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觀焦點:推動醫療創新 守護患者光明(奮斗者正青春)
- 人民日報
- 2022-09-05 09:34:54
“拍一張照就能知道有沒有白內障,太方便了!”8月22日,在廣東省廣州市越秀區白云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67歲的陸伯坐到“AI眼科醫生”前,下巴往前一靠,雙眼平視前方,開始了人工智能機器人問診。幾分鐘后,一份診斷報告打印出來,白內障、黃斑病變和高度近視等眼病信息一目了然。
把優質醫療資源推向基層的“AI眼科醫生”,是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副主任林浩添團隊的科研創新成果之一。10余年來,這位80后眼科醫生,將全部青春奉獻于為患者守護光明的事業,不僅在先天性白內障治療方面取得突破性進展,而且率先探索以人工智能賦能眼部診療,實現多項“從0到1”的創新突破,榮獲“中國青年五四獎章”等榮譽。
2004年,林浩添從中山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畢業,選擇到中山眼科中心讀研。他下定決心專注眼科研究,成為一名“光明使者”:“給別人帶來光明,是非常有成就感的事情。”
【資料圖】
“往患者最多的領域去。”抱著這個念頭,林浩添將白內障防治作為其主要臨床工作和研究方向,向著白內障這一致盲性眼病發起進攻。
林浩添介紹,針對老年人的白內障手術早已比較成熟,但對于先天性白內障的治療一直是世界級難題。“兒童眼部發育尚未完成,其解剖結構、特點與成人差異較大,手術難度大、風險高,且并發癥多。”林浩添說,在我國,先天性白內障患病率大約是萬分之五,其中致盲率為12%—30%。一旦患病,就將對孩子一生及家庭造成巨大影響。
從2010年開始,林浩添加入導師劉奕志的團隊,研發白內障微創和超微創技術,在臨床工作之余,坐上了科研的“冷板凳”。經過多年努力,其所在團隊通過激活原組織內源性干細胞的損傷修復功能,實現了功能性晶狀體再生,設計出針對先天性白內障患兒的超微創手術技術,為無數患兒家庭帶來了希望。
在多年的臨床工作中,林浩添越來越深刻地體會到眼科醫療的痛點——大部分基層醫療機構沒有專業的眼科診療力量,三甲醫院眼科里則是患者扎堆。林浩添每周的白內障門診,要連續看診五六十名患者,常常連口水都顧不上喝。
“科研必須面向患者最迫切的需求。”林浩添說,在積累了大量臨床數據之后,他開始思考如何將只作為檔案保存的數據盤活,用于臨床診斷。從2013年開始,他將研究重心放在了醫療大數據和人工智能領域,努力尋找一種更有效的致盲眼病防治手段,為基層醫療機構賦能。
從人工收集數據,到建立并不斷改善模型算法,再到逐步實現疾病自動診斷和預測;從白內障診斷擴展到角結膜疾病、眼底疾病、近視疾病,再到通過眼科的診療數據提示和篩查全身疾病,林浩添團隊像拓荒牛一樣不斷創新,一步步將夢想變成真。
發布《眼科標準數據集》行業標準、研發構建人工智能白內障診療云平臺、開設眼科人工智能機器人門診、完成眼科多病種人工智能真實世界研究……林浩添的團隊陸續取得多項突破性成果,已擁有系列技術專利,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頒發的眼科人工智能軟件Ⅲ類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
在廣州市越秀區,林浩添團隊研發的“AI眼科醫生”,已完成了對3個社區居民的常見眼底疾病篩查。社區只需要設一名操作裂隙燈顯微鏡的工作人員,即可實現白內障的早診早治,如果需要手術,還可以“一鍵轉診”到醫院進行手術。目前,林浩添團隊正在將眼病智能診療技術在粵港澳大灣區各級醫療機構落地應用,探索基于人工智能的新型眼病“三級診療”模式。
既要出門診、做手術,又要給本科生上課、帶研究生,還兼任多個社會職務,林浩添的工作排得很滿。但即便如此,他每周仍要抽出一個上午的時間召集研究小組會,點評每一名學生的研究進展并解疑釋惑。
“雖然人工智能可以為醫生減負,但眼科醫生力量還很薄弱,加快人才培養非常重要。”林浩添說,他要求學生以創新性思維解決現實難題,團隊里的每個人都牢記一句話:“患者的需求就是我們的努力方向。”
針對小兒眼科醫生不足,嬰幼兒難以配合醫生檢查等問題,林浩添團隊在標準醫院場景下錄制嬰幼兒眼部特征、用眼行為等視頻,分析了4196例、共20980分鐘嬰幼兒的行為學表型視頻大數據,建立基于行為模式的嬰幼兒智能視功能客觀篩查系統,為防治兒童盲邁出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步。
“爭取在不久的將來,父母不用帶孩子到醫院,只需要一段視頻,就能判斷小朋友有沒有視功能損傷。”林浩添說。
- 世界觀焦點:推動醫療創新 守護患者光明(2022-09-05
- 快看:【奮斗者正青春】姜鵬:守護中國天眼2022-09-05
- 今年自然資源部將認定首批300個自然資源節2022-09-05
- 2022年食品安全與營養健康知識大學生競賽在2022-09-05
- “馬上就辦、抓緊快辦”!西安局集團公司開2022-09-05
- 重磅!兩部門聯合發布郵政快遞業職業技能提2022-09-05
- 天天消息!2022年8月下旬流通領域重要生產2022-09-05
- 焦點日報:機器視覺龍頭火了,透露募投項目2022-09-05
- 環球實時:?擴投資補短板 重大工程加快建2022-09-05
- 【獨家】國盛證券:市場風格步入收斂 關注2022-09-05
- 世界播報:曾是閔行南部最大的“城中村” 2022-09-05
- 今日最新!青島好人丨免費午餐?這個真有!2022-09-05
- 【天天新要聞】連續6年保持兩位數增長——2022-09-05
- 即時看!深夜救援!太信賴地圖軟件,7驢友2022-09-05
- 環球訊息:南方大范圍持續性高溫天氣基本結2022-09-05
- 全球即時:9月4日0時至24時青島市新型冠狀2022-09-05
- 當前快看:黃海濕地生態銀行探索生態產品價2022-09-05
- 【焦點熱聞】?多地出臺新一輪穩增長促消費2022-09-05
- 天天速遞!服貿會不斷擴大的“朋友圈”2022-09-05
- 今頭條!擴投資補短板 重大工程加快建設2022-09-05
- 【獨家焦點】加強良種推廣 夯實糧食穩產增2022-09-05
- 環球快資訊:中概股回歸路徑分析2022-09-05
- 每日速讀!【經濟觀察】貴未必一定是消費“2022-09-05
- 環球看點!通訊:高效物流解決方案為中巴貿2022-09-05
- 當前關注:金湖實施鄉村振興“四百”優才計2022-09-05
- 即時看!新華時論 | 讓“新動能”成為“2022-09-05
- 世界資訊:2022年太原能源低碳發展論壇:推2022-09-05
- 全球速讀:今年的大閘蟹,熱“瘦”了?個小2022-09-05
- 前沿熱點:約翰遜下臺后,誰來接班?2022-09-05
- 世界百事通!豐臺區助力數字人民幣在北京落2022-0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