瞄準“高效清潔”推動能源轉型
- 經濟日報
- 2023-07-08 13:43:28
未來的能源系統轉型,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高效,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撐更好的發展。二是清潔,即優化能源結構,減煤、控油,增加可再生能源。要將節能提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多結構、技術、管理節能措施。
近期,我國多地進入“炙烤模式”,用電負荷持續走高。日前,國家發展改革委、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等18部門聯合印發通知,舉辦第33個全國節能宣傳周,意在營造良好的社會氛圍,進一步喚起人們的節能意識。
能源是人類賴以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是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血液”和“動力”。在實現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的同時,大量化石能源消耗導致近90%的二氧化碳排放和70%以上的其他大氣污染物排放。提高單位能源消耗的產出效率,可以從源頭上減少二氧化碳和環境污染物排放,保障國家能源安全,降低企業和公眾的能源成本,是綠色低碳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礎性舉措、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
(資料圖片)
近年來,我國推進節能工作取得了積極成效。2012年至2022年,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2%的經濟增長,能耗強度(萬元GDP能耗)累計下降26.4%,相當于少用約14.1億噸標準煤,少排放二氧化碳近30億噸。但與此同時,我國能耗強度約為世界平均水平的1.5倍,仍然存在很大的節能潛力。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目標深入推進,節能提效工作要承擔更大的職責使命。
碳達峰碳中和,表面是環境問題、核心是能源問題、本質是發展問題。如期實現“雙碳”目標,要求我國能源系統要大幅轉型,由此將帶來一場廣泛而深刻的經濟社會系統性變革。
未來的能源系統轉型有兩個重要方向。一是高效,即節能、提高能效,用更少的能源消耗支撐更好的發展。這就要求單位能源產出效率不斷提升,工業、建筑、交通等生產生活各領域各環節都要加快應用高效節能的技術與工藝。二是清潔,即優化能源結構,減煤、控油,增加可再生能源,這要求科學推動終端用能電氣化,推動更多電力由非化石能源提供,發展儲能、調峰、數字化等新技術新模式,保障能源系統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這兩個方向中,高效是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前提。對此,要將節能提效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采取更多結構節能、技術節能、管理節能措施。要把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作為高質量發展的綠色標尺。以更少的能源消耗創造更大的產出,優化能源資源要素配置,把能源利用效率(能耗強度、單位能源產出效率等)作為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評價指標。
推動發展方式綠色轉型。走新型工業化和城鎮化道路,推動產業結構、能源結構、交通運輸結構等調整優化,構建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推動制造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
加快創新節能技術。在工業、建筑、交通、公共機構、農業農村等傳統領域,以及可再生能源、儲能、氫能、電氣化、數據中心等新興領域,創新先進節能技術,加大推廣應用力度。以節能降碳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構建新的就業增長點和經濟增長引擎。
強化政策機制創新。發揮法治引領作用,修訂完善節約能源法。健全節能評價考核、節能審查、監察、能源審計、重點用能單位節能管理、節能標準等管理制度。推動能耗雙控向碳排放雙控逐步轉變,協同推進節能降碳。完善價格、財稅、金融等經濟激勵政策,加大對節能降碳工作的支持力度。
加強節能能力建設。強化能源數據計量、統計、監測,加強企業節能管理崗位、地方節能中心、行業協會等隊伍建設,強化社會公眾節能意識,深入開展全民節能行動。 (作者:康艷兵 來源:經濟日報)
關鍵詞:
- 瞄準“高效清潔”推動能源轉型2023-07-08
- 【數說經濟】促消費不能止于消費券2023-07-08
- 景區設施應以便民為先2023-07-08
- 【何以中國】世界遺產@中國|一組海報領略2023-07-08
- 新文旅“風”起洛陽 數字賦能讓國寶“活”2023-07-08
- 今年高考零分的有多少人_8千余人高考0分2023-07-08
- 寧夏冷涼蔬菜熱銷我省商超 “閩寧協作”步2023-07-08
- 安徽昨天221個站點暴雨 25個站點大暴雨2023-07-08
- 地鐵延長運營時間!今晚梁靜茹演唱會出行戳2023-07-08
- 男生考上研究生辭掉上萬月薪工作:備考三個2023-07-08
- 記者實探重慶萬州長灘中學安置點,村民:家2023-07-08
- “網信國家隊”中國電子參展WAIC,有哪些看2023-07-08
- 北京已置換高精度定位共享單車20.5萬輛2023-07-08
- 知名奶粉巨頭退市了2023-07-08
- 破解“融資難、融資貴” 啟動投貸聯動試點2023-07-08
- 證監會有關部門負責人就公募基金費率改革答2023-07-08
- 消費者反映在某品牌避孕套中發現異物 品牌2023-07-08
- 天問一號最新發現!火星或曾發生過全球性氣2023-07-08
- 清華北大開啟火熱暑期參觀!校方提醒,這些2023-07-08
- 2024年或成為最熱一年2023-07-08
- “中國是重要的創新源泉”(見證·中國機遇2023-07-08
- 成渝雙城主流媒體實地探索成都大運會的“生2023-07-08
- 百名浙澳青年“打卡”杭州亞運會場館 心心2023-07-08
- 上海張江AI+超前孵化實驗室今天啟動 百度2023-07-08
- 暑假期間,故宮博物院開館時間提前至8時2023-07-08
- “假領導”出沒,已涉多家央企,套路揭秘2023-07-08
- 兒童近視矯正市場亂象調查:花了數萬元沒任2023-07-08
- 湖南省長沙市監測發現3例猴痘病例2023-07-08
- 南北方周末高溫持續局地將達40℃ 長江中下2023-07-08
- 重慶萬州洪災5天后:商戶重新營業,感慨日2023-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