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調查丨家庭醫生的這個冬天
- 央視新聞客戶端
- 2023-01-08 15:26:51
從1月8日開始,我國的疫情防控進入新階段,執行了近三年的新冠“乙類甲管”將降至“乙類乙管”。防疫政策“換擋”,工作重心也從防感染轉向保健康、防重癥。
在“新十條”推出的第二天,12月8日起,全國多個城市陸續公布家庭醫生團隊服務政策和醫生聯系電話,并提醒居民如出現發熱、咳嗽等癥狀,居家治療不見好轉時,可首選居住地附近的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就診,或聯系家庭醫生尋求幫助。這是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制度、近年來在全國大范圍推廣實施以來,在公眾面前最隆重的一次亮相。
【資料圖】
這些電話是否暢通?他們可以為市民提供哪些幫助?記者隨機選擇了北京不同城區的家醫團隊聯系方式,進行了一些簡單的咨詢。
在北京市大興區公布家庭醫生團隊聯系方式兩天后,《新聞調查》來到大興采育鎮中心衛生院,這里有22個家庭醫生團隊被公布在聯系名單上。
從早上八點開診到現在兩個小時過去了,段文燕醫生坐在診室里沒有一點閑暇,診室外面排著長長的隊伍。
全科醫生段文燕目前是采育鎮2300余名患者的簽約家庭醫生。簽約后,最大的一個改變是,她與每位患者都建立微信、電話聯系渠道。這個專門的工作手機就是他們醫患互動的重要通道。
這是一個不尋常的冬季,進入12月,原本就是忙碌時節的北京各大醫院、涌入更多趕來就醫的患者,為應對可能到來的醫療擠兌,2022年12月10日起,北京市349家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開始為發熱等11類癥狀患者提供診療服務,實施分類處置。作為基層醫務工作者,段文燕和同事們,第一次與新冠正面作戰。
段文燕從醫34年,新冠這三年,她和同事們為抗疫做各種服務工作,新冠病毒早已成了他們的工作生活中的關鍵詞,但如今,突然直接參與新冠感染患者的治療,無論對于衛生院還是每個醫生,都需要以最快速的過程去適應。
采育鎮中心衛生院全科主任、家庭醫生 段文燕:最初的時候肯定是慌亂的,因為你想想病人突然增多,而且你沒有治療的經驗,主要是還沒有藥,你連退燒藥都沒有你能怎么辦?所以說當時的心情真的是慌亂。
更為艱難的是,采育衛生院全科門診共14名醫生,在這波感染高峰中,先后有13人被感染,有的輕癥醫生帶病工作,有的醫生剛剛轉陰就趕忙回到門診值班。最艱難的一個星期,全科門診只有4名醫生支撐著每天500多人的門診量。
全科醫生是承擔家庭醫生職責的主要力量,他們中的9人都是家庭醫生團隊長,也就是在簽約時,給患者留了聯系方式的直接聯系人。
其實對于段文燕來說,微信、電話解答簽約患者的咨詢早已是她日常工作的一部分,這部工作手機上的微信通訊錄里,有1383個簽約患者。電話通訊錄聯系人,2302人。
在這部工作手機中,微信對話互動開始于2018年,那一年,采育鎮中心衛生院給每個家庭醫生配備了一部和病人建立聯系的智能手機。這段時間,家庭醫生們接受咨詢的工作情況,從段文燕的手機里可見一斑。2022年10月,停留著37個對話框,內容大多是尋醫問藥,咨詢基礎病的突發處置。11月,對話框增加到60個,12月,截至29日上午9點30分,對話框數量為189個,大部分咨詢內容與新冠感染癥狀相關。每一個對話框的背后都是被病痛困擾的簽約患者,段文燕和他們要開展多輪對話,有些還需要回復電話進行詳細解答。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期,之前在公眾視線中沒有太多存在感的“家庭醫生”被推上了前臺。依據“新十條”提出的家庭醫生要發揮健康“守門人”的作用,12月13日開始,全北京市4萬余名家庭醫生、5000多個家醫團隊的聯系方式被公布,這些醫生被要求24小時開機,隨時給予居民幫助。
當我們走近他們時發現,眼下,這些家庭醫生正是疫情暴發之下最前線的醫療力量,他們每天被前來就診的患者包圍。
采育鎮中心衛生院院長 劉廣美:我們在北京市平臺上,點聯系電話的同時它會有一個溫馨提示,在你撥打家醫團隊電話的時候,有可能我們醫生沒有及時接聽,也請您理解,有可能他正在參與我們的門診,有可能他正在參與我們的搶救。
12月24日,大興區全網公布家庭醫生聯系方式后,許多未簽約患者的電話接踵而至,一旦接聽不及時,就有被投訴的風險。
上午11點,正準備出門為簽約患者換尿管的段文燕又被門診患者攔了下來。此時,約定上門的時間已經過去半個小時了。
大興的家庭醫生有一項特色服務是,為確實有需求的簽約患者上門服務。疫情暴發之前,段文燕或許可以從容完成此項工作。而眼下,她每天很難走出衛生院的大門。
家庭醫生們坦言,目前需要他們提供上門服務的簽約患者不少,但他們可以提供這種服務的力量捉襟見肘。目前在有限的精力下,他們只能滿足最需要、極特殊的患者,尤其是在這個緊張、忙碌的時期。
平常,中午有1個小時的午飯午休時間,但最近段文燕和同事們都不得不把這個過程縮到最短,盡快回到工作崗位上。此時的她還不知道,未來五天,他們的門診量將連續五天超1000人次,創下采育衛生院歷史上的高峰。
冬至剛過,清晨七點鐘的采育鎮還籠罩在黎明的微光中。段文燕習慣提前一小時到單位做上崗前的準備。
段文燕1988年臨床醫學專業畢業后,就來到采育鎮衛生院工作,在這里已經度過了34個春夏秋冬。開診前,在診室里調整好狀態等待患者,是她對職業的尊重也是給自己的儀式感。
采育鎮地處大興區的東南端,與河北省廊坊市接壤,距離大興區人民醫院有30公里距離。在段文燕剛參加工作的1988年,因交通不便、人們就醫習慣的延續,這個鎮域衛生院承載著采育鎮下轄五十多個村莊居民的基本醫療職責,也是當時采育人健康的依托與希望。
過去三十年,社會生活發生巨變。一方面,“超級醫院”向全國病患敞開大門,在經濟發展、交通越來越便利的情況下,基層病人涌向城市;另一方面,國家醫療系統在探索中改革,根據國家三級醫療網的功能定位,一級醫院的功能主要是解決附近居民的常見病、多發病和預防保健。
原采育鎮中心衛生院院長 王彩霞:從2010年左右就開始逐步轉向公共衛生,公共衛生就是這一個人從出生一直到死亡,全過程都由醫院來管,你比如說人一結婚,然后我們婦幼科就得給他新婚宣教,接踵而來的就是小孩的預防接種,再到學校的健康教育,逐漸基層醫療機構就從基本醫療,再到公共衛生,現在到我們重點人群的管理,也是跟這個社會的發展是相匹配、相適應的。
以“全科醫學醫療服務模式和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為特色的家庭醫生式服務就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推出的。
2011年,北京16個區縣啟動家庭醫生式服務工作。采育衛生院也應上級要求,以全科醫生為核心,組建六支包含全科醫生、全科護士、保健專員的家庭醫生團隊,為簽約患者提供健康體檢、健康指導、上門服務、慢病管理等五個方面的免費服務。
在醫院門診的走廊里,等待就診的患者中,有很多是已經簽約的患者,如果他們的簽約醫生當天出診,該患者可享受優先在自己的醫生處就診的便利。
采育鎮轄區常住人口54690人,大部分為農村人口。在管轄的55個行政村中,距離鎮上最遠的村子開車有半個小時的行程。為了醫療服務全覆蓋,除了鎮上的中心衛生院,像這樣在村子里設置的社區服務站有10個,周一至周五為村民提供服務。因為人員緊張,這些衛生站,有的是鎮衛生院的醫生輪班來兼顧,只能每天下午服務,有的是專人駐守在衛生站,就可以全天開放。
在這波感染高峰中,農村老人是被提及較多的重點人群,他們信息相對閉塞、就醫能力有限,能在家門口及時買到藥,對他們意義重大。
在采育衛生院,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簽約比例最高。2018之后,每年還有一個30元的增值服務包可以選擇,里面包含CT、彩超、心電圖多項檢查內容。因為看得見的實惠,患者們簽約的積極性提高了不少。
文女士的父母平時都在北醫三院看病,這一次因為發病在采育,距離遠,加之聽說大醫院已經人滿為患,排隊就要兩三個小時,文女士就抱著試試看的想法來采育衛生院,看看能否在這里拍CT。
在采育鎮衛生院,文女士第一次聽說“家庭醫生”這個服務,但回頭一問才知道,她的父母已經在戶籍所在地的社區簽約了家庭醫生,只不過,老兩口已經習慣了去大醫院,對社區醫院的服務反而比較陌生。
目前,北京全市家庭醫生團隊已有5743個,家庭醫生服務模式,是我國推動分級診療的重要環節,也是我國老齡化社會發展的現實需要。老年病、慢性病患者增多,家庭醫生可以與患者建立一種長期、穩定的服務關系,對病患進行源頭化、全過程的健康管理。此次感染高峰,讓家庭醫生成為距離患者最近的健康守護人,也是制度設計最初的期待。
采育鎮中心衛生院院長 劉廣美:隨著這幾年的經濟發展,大家對健康意識、健康理念也有提升,對基層衛生院也好,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好的這些醫護人員,有一種不信任感,我們必須要走進老百姓的心中,得到他們的肯定,這樣他們才能夠選擇我們,真正需要到二三級醫院時候,我們也會給他們一些幫助。
院長劉廣美坦言,家庭醫生服務也是他們與患者建立溝通的途徑。有互動才有了解、有信任。從這個意義上講,患者需要基層醫療的服務,基層醫療機構也需要患者的矚目。
隨著近年來國家分級診療制度的規劃,基層醫療機構要把小病患者留在社區,除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的推進,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增強自身的診療能力。這兩年,在采育鎮,這樣的改變正在慢慢發生。
元旦前,采育衛生院的醫生們領到了新的工作服,他們身上的舊服已經穿了三年,也是被新冠疫情困擾的三年。醫生們都盼望,以嶄新的面貌開啟2023年。
- 新聞調查丨家庭醫生的這個冬天2023-01-08
- 春運啟動!看完這些瞬間 你想家了嗎? 看點2023-01-08
- 金觀平:激發重點群體創業活力|環球速看2023-01-08
- 別樣“警”彩!青島市舉辦“警營開放日”活2023-01-08
- 紅島海蠣子漲價了 節前主供青島市場_全球2023-01-08
- 新春走基層|甘肅臨夏:家門口的玫瑰工廠里2023-01-08
- 全球速讀:銀保監會:流動資金貸款期限不得2023-01-08
- 劇透預告!猜猜河南春晚今年都有誰?2023-01-08
- 商務部:2022年1-11月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同2023-01-08
- 高清大圖來了丨鄭州萬人長跑迎新春,市長帶2023-01-08
- 全國跆拳道冠軍總決賽 塔溝武校獲得一金一2023-01-08
- 單位組織拍照緝毒警下意識轉身2023-01-08
- 婆婆懷孕竟要求兒媳打胎,“怕被人笑話孫子2023-01-08
- 河南省發改委:2023年六項改革發展任務明確2023-01-08
- 通訊!中緬最大陸路口岸瑞麗口岸全面恢復通2023-01-08
- 南昌一半掛車撞上出殯隊伍,致17死22傷,當2023-01-08
- 全球動態:一圖讀懂|首階段“通關”!這份2023-01-08
- 天天資訊:《破局》:總臺CGTN向全球發布中2023-01-08
- 中東部氣溫先升后降開啟“過山車”模式 華2023-01-08
- 大象幫 | 焦作一文創園拖欠幾十戶商家押2023-01-08
- 三亞海邊多人疑因地域問題拌嘴互毆 警方:2023-01-08
- 天天最資訊丨收藏!2023年升學、就業、考證2023-01-08
- 江西南昌縣發生一起重大道路交通事故,已致2023-01-08
- “拼車游”需要注意四大問題2023-01-08
- 環球百事通!“熟悉的煙火氣回來了”(經濟2023-01-08
- 自貿港里的新農人2023-01-08
- 2023年春運正式開啟 有關部門多措并舉確保2023-01-08
- 中國疫情防控新階段下首個春運開啟-環球視2023-01-08
- 【世界時快訊】廣西完善配套暢通汽車下鄉2023-01-08
- 官宣!2023河南春晚定檔1月19日 焦點訊息2023-01-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