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事求是看防疫,實事求是做防疫
- 西西弗評論
- 2022-12-11 15:34:43
實事求是看我們在三年防疫中取得的成就和問題。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打好防疫這場仗。
1、
理解中國的政治和政策,要理解幾句話,第一句是“實事求是”,第二句是“與時俱進”,第三句是“摸著石頭過河”,第四句是““兩手抓、兩手都要硬”。要看兩本書“實踐論”和“矛盾論”。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啥叫“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就是根據客觀存在的事物,研究尋找其中的規則,據此制定政策。客觀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發展的,政策也要根據客觀事物的變化發展而不斷調整。這就是“與時俱進”。
啥叫“摸著石頭過河”?客觀事物是在不斷變化的,人對客觀事物的認識是存在局限的。有些問題,不是一眼就能看清楚。但又不能沒看清楚就不做。所以要先試先做,邊做邊總結經驗,調整政策。中國的改革開放,沒有成熟的案例可借鑒,所謂“摸著石頭過河”,就是先試,先做,再說。
“兩手抓兩手都要硬”就是要講究多目標的平衡。控制疫情蔓延是目標,經濟發展也是目標。不能片面的只關注一個目標,不管另一個目標。我們不可能為了防疫,把整個中國封幾個月。同樣,我們也不可能為了經濟,就完全躺平不管防疫。最終要取得一個合理的平衡。這個合理的平衡,是根據客觀事物的變化隨時調整的。
病毒的變化是客觀事實。傳染力越來越強,Omicron的傳染力強, Omicron新變種比早期Omicron更強,清零越來越難,嚴格防疫需要投入的成本在不斷上升。致病性,Omicron比Delta弱。這都是客觀事實。
所以政策肯定要根據客觀事實調整。從20條到新10條,就是調整。調整,觀察,看效果,然后下一步再調整。
2、
用實事求是的態度看世界各國在疫情這三年的表現,第一是看生命,第二是看經濟。之前寫文闡述過,因為死亡歸因統計的標準不同,超額死亡率(不管是因為新冠死亡,還是因為其他比如封控之類的原因死亡,全部算進來)是最準確的統計指標。
2022年3月,WHO公布了2020和2021年兩年,世界各國的超額死亡率的估計:
2020-21年,主要肆虐的是原始株和Delta。Omicron是2022年才開始發威。當然,我們對Omicron變種的最終防疫結果還沒有塵埃落定,但至少原始株和Delta的浪潮我們確實靠防疫防住了!
2020-21年,美國每年多死千分之一點四的總人口,兩年合計多死了93萬人。按人口比例,中國差不多要多死接近400萬人。
2020-2021年中國的防疫政策,拯救了數以百萬計的生命,這句話一點不為過。
客觀地說,2020-21年的抗疫優等生也不僅僅是中國,新加坡、韓國、中國、日本、澳大利亞、新西蘭都是抗疫優等生,大中華區的香港和臺灣,也是優等生。而歐洲,美國的答卷都并不理想。
2022年的情況,確實有所不同,防疫優等生紛紛破防。
過去十二個月的累計超額死亡率,香港飆升到了萬分之十四,臺灣接近萬分之八,新加坡也超過了萬分之五。目前只有新西蘭,還在萬分之五以下。即使這樣,這幾個國家或地區在整個疫情期間的超額死亡率,仍然遠遠低于歐美國家,他們仍然是抗疫的優等生。堅持到Omicron時代才破防的國家,他們的疫情期間的超額死亡率遠低于2020年就破防的那些國家。
除中國外,之前所有的抗疫優等生都逃不過去,已經都放棄了。我們真真實實是世界所有國家中堅持到最后一刻才放棄的。
等到疫情真正過去一段時間,哪個國家更好地保護了人民的生命,數據將一目了然。
大家都跨越抗疫的終點線時,我相信,從保護生命的角度,那時,我們仍然會是全球抗疫的優等生。
3、
從經濟角度,由于疫情大幅度擾亂了各個國家的經濟增長節奏,GDP增長率上躥下跳。看短線的GDP增長率毫無意義。去年跌了20%,今年漲了25%,經濟只不過回到原點而已。但如果單看今年數據,那真是出現了經濟奇跡。
所以,看各國經濟,得以疫情前的數據作為基準。我用OECD最新數據庫,更新了一下最新的各國GDP,以2019年第四季度的GDP為100。
從疫情前的最后一個季度,2019年4季度開始計算,中國的GDP增長,超過了包括印度在內的主要經濟體。從2019年第三季度,到2022年第三季度,這三年,中國的年均GDP增速是4.6%,印度是2.2%,美國是1.6%。日本、德國、法國、英國都在0.5%以下。
這三年,發達國家中,美國的經濟一枝獨秀,但和中國的經濟增長仍然有很大距離。2020年三季度,中國經濟比2019年四季度上升了3.5%。而美國下跌了2.5%。差距達到6%。2021年,美國經濟迅速恢復,但中國仍然維持了增量百分比差距。2022年,雖然中國經濟遭遇疫情很大影響,但增量百分比仍在擴大。
2022年三季度,中國經濟是2019年四季度的113.2%,美國經濟則是2019年4季度的104.3%。差距達到8.9%。
日本從2019年四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經濟幾乎沒有增長,韓國增長了5%。
英法德意四個歐洲國家,從2019年四季度到2022年三季度,經濟基本上原地踏步。
印度作為后起的發展中國家,在疫情前,經濟增速已經超過中國。但疫情這三年,中國擴大了和印度之間的差距。中國2022年三季度,GDP是2019年四季度的113.2%,印度則只是106.4%。
如果我們看過去十年中國和印度的經濟增長率,可以看到,疫情前,印度的經濟增速已經追上中國,在2016-2018年甚至超過了中國。但疫情后,印度的經濟明顯掉隊了。
從GDP增長的角度,疫情三年來,中國的經濟增長可以說在主要經濟體中一枝獨秀。即使2022年經濟增速大為放緩,但三年的總增速,仍然領先于上面的主要經濟體。
GDP之外,外貿進出口,實物商品的生產,發電量,這些也都在證明中國經濟在疫情三年整體表現跑贏全球大多數國家。同時還維持了較低的通脹率。
4、
怎么實事求是看防疫?等到疫情結束之時,我們再算生命賬,算經濟賬。
我相信,等我們挺過感染高峰期,也進入“后疫情階段”,無論是生命還是經濟,中國仍然會是全球表現最好的國家。但我們還需要打好最后一仗,打贏最后一仗。
最后一仗,我們的挑戰和之前截然不同。怎么打贏最后一仗?還是要靠那四個字“實事求是”。實事求是做防疫。
我們要尊重客觀事實,要尊重Omicron最新變種強大的傳染能力。我們要隨時根據感染狀況,調整應對策略。在不同的階段,應用不同的應對策略。把主要精力從防止感染,改到保護脆弱群體,保證救治重癥的醫療資源上。
在微博上看到一個帖子,很令人感動。
網絡上,我們看到一些負面信息。當然,中國這么大,這么多人,總有一些負面的事情在發生。但我相信99%的基層干部,社區工作者,志愿者,民警都是優秀的,負責的。他們與病毒頑強對抗,付出了巨大的努力。他們也很累,也很辛苦。我們要多一些理解和包容
冬天已經到來,春天還會遠嗎?
- 實事求是看防疫,實事求是做防疫2022-12-11
- 當前聚焦:三民活動|青島市公安局政委顧清2022-12-11
- 【世界聚看點】三民活動丨青島市司法局局長2022-12-11
- 當前時訊:海鷗翔集沙子口2022-12-11
- 三民活動丨青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楊釗賢:歷2022-12-11
- 市北區2022年12月10日新增陽性感染者涉及的2022-12-11
- 云南新昆楚高速公路全線通車2022-12-11
- 鐘南山:今年就地過年可能性很小,回鄉過年2022-12-11
- 中醫藥管理局發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中醫藥2022-12-11
- 每日快播:獨居女記者的“新冠病旅”:第一2022-12-11
- 總擔心自己“陽了”?陸林院士:聽音樂、閱2022-12-11
- 海濱騎行 休閑周末2022-12-11
- 三股冷空氣展開“車輪戰”,全國降水稀少氣2022-12-11
- 春運如何防護?奧密克戎傳染性多強?鐘南山2022-12-11
- 三民活動丨青島市行政審批服務局局長路玉軍2022-12-11
- 【全球新視野】《河南省政府法律顧問工作規2022-12-11
- 諸神之戰 | 新“絕代雙驕”:“舉世有雙2022-12-11
- 丈夫轉1萬元生活費,妻子花五千辦美容卡稱2022-12-11
- 美國民調:70%的受訪者不希望拜登競選連任2022-12-11
- 法國總統和英國首相親自賭球,心機真不是一2022-12-11
- 助企紓困 國家和地方陸續出臺一系列政策措2022-12-11
- 每日快報!湖北宣恩14.6萬畝白柚進入采摘期2022-12-11
- 天天視訊!國內產業鏈供應鏈優勢凸顯 制造2022-12-11
- 廣西富川27.2萬畝臍橙豐收 橙果香滿園2022-12-11
- 天天消息!海南冬季瓜菜陸續上市 購銷兩旺2022-12-11
- 寒流將至 樹木穿“棉衣”-環球熱點2022-12-11
- 全球報道:三民活動丨青島市醫療保障局局長2022-12-11
- 時訊:青島第二海水浴場補沙 臨時封閉2022-12-11
- 三民活動丨青島市住房公積金管理中心主任曹2022-12-11
- 三民活動丨青島市大數據發展管理局局長張艷2022-1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