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朋友圈里北京人“抗陽”-每日觀點
- 浙江宣傳
- 2022-12-23 20:39:03
12月,陽勢洶洶,空氣里彌漫著奧密克戎的味道。
全國各地陸續迎來感染高峰,越來越多人“陽”了。不同城市在應對疫情時表現也各不相同,有的選擇“安靜地陽”,有的認為“陽不陽是我的隱私”,有的則是“焦慮地等陽”。
朋友圈里,當屬北京人“陽態”逗人。陽了之后的很多北京人紛紛化身段子手,打招呼從“核了嗎,您內?”無縫切換到“陽了嗎,您內?”各種抗陽段子鋪天蓋地,吸引了一大波關注。
【資料圖】
對此,有網友稱“北京人都是什么文案鬼才,被這些抗陽段子笑死”“也從中看到了苦中作樂的勇氣,學習了!”
面對疫情,發些段子,玩些梗,開些玩笑,言語間只要是善意的,都挺好,這種積極樂觀的心態,是熱愛生活的表現,也會給別人帶來正能量。最忌諱的是一些人惡意傳遞不實信息,讓人產生誤讀,甚至為了博人眼球、賺取流量而瞎編段子。
那些詼諧幽默的朋友圈,展示的正是北京人積極樂觀的心態。
一
北京人能說會道善侃,那是出了名的。他們的嘴皮子不光利索,還自帶幽默感,這種幽默感是與生俱來的、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
例如,關于感染癥狀,北京人開玩笑“各地陽了的癥狀不太一樣,不過北京地區的都差不多,都是先發朋友圈”;關于身邊朋友感染,他們戲笑“我懷疑他們背著我偷偷聚會了,感覺心中無比失落。”對于感染高峰的到來,他們調侃“北京是座有溫度的城市,特別是這段時間,平均溫度38.8攝氏度”;關于病毒對比,北京人總結“上海的陽終究跟北京有些區別,上海的口感雖然層次感強,但缺少北京那種撲面而來的真實,而且少了那么點老灰的醇厚”。
面對陸續到來的感染高峰,北京人的插科打諢看似有點玩世不恭,其實“陽”氣十足的朋友圈在秀出幽默的同時,更傳遞出面對生活的勇氣。話里話外顯露的,是他們在困難面前修煉出的豁達開朗的心態,更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了他們的陽光大氣,能扛得住事。
北京人的朋友圈,折射出的是北京的地域文化特點。正所謂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每個地方都有著自己獨特的地域風格和文化氣質,山東人好客豪爽,上海人精明能干,而自信大氣則是屬于北京人的性格底色。
經歷了遼、金、元、明、清五朝歲月的磨礪與洗禮,沉淀出一份獨屬于北京的人文氣場。身居首都的北京人,身上傳承下來的那股子樂活勁兒,讓他們能夠微笑著看待一切,包括在苦難與挫折中迅速重塑了對生活的希望。
這種樂觀的心態,就是平和。只有心平氣和,坦然面對人生,才會產生幽默,也才幽默得起來。對很多人來說,當下頭等大事就是如何順利度過新冠這一劫。焦慮恐慌是一種選擇,抱怨吐槽是一種選擇,樂觀開朗更是一種選擇。
同樣要面對沖擊,何不讓我們像北京人那樣幽默地迎接挑戰?筆者以為,這種精神狀態,或許與連花清瘟、布洛芬一樣,也是一劑良藥。這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精神狀態,也是冬日里驅散疫情陰霾的一股暖風。
二
看北京人樂觀“抗陽”,看的更是他們在與病毒斗爭過程中的精神。這種難能可貴的心態,決定我們看待外部世界的眼光,而樂觀的心態更能影響這個世界。
想必大家都聽過半杯水的故事。同樣半杯水,擺在不同人面前,有人因為“怎么只有半杯水”而失落,有人看到的則是“居然還有半杯”的驚喜。樂觀者在每次危難中都看到了機會,悲觀者則在每個機會中看到的是危難。
或許,不少在朋友圈“曬陽”的朋友,真實的狀態未必有段子體現出來的這么輕松愉悅。高燒、咳嗽、嘔吐、全身酸痛......陽了之后的痛苦難耐,很多人深有體會。
但在樂觀者看來,好的心態也有助于抵御病毒。“生活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記錄自己的體溫和癥狀,分享自己的抗陽日記,哪怕渾身乏力,也要用盡全力幽默一把,讓癥狀與折磨都轉化為令人會心一笑的力量。
不少“陽過”的網友紛紛表示,雖然很難受,但看了朋友圈的“病友”癥狀分享之后沒那么恐慌了。正如網絡段子所言,這種分享就像是考過試的人給他人分享自己的考卷。即使我們并不知道接下來會面對什么樣的毒株,但個人真實的經歷分享總能消除焦慮,也讓我們更為淡定坦然地面對當下尚顯嚴峻復雜的抗疫形勢。
作家張豐在個人公眾號中這樣寫道:“在朋友圈講出自己病情,或者跑步幾公里給朋友送上退燒藥,都是一種‘重建社會’的行動。”
在筆者看來,積極樂觀的心態對當下最大的意義之一,是一種精氣神的感染,讓信心在人與人之間不斷傳遞。北京人朋友圈的段子帶來的是對抗病痛的精神力量,更讓整個社會逐漸消除對新冠肺炎的“病恥感”,取而代之的是一種度過艱難時刻的底氣。通過一個個網絡熱梗,我們不再“談陽色變”,把生活過成一場大型“狼人殺”,而是坦然面對當下的局面。
樂觀的心態是會互相傳遞的,發出聲音與伸出雙手同樣重要,假如我們終究難逃一“陽”,不如以更為輕松愉悅的心態迎接它的到來,為自己,也為他人。
三
樂觀坦然的心態,說到底是心底的一份信任。假如人們不相信家里老人孩子會在疫情中被保護得好,不相信所在的城市在疫情面前能保持良好運轉,不相信絕大多數人都能戰勝致病性已經大為減弱的病毒,一切的樂觀乃至自我調侃也就無從談起。
信任不會從天而降,而是點滴積累而成,最為深層的是我們每個人對生命兜底能力的信任。
這份相信,源于信息渠道的暢通。讓真相跑在謠言之前、信息跑在人之前,公眾就不會焦慮、就不會人云亦云。陽了之后會有什么癥狀?是否會再次感染?生活用品需要更換嗎?網友們的疑問大多能在權威渠道得到回應和解答,甚至“上班陽了算工傷嗎?”也成為熱搜話題。在一次次發布會和一個個公開數據中,公信力自然產生,“段子手”也就不再是惡意嘲諷,而是充滿善意和正能量了。
這份相信,源于對可能出現不確定性的那種確定性預期,這是我們樂觀自信的最大底氣。抗疫是個系統工程,對藥物保供、醫療救治、物流配送、社會治理等能力的要求都很高。北京的疫情高峰中,不少人都感到病毒帶來的病痛,有的還經歷過購買藥物的不便,但全社會經受住了疫情沖擊波,這在無形當中給人注入了精神力量的“抗體”。
這份相信,還源于三年疫情以來的共同經歷。三年,變的是具體的防控策略,不變的是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理念。在一次次眾志成城的疫情阻擊戰中感受到,每個生命都被重視。從近期政策放寬感染人數大面積擴散,實際上也反映出這三年,黨和政府為了保護大家度過病毒最兇險的時期,應對了多少不可能,有多么的不容易。
信任來自確定性,懷疑源于漂泊感。一切都在轉段期的當下,信心比黃金還珍貴。
今天已是冬至,春天不再遙遠。在等待春暖花開的這段日子中,就讓我們點燃樂觀的火把溫暖彼此,共同穿越眼前的迷霧。
聲明: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點擊下方名片關注浙江宣傳
往 期 精 彩 內 容
買藥難題如何解
十年修一典,溫州在修什么
文藝“高峰”成于永不止步
- 看朋友圈里北京人“抗陽”-每日觀點2022-12-23
- 新增車位2.2萬個!青島市全年建成71個公共2022-12-23
- 全球快播:“萊西有禮”驚艷亮相!以健康品2022-12-23
- 焦點關注:外交部:敦促美方撤銷所謂制裁,2022-12-23
- 四川甘孜州“9·5”瀘定地震災后恢復重建項2022-12-23
- 沒暖氣沒秋褲古人怎樣過冬?科普達人開講歷2022-12-23
- 焦點消息!張信哲顏人中唐漢霄《聽見我的旅2022-12-23
- 國家藥監局已批準46個新冠病毒抗原檢測試劑2022-12-23
- 當前快播:189元買300個N95口罩變普通口罩2022-12-23
- 暖陽在線!河南后天將有雨雪大風降溫 每日2022-12-23
- 香港特區政府公布創新科技發展藍圖2022-12-23
- “一灣聚全球” 粵港澳大灣區2.5萬億元新2022-12-23
- 陽了為什么會腰疼?陽了后腰痛怎么辦?2022-12-23
- 今日要聞!多地居民可免費領退燒藥,網友:2022-12-23
- 感染奧密克戎的人群會不會留下后遺癥?“復2022-12-23
- 【環球播資訊】新華全媒+丨織牢基層醫療服2022-12-23
- 世界要聞:最高法發文加強中醫藥知識產權司2022-12-23
- 二十大精神在基層丨青海文亭巷社區:讓社區2022-12-23
- 加強針上新!鄭州啟動重組新冠病毒融合蛋白2022-12-23
- 商務部:將適時推動優化對入境人員的服務保2022-12-23
- 天天新消息丨2023年研招初試明日開考,河南2022-12-23
- 與病毒戰斗 你不是獨行者2022-12-23
- 全球新消息丨618歲的天津,你的美驚艷了世2022-12-23
- 17張圖畫說我最近“陽了”的經歷2022-12-23
- 最新:2022,你的樣子2022-12-23
- 年終策劃|一卡通關!2022“硬核突破” 全2022-12-23
- 天天快報!再難也要頂住扛住!青島婦兒醫院2022-12-23
- 【焦點熱聞】迎春兔子、戰疫必勝……花樣饅2022-12-23
- 當前關注:再難也要扛住!青島婦兒醫院發熱2022-12-23
- 湖北:多措并舉做好防疫藥械物資供應和價格2022-1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