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快看:【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掘速之極”,“煤海蛟龍”掘出能源保障線
- 中國新聞網
- 2022-10-09 18:44:07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中新網北京10月9日電 題:“掘速之極”,“煤海蛟龍”掘出能源保障線
記者 宋宇晟
一提起“煤礦采掘”,很多人腦海中很自然就會浮現出滿臉煤灰的礦工形象。
但你或許想象不到,如今的煤礦工人不僅不需要出大力、流大汗的人力挖煤,還用上了我國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采掘神器”,只需要幾位工人站在安全位置操作、按下幾個按鈕,機器就能自動采掘,工作量還達到了原來的3-4倍。
這件“采掘神器”是什么?
這里所說的“采掘神器”,指的是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根據不同地質條件配套,整個系統最長可達200多米,重量高達230多噸。
中國煤炭科工集團首席科學家、快速掘進系統總設計師王虹稱之為“煤海蛟龍”。該系統由掘錨一體機、錨桿轉載機、柔性連續運輸系統和協同控制平臺等部分組成。
其中,可伸縮的巨大的滾筒是它的利齒,負責挖掘;前方的旋轉刀盤好似“巨龍”的舌頭,把割下來的煤塊源源不斷地撥到嘴里,而龍的脊椎和頂部、側面的龍爪負責支護,龍的身體則負責運輸。
就這樣,整個系統完成了從采掘到支護再到運輸的一整套工作。
快速掘進系統。中國煤科供圖
為何能稱為“煤海蛟龍”?
和今天的先進技術相比,傳統掘進技術工序繁多,技術水平低,造成采掘比例嚴重失衡,每月平均進尺僅約180米,再加上工作面水、瓦斯、頂板、粉塵等嚴重威脅人員與裝備的安全。
一直以來,國內外未形成掘進、支護、運輸平行作業的掘進作業線,掘進更是成為煤炭安全綠色高效開采的短板。掘進、支護、運輸不能平行作業,堪稱“世界級難題”。
王虹直言,針對這樣的問題,2012年,中國煤科便提出了“快速掘進”的構想。
2013年,第一代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1.0同時也是世界首套快速掘進系統在神東煤炭集團投入工業性試驗。2018年,第二代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2.0,實現系統設備系列化和模塊化,系統適用范圍拓展到中等穩定圍巖及較復雜地質條件。2020年,第三代智能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3.0應用而生,可靠性、安全性和智能化進一步得到提升。
研發過程中,科研人員提出了“掘支運三位一體”掘進方法,將原本各自分離的掘進、支護、運輸工作結合一體,成功開發了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成套技術、工藝和裝備,取得了完全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多維度協同支護、大功率全寬截割、柔性連續運輸等核心技術突破,首創“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關鍵技術與裝備”,實現了煤礦掘進由半機械化向完全機械化和自動化的重大技術變革。
這一技術與原有掘進方法相比,掘進速度提高2-3倍,作業人員減少2/3,有效緩解了采掘失衡。
掘錨一體機。中國煤科供圖
煤礦掘進“掘”出世界紀錄
回顧歷史,最早的煤炭開采工作,全部要靠人力去挖掘,靠的是肩扛、手抬;慢慢地開始采用風鉆和炸藥;到了現代,才實現機械輔助。陜煤集團黃陵二號煤礦總經理易瑞強坦言,雖然開采手段有所變化,但掘進效率和安全問題一直困擾著煤礦工人。
巷道掘進作為煤炭開采的先行基礎工程,約占煤礦井下采掘工程量的70%-80%。而我國每年新掘巷道13000公里,位居世界第一,工程量巨大。
面對這樣的工程量,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的應用,不僅顯著提高了煤巷掘進效率、降低了作業人數,還改善了掘進工作面環境,實現了高效捕塵、除塵,保障作業人員的職業健康。
同時,這項技術突破更“掘”出了世界紀錄。2014年,在穩定圍巖條件下,月最高進尺3088米,創造了大斷面單巷掘進世界紀錄,是煤礦平均掘進速度的10倍以上;2022年5月,在中等穩定圍巖條件下,月最高進尺2086米,掘進效率提高3倍;2022年3月,在復雜圍巖條件下,月最高進尺856米,掘進效率提高1.5倍。
以“中國創造”打造“中國速度”
王虹告訴記者,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的應用,開啟了煤巷掘進的全新模式,實現了我國巷道掘進技術與裝備從“跟跑”到“并跑”再到目前“領跑”的轉變。
2021年,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入選“科創中國”先導技術榜,極大地促進了創新鏈和產業鏈的深度融合,以科技創新助力綠色礦山,以“中國創造”打造“中國速度”。
如今,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已遍布在晉陜蒙等各大型煤企集團,并在不同地質條件下廣泛推廣應用。
作為我國能源安全的“壓艙石”,煤炭當前仍是我國最主要的能源。先進的煤炭采掘技術,有效保障了我國煤炭資源穩定供應。今年以來,在全球能源供應偏緊背景下,我國持續做好煤炭增產保供工作,將能源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記者了解到,中國煤科太原研究院正在進行第四代智能掘支運一體化快速掘進系統4.0中的核心技術攻關,將全面提升快速掘進系統工藝與智能化技術水平,不斷加速智慧礦山建設向“少人化、無人化”的目標邁進。(完)
- 環球快看:【我們這十年@坐標中國】“掘速2022-10-09
- 焦點速讀:在希望的田野上 | 土樓梯田美2022-10-09
- 動態焦點:數說東莞十年⑨|能耗雙控成效顯2022-10-09
- 觀察:9月國內新能源車批發銷量同比增95%,2022-10-09
- 焦點滾動:國家統計局:我國高水平開放成效2022-10-09
- 每日視訊:中信證券:A股當前底部特征凸顯2022-10-09
- 世界微速訊:牧原股份:9月生豬銷售收入1192022-10-09
- 全球熱消息:新增超20萬戶 青島發布2022年2022-10-09
- 環球快看:“林音花境”口袋公園亮相青島五2022-10-09
- 每日時訊!唱片機穿越悠悠歲月,老字典紀錄2022-10-09
- 環球快資訊:“梅花”過后查體療傷 青島海2022-10-09
- 速看:中科院創制漫畫 趣味解讀“夸父一號2022-10-09
- 世界快訊:國慶小長假三成“打工人”仍需加2022-10-09
- 天天速讀:再創新高!西南首座地下儲氣庫注2022-10-09
- 天天觀速訊丨漢字設計,激發傳統文化新活力2022-10-09
- 習創能源:引領新能源科技未來,實現個人收2022-10-09
- 天天微速訊:新業務增長迅猛,哈啰平臺轉型2022-10-09
- 環球快資訊丨逐夢孤島并肩奔跑:一個駐守小2022-10-09
- 世界即時:香港故宮文化博物館展出新一批故2022-10-09
- 即時看!中國女隊八戰全勝摘得成都世乒賽冠2022-10-09
- 天天即時看!千家萬戶的事丨“浪漫老小孩”2022-10-09
- 世界微資訊!“示范中心就是我的家”2022-10-09
- 視焦點訊!降!河南調整首套房公積金貸款利2022-10-09
- 全球播報:特斯拉電動卡車12月交付,百事公2022-10-09
- 當前短訊!進博展品紛至沓來,預計10月中旬2022-10-09
- 焦點關注:銀河證券:戰略性布局高端制造、2022-10-09
- 當前快報:科技賦能教學,一起教育科技助力2022-10-09
- 【世界時快訊】走進縣城看發展丨陜西石泉:2022-10-09
- 環球今亮點!走進縣城看發展丨新疆瑪納斯:2022-10-09
- 熱點在線丨【美麗中國·網絡媒體生態行】廣2022-1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