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為地球增添“中國綠”(大國之治) 環球看點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23-03-11 13:27:07
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下降14.1%;地級及以上城市細顆粒物(PM2.5)平均濃度下降27.5%,全國地表水優良水體比例由67.9%上升到87.9%;設立首批國家公園,建立各級各類自然保護地9000多處——過去五年,美麗中國建設邁出重大步伐。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的這份綠色發展成績單,贏得代表委員一片點贊。大家表示,今年要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奮力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為地球添上更多“中國綠”。
環境更好,全面加強生態保護
(相關資料圖)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入推進環境污染防治,加強城鄉環境基礎設施建設,持續實施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重大工程。許多代表委員認為,大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基本條件,要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堅持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系統治理。
全國政協委員、水利部長江水利委員會主任馬建華很關注丹江口水庫水質安全。他說,現在主要面臨水庫水體富營養化風險較高等挑戰,建議從強化法制保障、加強機制創新、加大政策支持和提升科技支撐四個方面著手,盡快制定丹江口水庫保護條例,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執法聯動,完善丹江口水庫及上游地區跨省河流聯防聯治工作機制,建立跨行業跨部門協調機制,確保“一庫碧水永續北送”。
三江源、東北虎豹、海南熱帶雨林等國家公園近年來相繼設立。“高質量推進國家公園群建設,加強頂層設計,通過國家立法提供法治保障是關鍵。”全國政協委員、青海省委統戰部部長班果建議,把自然生態系統最重要、自然景觀最獨特、自然遺產最精華、生物多樣性最富集的區域重大生態工程,納入國家法治體系,強化國土空間治理,維護國土生態安全,有力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生物多樣性讓地球充滿生機,也是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基礎。全國政協委員、重慶市生態環境局局長余國東建議,設立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資金,實施生物多樣性保護重大工程,建設一批生物多樣性監測站點和宣傳教育基地,不斷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
動能更強,聚力實現綠色發展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多位代表委員表示,應協同推進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市長李楚表示,桂林市發揮當地山水的綜合效應,著力發展旅游業,實現了經濟效益、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同步提升。“我們編制出臺《桂林市生態基礎設施規劃》等專項規劃,推動形成世界級旅游城市規劃體系,全力促進文旅產業回暖復蘇。”李楚說,桂林還將健全漓江流域橫向生態保護機制,探索建立漓江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公益基金,加快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試點工作,繼續吃好“山水飯”,把“桂林山水甲天下”的金字招牌擦得更亮。
隨著人民群眾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日益增長,生態環保產業迎來新機遇。“這幾年,我們公司以綠色化、工業化、數字化手段助力家居產業轉型升級,研發的新家裝產品在市場上越來越受歡迎。”全國人大代表、萬華生態集團董事長郭興田說,應鼓勵整裝產品向綠色工業化定制方向發展,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制造體系,為子孫后代留下發展資源儲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科學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閔慶文一直關注傳統農業的生態價值與自然保護地中的農業發展問題。在他看來,應當探索農業文化遺產保護的多元化生態補償模式,研究探索政策支持、品牌認定、公益宣傳、城鄉聯結等措施,彰顯“有文化內涵的生態農產品”價值,并通過農文旅融合發展,實現特色農產品的增值以及生態與文化產品的價值轉換。
成色更足,穩步推進節能降碳
實現“雙碳”目標,是中國向世界作出的莊嚴承諾。瞄準這一目標,各地區各行業積極行動,推進節能降碳。
“乳業是碳排放‘大戶’,蒙牛集團高度關注乳業綠色低碳轉型發展,設定明確的‘雙碳’目標,在低碳牧場、綠色包裝等五大環節規劃了15項具體減排舉措,旗下的曲靖常溫工廠成為乳品行業實現國際、國內雙認證的零碳工廠。”全國人大代表、蒙牛集團研發創新部研發總監史玉東認為,應通過制定乳業綠色低碳相關標準、加快推動乳業產業園零碳規劃建設、拓寬企業綠色轉型融資渠道等舉措,有效解決產業在轉型發展中面臨的困難,引導產業沿著綠色低碳方向規范發展。
聚焦減少塑料污染,中國與國際竹藤組織共同發起“以竹代塑”倡議。“中國竹資源豐富,具有低碳、環保、可降解、形式多樣等特點,其經濟價值和潛在環保價值巨大。”全國政協委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文化與傳播學院副院長郭媛媛說,應持續推動“以竹代塑”,進行廣泛的塑料替代實踐,助力“雙碳”目標實現。
“在推進碳達峰碳中和進程中,傳統能源企業要不斷突破化石能源利用的高能耗、高排放等技術瓶頸,實現傳統能源低碳轉型。”全國人大代表、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滄州分公司汽(煤、柴)油加氫精制裝置操作工王卿建議,完善政策措施,支持傳統能源企業利用現有裝置和設備開展工業試驗,引導科研院所、高校與企業共同開發綠色低碳新技術、新工藝。
(本報記者龐革平、姜峰、邵玉姿、劉新吾參與采寫)
關鍵詞:
- 生態文明,為地球增添“中國綠”(大國之治2023-03-11
- 今日熱搜:泉城“金街”向新而行2023-03-11
- 世界今日訊!讓青年學子走進社會基層 市南2023-03-11
- 全球訊息:植樹添新綠!李滄今年計劃實施172023-03-11
- 環球觀焦點:一級醫療事故醫院怎么處理2023-03-11
- 牛津大學正式禁止師生戀,此前政策是“不鼓2023-03-11
- 00后老師帶學生集體“逃課”,網友卻紛紛點2023-03-11
- 報告:中國財富家庭擁有的總財富達164萬億元2023-03-11
- 三江里:小巷·櫥窗·故事2023-03-11
- 日本央行宣布:繼續維持現行超寬松貨幣政策2023-03-11
- 環球即時:武漢市經信局回應購車補貼:經開2023-03-11
- 浪漫“安娜”,見證愛情2023-03-11
- 中國圍棋天元賽八強戰,“黑馬”蔣其潤不敵2023-03-11
- “不要有恐懼心理” 社區醫師提醒良好心態2023-03-11
- 新娘“狂飆”200公里接迎親團隊-世界微頭條2023-03-11
- 多地優化樓市限售政策:釋放改善需求 掛牌2023-03-11
- 胡潤財富報告:中國富裕家庭一年增十萬戶,2023-03-11
- 高質量發展·蹲點日記丨一個農業大區的制造2023-03-11
- 拽公主的王子2023-03-11
- @考研人,事關調劑你需要知道這兩個時間點2023-03-11
- 最新研究表明:蜜蜂需要從小學跳舞 動態2023-03-11
- 寒潮將影響我國大部地區 東部海域有大霧2023-03-11
- 快輸+兩連勝!三屆大滿貫冠軍2-1逆轉,一波2023-03-11
- 焦點速看:甲流下的健康保衛戰丨深稿2023-03-11
- 天天滾動:鄭州三條地鐵線具備條件后將開通2023-03-11
- 中國2月末M2同比增12.9% 當月新增人民幣貸2023-03-11
- 熱點!自救遇挫?外媒稱美國硅谷銀行嘗試融2023-03-11
- 熱訊:旭輝拿出債務重組初步方案,仍需征得2023-03-11
- 今日快訊:硅谷銀行爆雷,全球銀行股重挫,2023-03-11
- 寒潮將影響我國大部地區 東部海域有大霧2023-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