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樣的春天,別樣的春耕新事
- 新華社
- 2022-04-21 23:09:20
正值春耕之際,哈爾濱市統籌疫情防控和農業生產。在市郊,聘請蔬菜技術總監保障“菜籃子”,為稻田找“婆家”,種地交給“田保姆”,一件件別樣的春耕新事,透露著農業生產新變化。
過去種玉米,現在供“菜籃子”
走進哈爾濱市道外區團結鎮東風村,村頭有防疫人員值守。離村委會辦公樓不遠的20多棟蔬菜大棚里,綠意盎然。孫思川正在查看紫色油豆角生長情況。
4月19日,孫思川正在查看紫色油豆角生長情況。(新華社記者王建威 攝)
孫思川是山東壽光人,種植蔬菜的行家。前兩年,東風村村干部去山東壽光考察蔬菜,為發揮市郊區位優勢,“村兩委”班子決定發展蔬菜大棚產業,聘請孫思川為技術總監。
去年,東風村蔬菜大棚投入使用。“為保障市民的‘菜籃子’,我們點對點對接超市,他們來這里收購,全程減少人員接觸。”村黨支部副書記孔慶玲說,目前大棚里有豆角、西紅柿、茄子、辣椒等。
東風村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設施農業生產。“過去我們種玉米,現在要向哈爾濱市區做好‘菜籃子’供應,農業生產一刻也不能耽誤。”孔慶玲說。
4月19日,孔慶玲在大棚里展示紫色油豆角。(新華社記者王建威 攝)
今年1月栽種的紫色油豆角,目前正是上市季節,每斤平均價格達到6元。孫思川算了一筆賬:每棵油豆角一季能摘3斤,一個大棚能種1萬棵,產量3萬斤,扣除人工、管理等成本3萬元,收入15萬元。
“一個大棚投入成本30多萬元,2年多就能賺回來。”孔慶玲說,發展設施農業讓村民有了新盼頭,不僅分紅,還能到大棚打工。
過去賣稻谷,現在為稻田找“婆家”
這幾天,哈爾濱市道外區民主鎮光明村黨支部書記唐艷麗,忙著為村里1600畝水田找“婆家”。“我們的水稻達到了綠色有機種植標準,通過電商平臺宣傳,一些市民認養一塊專屬自己的稻田。”唐艷麗說,過去村民賣稻谷,現在賣稻田,經營理念正悄悄發生變化。
4月19日,唐艷麗在一個大棚前。(新華社記者王建威 攝)
按照協議,秋收后,光明村為“認養者”郵寄500斤綠色有機大米,每斤價格為5.5元。唐艷麗說,這比普通水稻效益好多了,夏天還能吸引一些市民到光明村觀光,帶動鄉村旅游,村里還專門成立了樂隊。
正值水稻育秧季節,在光明村的一個育秧大棚里,村民生長財和幾個村民在水稻育秧播種機前,裝土、擺盤……“水稻育秧基本快結束了,這是我服務的最后一個大棚。”生長財說。
4月19日,光明村村民在水稻育秧播種機前裝土、擺盤。(新華社記者王建威 攝)
今年以來,光明村打造“認養農業”,探索“認養田”經營模式,實現優質農產品從“種得好”向“賣得好”的轉變,開啟農業轉型的新“稻”路。
“互聯網+大數據”私人訂制服務模式,改變了傳統農業生產方式。唐艷麗說,水稻怎么插秧,長勢如何,如何田間管理,怎么收獲,這些問題通過小程序,“認養者”都可以觀看直播,吃得更放心、舒心。
過去“單打獨斗”,現在種地交給“田保姆”
今年光明村的7000畝玉米地,托管給一家提供農業社會化服務的企業。前幾天,唐艷麗和企業簽了托管協議。光明村村民從種地中解放出來,而且還可以給這家企業打工。
“這下我們省心了,從農資購買到種、田間管理、收,我們都不用管了。”唐艷麗說,所謂農業生產托管服務,就是農民給社會化服務組織交一定托管費,從種到收,所有環節都由他們負責,到時在家等著收糧就行。
以前村民自己種地,用小四輪;托管種地用精量播種機、大農機,作業水平高產量高。社會化服務組織還統一采購農資,降低了成本。“以農資為例,社會服務組織采購量大,有話語權,比我們買能便宜10%以上。”唐艷麗說。
民主鎮黨委書記孫維大說,農業生產托管服務作為一種新型經營模式,它把分散經營的農戶組織起來,變一家一戶“單打獨斗”式農業生產為規模化、集約化、機械化生產,推動了農業經營方式轉變,促進小農戶和現代農業有機銜接。(記者劉偉、王建)
- 一年之計在于春|“疫”樣的春天,別樣的春2022-04-21
- 吉 · 抗疫 | 校園的春天2022-04-21
- 疫情影響外企在華經營 商務部:將積極解決2022-04-21
- 上海:嚴格落實防控舉措 堅決阻斷疫情傳播2022-04-21
- 全球連線|外國人在上海:奔跑的“洋大白”2022-04-21
- 海外“中文熱”彰顯文明協奏詩意2022-04-21
- 秦平: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技術的“翅膀”2022-04-21
- 人民財評:動力足底牌多,確保工業生產逐季2022-04-21
- 中國經濟為何能實現“開門穩”?2022-04-21
- 專訪:中國生態文明理念是國際社會實現環境2022-04-21
- 全球連線 | 海外點評中國經濟一季報:表2022-04-21
- 英首相訪問印度:希望今年與印度達成自由貿2022-04-21
- 做好金融支持抗疫工作,招行“跨境E招匯”2022-04-21
- 福建推動閩臺生物醫藥產業融合發展 支持臺2022-04-21
- 關于進一步加強疫情防控期間本市電商平臺、2022-04-21
- 關于延長上海市2022年度科技型中小企業技術2022-04-21
- 關于調整2022年“創?在上海”國際創新創業2022-04-21
- 全球醫療保障缺口巨大,亞洲占據4成帶來機2022-04-21
- A股市場緣何跌跌不休?雪球產品引拋壓等內2022-04-21
- 遠景宣布全球綠氫開發計劃,以低成本綠電生2022-04-21
- 明確保障性租賃住房設計、建設標準,保障性2022-04-21
- 黎巴嫩糧價飛漲 歐盟追加2000萬歐元援助“2022-04-21
- 動力足底牌多,確保工業生產逐季回升2022-04-21
- 中國經濟為何能實現“開門穩”?2022-04-21
- 納米比亞古老寶石或成為制造新型光基量子計2022-04-21
- 官方回應陶虹從張庭公司分紅4.2億:正在調2022-04-21
- 大江東|“最困難的時候要與群眾在一起”,2022-04-21
- 一起守“滬”|助力保供和復工 上海提前布2022-04-21
- 提高老年人疫苗接種率,速度再快些2022-04-21
- 一起守“滬”|上海:企業復工復產 滯銷蔬2022-0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