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球焦點!“黑土糧倉”秋收進行時 農作物綜合利用不斷縱深
- 央廣網
- 2022-10-17 08:26:03
央廣網北京10月15日消息 秋收進行時,各個主產區搶抓農時,加速推進秋糧收獲。相應加工工藝、儲糧技術不斷迭代更新。
地方搶抓農時加快秋收進度(總臺記者 吳剛 盧正橋 攝)
黑土地上玉米喜獲豐收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吉林,地處“世界黃金玉米帶”,是我國重要的“黑土糧倉”。在位于松遼平原腹地的吉林農安,9000多畝玉米迎來收獲期。一臺臺收割機在金燦燦的玉米地里穿梭作業。記者看到,今年玉米長勢喜人,色澤金黃,籽粒飽滿。當地相關負責人表示,收獲期預計持續到10月下旬。
收割機在玉米地作業(總臺記者 徐洋 攝)
村民陳忠國對秋收充滿信心。“今年玉米產量非常好,又是一個豐收年。我們合作社出動了5臺收割機進行作業,用不了幾天就能收割完畢。機械收割的效率非常高,省時又省力。”
對于玉米收割來說,一大難題是如何處理玉米秸稈。記者在現場注意到,收割機一邊收割,一邊就將玉米秸稈粉碎還田。秸稈還田覆蓋在地表,像給黑土地蓋上了一層被子,避免表層黑土不受風蝕水蝕。同時,秸稈腐爛在地里,增加了土壤中的有機物質,有利于培肥地力,使黑土地變得越來越厚。
在田間地頭,記者還看到,中國科學院東北地理與農業生態研究所的科研人員在給黑土地“做體檢”,持續觀察秸稈還田的效果。“通過優良品種篩選、秸稈覆蓋還田條帶耕作等技術,實現黑土保育與糧食穩產增產協同發展。”科研人員陳學文說。
透視玉米“深造之旅”
玉米是重要的糧食作物和飼料作物,構筑起國家糧食安全的“金色堡壘”。隨著消費升級和技術進步,玉米深加工產業鏈不斷延伸。此時此刻,多地的玉米深加工車間一片忙碌。記者對此進行了探訪。
田間地頭的金黃玉米經過收割和脫粒,搭上運輸卡車來到加工廠,開啟“深造之旅”。整車的玉米粒像瀑布一樣傾瀉而下,進入地下的輸送通道。第一站先過個“安檢”,目的是把石子、沙土等雜質清理出去,得到凈糧。
工人在深加工車間操作設備(總臺記者 姜萌 攝)
接著,玉米粒要在密閉的鋼罐里泡一個“酸性澡”,然后再經歷研磨機和離心機的“千錘百煉”。這樣一來,玉米粒中的淀粉就被逐步分離出來。呈乳狀的淀粉經過進一步的分離、洗滌,一部分進入脫水干燥工序,變成商品淀粉出廠,就算“提前畢業”了,另一部分則繼續“深造之旅”。
淀粉乳水解為淀粉糖,再經過發酵與聚合工藝,變成高分子聚乳酸材料。工人們將聚乳酸顆粒在高溫下融化,融化后的粘稠液體被注射到各種模具內。經過冷卻,由玉米“變”成的吸管、刀叉、杯子、盤子等各種日常用品終于揭開“面紗”。和最初的形態相比,現在的它們身價倍增,市場需求旺盛。值得一提的是,這些玉米深加工制品被使用廢棄后,可在土壤中降解,進而實現“從地里來、回到地里去”的循環。
玉米深加工車間中的機械臂(總臺記者 裴洋 攝)
科學儲糧有“新招”
秋收時節,如何讓農民減損增收,科學儲糧非常關鍵。
秋收中籽粒飽滿的玉米(總臺記者 於大賀 攝)
這兩天,吉林松原的農民林艷龍正在自家院子里安裝“玉米棧子”。玉米棒水分高、存放難,過去一般的做法是等到秋收結束后,直接隨市場價就賣了,還要扣除相應的烘干費。今年,當地將科學儲糧技術直接送到了家門口,鼓勵農民安裝“玉米棧子”。
記者在現場看到,一個“玉米棧子”一般3米多高、內寬1.6-1.8米,由鋼管和鐵網或聚丙烯網制成,遠遠看去如同一棟“迷你樓房”。收回來的玉米棒存放在“玉米棧子”里,既解決了通風問題,還不用擔心存儲安全問題,農民想什么時候賣就什么時候賣。
林艷龍算了算賬,安裝“玉米棧子”后,加上一些政策補貼,自家的180畝玉米一年可增收六七千元。
為了減損增收,各地因地制宜推廣科學儲糧技術。在一些地方,各種成本低、易操作的立體儲糧用具正在得到應用。
(記者劉柏煊 趙文彬 張旭成 苑競瑋 張傲然 劉悅欣 姜智 王梓)
- 環球焦點!“黑土糧倉”秋收進行時 農作物2022-10-17
- 全球快播:較強冷空氣影響中東部地區 臺風2022-10-17
- 微動態丨青島前海一線:美如畫 人如潮2022-10-17
- 世界熱議:桂東出海記|深夜出發,海捕鱸魚2022-10-17
- 當前觀察:竹子庵 好風景2022-10-17
- 速看:青島好人丨大貨起火,他抄起滅火器就2022-10-17
- 天天微速訊:無人機定位!女游客在大澤山深2022-10-17
- 去年河北城鎮非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822022-10-17
- 馬鞍山經開區探索與省外人力資源豐富地區的2022-10-17
- 安徽省物流與采購聯合會:9月我省物流業景2022-10-17
- 安徽省農業農村廳:全省已收獲秋糧近4347萬2022-10-17
- 今年1至9月湖南城鎮新增就業62.38萬人 2022-10-17
- 截至9月底青海城鎮新增就業5.44萬人 完2022-10-17
- 安徽省銅陵市樅陽縣:深化“放管服”改革優2022-10-17
- 國網安徽信通公司:開展車輛管理風險監督體2022-10-17
- 央行發布的調查結果顯示:居民儲蓄意愿持續2022-10-17
- 三江源國家公園數字展陳平臺正式上線運行 2022-10-17
- 中國花王酒業集團品牌戰略發布會暨與騰訊戰2022-10-16
- 全球速讀:二十大代表風采丨孫金龍:要像一2022-10-15
- 環球快報:新鄉市總工會原創MV《億萬職工心2022-10-15
- 每日看點!美國“龍”飛船載4名宇航員返回地2022-10-15
- 全球速讀:因發動機低壓燃油管設計安裝不當2022-10-15
- 每日訊息!我國成功發射遙感三十六號衛星2022-10-15
- 全球微頭條丨前8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比2022-10-15
- 資訊推薦:豐收中國 | 中稻迎來豐收季 高2022-10-15
- 今日觀點!豐收中國 | 機械化作業為黑土地2022-10-15
- 世界微資訊!攜手創新為振興2022-10-15
- 環球速讀:你暖我也暖!六旬老人下車前向司2022-10-15
- 【環球新視野】我是你的眼!25路線開展特色2022-10-15
- 今日熱門!就在本月!青島2022年度企業社保2022-1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