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賦能擰緊中國農業“水龍頭”_世界信息
- 新華社
- 2023-03-26 22:27:26
新華社太原3月26日電 吃過早飯,原波波開著私家車來到田間地頭。擰開關、拉閘,黃河水就從立桿噴頭撒向綠油油的麥田。
50歲的原波波是山西省芮城縣農民。受傳統灌溉時間長、用水多、有盲區、人工費用高等問題困擾,他去年投資30多萬元安裝了節水灌溉設備。
“澆170畝地的時間從15天壓縮到2天半,一年節省人工費2.5萬元、水費4萬元,節水約16萬方。”原波波算了一筆賬。
【資料圖】
這種通過科技由“澆地”到“澆作物”灌溉方式的轉變,是中國發展高效節水農業的縮影。
3月21日,山西省芮城縣農民胡天妮在自家智慧農場用手機控制澆灌。 新華社記者 王學濤 攝
根據2021年度《中國水資源公報》,2021年全國用水總量為5920.2億立方米,其中農業用水3644.3億立方米,占用水總量的61.5%。農業節流意義重大。
幾十年來,中國各地因地制宜,大力推廣渠道防滲、噴灌、管灌、滴灌等各種節水技術,使水資源利用方式發生深層次變革。全國節約用水辦公室的最新消息顯示,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數從2012年的0.516提高到2022年的0.572。
“從20世紀70年代我國引進滴灌技術,到多地自主研發節水農業相關技術設備,再到黨的十八大以來‘節水優先’治水方針,都表明我國擰緊農業‘水龍頭’的決心。”新疆農墾科學院農田水利與土壤肥料研究所研究員陳云說。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多年來堅持不懈推動節水農業發展,兵團以大田滴灌節水技術為主的高效節水灌溉面積已達2000多萬畝,占總灌溉面積的八成以上,年節水量超過10億立方米。
實踐證明,節水農業技術比傳統的大水漫灌具有省水、省時、省錢、增產等特點,但由于高效節水農業投資大、技術要求較高,更適合規模化、產業化經營。隨著中國土地流轉制度不斷深入和新型職業農民增多,節水農業推廣更加順暢。
在山西省絳縣西堯村,張勇種植的300畝桃樹陸續進入盛花期。今年秋天,桃樹將進入豐產期,張勇對投資80多萬元的“滴灌”設施培養的桃子充滿期待。
張勇大學畢業后回到農村,成為父親的“農隊友”,用新技術、新理念提高桃樹種植水平。“滴灌可以給桃樹補充營養,增加微量元素。”張勇說,用上滴灌技術后不僅節水,商品率能明顯提高。
一些規模型現代農企還注重吸收和借鑒外國的先進技術和經驗,發展高產優質高效農業。
在山西省晉中市太谷區的杜氏番茄小鎮,一根根黑色細管插在番茄生長基質中,通過像針頭一樣的滴箭將水和營養液注入其中。工作人員通過氣象數據分析和番茄生長動態觀察,在灌溉系統中設定程序,進而實現水肥精確控制。這套水肥一體化滴灌系統從西班牙引進,其中滴箭這一重要部件來自以色列一家公司。
“這一設備的優勢體現在設備的成熟性、傳感器的精準度、控制軟件的高匹配度。”山西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孫勝舉例說,以色列這家公司的滴箭帶有壓力補償性,能解決地勢不平、澆水不均問題,同時還可以自助清洗,避免管道堵塞。
黃河保護法將于4月1日起實施,以法律形式對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進行詳細規定,包括縣級以上地方政府應當組織發展高效節水農業、國家在黃河流域建立促進節約用水的水價體系等。
夾馬口引黃工程是黃河上建起的首座大型高揚程電力提黃灌溉工程。近年來,該灌區實現斗口以上量測設施全覆蓋,實行農業水價改革,率先試行農業分類水價和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
夾馬口引黃管理局局長石鐵噸說,工作人員可以用手機App對輸配水進行全程監督和管控,畝次用水量由63方減少到55方,呈現出“畝次用水量更少、澆地時長更短、單方水利用率更高”的良好局面。
“藏水于技,科技對緩解中國水資源短缺和保障糧食安全有巨大潛力和意義。”陳云說,中國正加速構建智慧農業水網,信息化、數字化精準灌溉的發展將進一步提高農業用水效率和效益。(記者王學濤、柴婷)
關鍵詞:
- 科技賦能擰緊中國農業“水龍頭”_世界信息2023-03-26
- 焦點熱訊:西海岸新區獲評2022年山東省文化2023-03-26
- 觀熱點:武漢:老城區水環境治理讓昔日臭水2023-03-26
- 變“小黃人”了!女子吃600顆增發藥致肝損傷2023-03-26
- 焦點播報:應瑩:在美國銀行危機可控、國內2023-03-26
- 杉杉股份:新任董事長選舉合法有效2023-03-26
- 微速訊:鴻博股份:英博數科處于初創時期 2023-03-26
- 環球簡訊:貴州:繪好“春耕圖” 孕育“豐2023-03-26
- 觀察:拓展渠道、提質增效 各地外貿活力2023-03-26
- 前沿資訊!長興茶園春意正濃 又見農戶采茶忙2023-03-26
- 漲潮了,快撤!2023-03-26
- 天天熱點!驚艷亮相! 青島浮山灣AR燈光秀2023-03-26
- 時訊:新華全媒+丨四川雅安茶鄉十二時辰2023-03-26
- “百家旅行社 萬團游山東”正式啟動,將有2023-03-26
- 山西一煤礦蓄意瞞報兩起事故 34人被問責2023-03-26
- 環球短訊!全面了解考古新發現 聚焦夏商周2023-03-26
- 資訊:市州觀察丨浙江對口幫扶創新利益聯結2023-03-26
- 市州觀察丨高原外貿如何拉出“上揚曲線”_2023-03-26
- 【當前熱聞】太保壽險新業務價值去年降三成2023-03-26
- 寧夏賀蘭山東麓葡萄酒香漫申城 依靠品質“2023-03-26
- 天天熱推薦:從風口跌入谷底,資本為什么還2023-03-26
- 【新疆故事】匠人用古法工藝讓黃金“美出花2023-03-26
- 今日看點:打造科研創新平臺 大灣區科技創2023-03-26
- 新華全媒+|雪山下的“夫妻掌柜”_天天微頭2023-03-26
- 環球快看點丨全球連線|雪域高原的非遺傳承2023-03-26
- 2023國際旅游休閑城市·青島論壇成功舉辦-2023-03-26
- 旅發大會專家張輝:青島具備世界旅游目的地2023-03-26
- “鉆地龍”到崗!青島地鐵三期線路首臺盾構2023-03-26
- 環球快報:潘峰:旅發大會是對青島文旅推介2023-03-26
- 年代感滿滿!青島這場老物件展帶你“穿越”2023-03-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