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速看:搬出大山 安居樂業(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權)
- 人民日報
- 2022-07-18 15:23:25
作為全國易地扶貧搬遷規模最大的省份,貴州有192萬貧困群眾搬出大山,住進現代化居民小區,開啟幸福新生活。
(相關資料圖)
近年來,貴州通過全力構建基本公共服務、培訓和就業服務、文化服務、社區治理、基層黨建“五個體系”,重點聚焦公共教育、醫療衛生、就業服務,確保搬遷群眾穩得住、有就業、逐步能致富。
“十三五”時期,在統籌安置點周邊教育資源基礎上,貴州投入180億余元新建、改擴建配套學校669所,確保搬遷群眾子女就近入學;通過創辦就業幫扶車間、組織勞務輸出、發展特色產業等方式,確保有勞動力家庭一人以上穩定就業;949個集中安置點實現公共衛生服務機構全覆蓋……貴州多措并舉保障搬遷群眾各項權益,做好易地扶貧搬遷“后半篇文章”。
就近上學 提升質量
“以前到鎮里上學要走1個多小時,現在10多分鐘就能到學校,還有明亮的教室和各類有趣的活動,大家都很喜歡。”黔西市錦繡學校五年級二班的學生李彤彤,對現在的學習和生活環境十分滿意。
2018年,李彤彤一家從黔西市金蘭鎮金蘭村搬到全市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錦繡花都社區。一家人住上了安全寬敞的大房子,李彤彤的父親李玉祥說:“當初進城前還擔心娃娃讀書的問題,現在看來,這些擔心都是多余的。”
錦繡花都社區安置點共有來自該市24個鄉鎮的4044戶、18005名搬遷群眾。為保障易地搬遷群眾孩子就近上學,黔西市東西部扶貧協作對口幫扶地廣州市花都區援建了錦繡學校。
教育是易地搬遷群眾特別關心的問題。一直以來,貴州將適齡兒童“有學上、上好學”作為優先任務,實現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配套教育設施全覆蓋。
除完善配套設施外,貴州在統籌用好用足現有教師資源的同時,采取特崗教師招聘、引進、考調、跟崗、交流學習等方式,配優建強安置點配套學校師資力量。其中,以遴選縣域內中小學、幼兒園優秀教師為主,累計配備安置點配套學校教師3萬余人。
易地扶貧搬遷不僅讓貧困群眾搬出了大山,也讓孩子告別了跋山涉水上學的歷史,享受更加公平、更有質量的教育。
分類施策 穩定就業
畢節市金沙縣沙土鎮易地搬遷安置點花灘社區的一家服裝車間里,工人們正熟練地操作縫紉機,整個車間一派繁忙景象。
車間工人胡友容說:“搬到這里后,在家門口就有工作,可以照顧一家老小,每個月3000元左右的工資,日子很安穩。”
車間負責人余洪貴介紹,廠里主要生產消防服、襯衫、內衣褲等服裝,目前有50余名工人,“全部投入生產后,可以解決100人的就業。”
育才社區是銅仁市松桃縣最大的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這里有一個特殊的“微工廠”,工人都是50歲以上。走進車間,數十名工人正忙著給填充好的布偶封口,今年52歲的張桂英就是其中之一。
“一天縫500個左右,能掙到差不多40元錢。”張桂英的身旁,布偶已經堆成了小山。經松桃縣生態移民局牽線搭橋,該縣經開區一家玩具廠在育才社區設立了“微工廠”,將簡單的手工活交給中老年人做,目前已有38人在此穩定就業。
“微工廠”等一系列解決易地搬遷群眾就業的舉措,在貴州遍地開花。實現搬遷群眾“穩得住、能就業、能致富”,貴州以大中型集中安置區為重點,加大就業創業、產業配置、技能培訓等支持力度,并根據安置區規模、分布和搬遷群眾年齡結構、就業能力等分區布置產業,分類解決就業。
在各類利好政策保障下,貴州搬遷群眾就業由保脫貧向全面提高質量轉變。截至今年6月底,已就業41.45萬戶92.99萬人,實現了有勞動力家庭一戶一人以上就業。
多重保障 就醫方便
到縣人民醫院600米、縣中醫院300米、社區衛生室不到100米,對于家住銅仁市江口縣梵瑞社區的騰伍仙老人來說,現在看病不僅距離近、選擇多,負擔還輕。
“現在政策好得很,看病就在家門口,還能直接報銷,很方便。”2018年,騰伍仙一家從江口縣凱德街道雙岑村搬到梵瑞社區,原來看病需要1個多小時的路程,現在縮短至5分鐘以內。
騰伍仙就醫方便的背后,是貴州久久為功做好搬遷群眾醫療保障。
為確保搬遷群眾均等享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和基本醫療服務,貴州在充分利用安置點周邊原有醫療衛生資源的基礎上,新建和改擴建規范化醫療衛生機構411個,為759個醫療衛生機構配備設施設備和醫務人員,搬遷群眾看病就醫保障覆蓋率達到100%。
同時,對脫貧人口參保個人繳費給予定額資助,并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和醫療救助“三重”制度綜合保障,實現“三重”保障省內“一站式”結算。2021年,貴州781.72萬脫貧人口、42.71萬監測對象實現動態應保盡保。
《 人民日報 》( 2022年07月18日 01 版)
- 世界速看:搬出大山 安居樂業(人民幸福2022-07-18
- 觀速訊丨金觀平:財政資金使用需精打細算2022-07-18
- 【獨家焦點】中國經濟半年報解讀:夏糧增產2022-07-18
- 【播資訊】城陽區城陽街道一宗地塊控規調整2022-07-18
- 每日快看:45萬盆時令花卉扮靚城陽2022-07-18
- 要聞:嶗山區:夏日“深夜食堂”2022-07-18
- 全球速訊:廣州推出無犯罪記錄證明書和公證2022-07-18
- 每日短訊:別再轉發了!青島這名6歲男孩已2022-07-18
- 今熱點:公益齊同行 菠蘿科普帶青少年感受2022-07-18
- 焦點播報:5000萬!即墨出臺全國文明典范城2022-07-18
- 天天速讀:2022世界5G大會黑龍江(深圳)數2022-07-18
- 環球焦點!深圳大鵬半島深港青少年“五色研2022-07-18
- 環球最新:深圳啟動2022年“廣東扶貧濟困日2022-07-18
- 深圳最高樓叫什么?中國十大高樓都有誰?看2022-07-18
- 向世界 風已來 到南沙創未來——廣州南沙2022-07-18
- 夏日安全好管家2022-07-18
- 宗地面積是什么意思?宗地面積怎么算?宗地2022-07-18
- 線上線下消費數據顯示:市場火熱自行車行業2022-07-18
- 線上線下消費數據顯示:市場火熱自行車行業2022-07-18
- 商務部:下半年落實好各項穩外貿政策措施 2022-07-18
- 硬技術周期來臨 人工智能等5大黃金產業2022-07-18
- 喜訊!中建路橋集團獲批建設河北省裝配式橋2022-07-18
- 發改委:穩經濟政策效應逐步釋放下半年有望2022-07-18
- 全球視點!東方快評丨一顆荔枝售價100元,2022-07-18
- 今亮點!九安醫療于北京成立健康科技服務公2022-07-18
- 天天即時:宇晶股份投資成立新能源科技公司2022-07-18
- 播報:高麗營鎮“騰籠換鳥”,閑置老舊廠房2022-07-18
- 全球百事通!東方快評丨遏制住"雪糕刺客",2022-07-18
- 高溫來襲!江蘇省工會勞動法律監督委員會發2022-07-18
- 世界今頭條!【在希望的田野上】我國早稻大2022-0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