箭”更加高效。固體燃料和液體燃料發動機“跨界合作”的綜合優勢,讓火箭可靠性更高、性價比更優。“健康管家”則讓火箭更加智能、安全。長征六號改火箭芯一級設置了智能健康診斷系統,當“點火”指令下達后,健康診斷系統進入工作模式,一旦出現非正常的突發狀況,健康診斷系統將立刻做出判斷,實施自動緊急關機,同時助推器的固體發動機將不再點火。此外,長征六號改火箭無人值守技術讓發射變得更安全。在火箭發射前4小時,發射場前端操作人員全部撤離發射塔架,火箭通過無人值守技術完成后續的發射流程。
專家表示,長六改火箭采用了模塊化、組合化、系列化設計,后續可通過助推器的調整,形成多種構型,打造運載能力覆蓋范圍廣、梯度合理、性價比高的運載火箭系列,滿足未來衛星多樣化的密集發射需求。
◎我國首個智慧化發射場投入使用
此次發射,不僅是長征六號改火箭首飛,也是我國首個智慧化發射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發射工位,首次執行發射任務。
據介紹,作為我國首個智慧化發射場,太原衛星發射中心9A發射工位運用物聯網技術對地面設施設備進行統一的數據采集和整合,并通過大數據技術進行梳理融合,實現了全系統態勢感知、全過程智能管控以及全流程驅動保證支持,大大提升了航天發射效率和發射指揮系統穩定性、安全性。9A發射工位的使用對未來進一步簡化發射流程、提升發射效率、增強發射穩定性安全性意義重大。
依托太原衛星發射中心新建的9A發射工位,可實現固體助推器在發射場直接安裝,以及長征六號改火箭14天快速發射,滿足中低軌道衛星高密度發射需求。9A發射工位也改變了以往火箭臨射前還需要大量工作人員在近端操作的傳統模式,實現了火箭發射點火前4小時無人值守,一系列操作由智慧發射系統實現遠程集中控制。
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從事加注工作28年的技術人員吉坤介紹說,火箭燃料加注是一個極其危險的崗位,尤其是低溫液氧的沸點達到零下183攝氏度,一旦噴濺到身上將會引起嚴重燒傷、凍傷。之前燃料加注過程中,操作手要在火箭旁開展管路連接、狀態核對、軟管拆卸等工作。如今,新發射工位無人值守技術的應用,實現了加泄連接器自動對接和自動脫落,這是航天科技飛速發展的縮影。
在長六改送入軌道的衛星中,浦江二號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科學試驗研究、國土資源普查等任務,天鯤二號衛星主要用于開展空間環境監測技術試驗驗證。
其中天鯤二號衛星是一顆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二院空間工程公司研制的新技術試驗衛星。2017年,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首顆衛星天鯤一號衛星成功發射,拓展了我國小型低軌通用衛星平臺型譜。天鯤二號衛星繼承了天鯤一號衛星高功能密度的特點,同時具有更低成本、更小型化,是又一個具有國內領先水平的創新性成果。天鯤二號衛星具備良好的性價比,能夠滿足空間科學探測、在軌服務、新技術驗證等多樣化復雜任務的功能需求,有效提升了小衛星空間多任務適應能力。
- 長六改,首飛成功!2022-03-30
- 新華全媒+ |時空照相館: 從一棵樹,到一2022-03-30
- “十四五”中醫藥發展規劃:加強基層醫療衛2022-03-30
- 31省份累計報告接種新冠病毒疫苗326312.9萬2022-03-30
- 制度標準智能管理系統助力企業智慧管理2022-03-30
- 2022年計算機視覺技術五大發展和應用趨勢2022-03-30
- 重磅!東南大學發布建筑碳排放計算分析軟件2022-03-30
- 數字化賦能讓紅色文化資源“活”起來!2022-03-30
- 內蒙古開展“同商共議和諧共贏”平臺企業集2022-03-30
- 嚴查立改!山東啟動高標準農田運行管護排查2022-03-30
- 山東大力推行高標準農田項目三級管護責任人2022-03-30
- 山東出臺三年行動計劃 打造千億級虛擬現2022-03-30
- 山東日照實現護士執業首次注冊全流程網上辦2022-03-30
- 4月1日起多地上調最低工資標準 對勞動者收2022-03-30
- “四新”經濟投資勢頭強勁 前兩月山東投資2022-03-30
- 今年前2月山東濟寧減免進口科創設備稅費1002022-03-30
- “借船出海”!山東港口攜手中建材打造輪胎2022-03-30
- 兩廳聯合出臺改革完善社會救助制度的實施意2022-03-30
- 中部六省第一!湖北5家民用機場客流入圍全2022-03-30
- 重慶企業4月1日起可向稅務部門申報留抵退稅2022-03-30
- 免申即享!重慶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實施失業2022-03-30
- 推進開放型經濟發展 廣東首個內陸型綜保區2022-03-30
- 市場監管總局正式發放首批電子“國家標準物2022-03-30
- 量價創歷史新高!2021年中國茶葉產銷形勢報2022-03-30
- 國家衛健委:昨日新增本土確診病例1565例、2022-03-30
- 青島市民營經濟局實施“六大行動” 推動復2022-03-30
- 由藍谷企業參與的一項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2022-03-30
- 青島李滄稅務:線上培訓精準助力中小微企業2022-03-30
- 青島前灣保稅港區稅務局:年度匯算“云”輔2022-03-30
- 青島平度稅務:預約服務提質增效 助力企業2022-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