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西秦刺繡”造就錦繡產業丨高質量發展調研行
- 經濟日報
- 2023-09-09 11:47:37
(相關資料圖)
虎頭枕、虎頭帽、婚俗枕頂、百花帳、掛飾……陜西千陽縣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西秦刺繡”的重要發祥地和傳承地。9月8日,記者來到位于千陽縣的西秦刺繡產業園,領略西秦刺繡濃郁的鄉土氣息和鮮明的地域特色,更了解到這門手藝幫助農民致富的神奇魅力。
西秦刺繡文化產業園內設產品展銷、研發制作、技能培訓、民俗文化、電商推廣五大功能區,一位繡娘正在制作青銅器仿真刺繡。經濟日報記者 雷婷攝
“合作社沒有嚴格上下班時間,繡娘有時間就來領取材料,回家縫制,做完交回計工費。無論是中年人,還是老年人,都是計件工資,從幾百到三四千元不等。有社員學會操作電動縫紉機后產品大增,月工資增長到4000多元。”今年62歲的李惠蓮,是太陽鳥合作社負責人。合作社采取組織+培訓帶動+繡娘參與的模式,帶領1000多名會員發展刺繡,年銷80多萬件,產值1500余萬元。
近年來,千陽縣堅持開發保護、傳承轉化、融合發展的思路,把西秦刺繡作為助農增收的重要產業,推動非遺項目產業化發展,聚力打造“絲路果鄉、繡美千陽”文化品牌,開發出民俗文化、仿真刺繡、掛件玩具、兒童服飾、養生保健五大系列、200多個深受現代人喜歡的刺繡新種品,魚形枕被國家美術博物館收藏,福祿壽喜、雙魚包等產品入選全國民間工藝美術佳品名錄,虎頭枕走上郵票全國發行,虎頭帽走紅冬奧會,產品供不應求。采取“協會+合作社+繡娘”的模式,引導21個刺繡合作社發展,帶動1.2萬名農村婦女實現了家門口就業創業。2022年銷售產品680多萬件,產值8600多萬元,人均增收3500多元。
西秦刺繡文化產業園文化產業園機繡實訓車間,合作社社員正在清理繡面線頭。經濟日報記者 雷婷攝
推動非遺項目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人才是關鍵。千陽縣采取“高校培訓大師、縣上培訓傳承人、鎮村培訓骨干、合作社提升技能”的方式,與西安美院、長安大學等高校建立戰略合作,形成“校育師、師帶徒、長傳幼”階梯培訓模式,年組織各類培訓50多場6000多人次,命名“千陽繡娘”200多人。
關鍵詞:
- 非遺“西秦刺繡”造就錦繡產業丨高質量發展2023-09-09
- 【石榴花開 籽籽同心】吉林延邊:奏響鄉村2023-09-09
- 算好“節水賬” 奏響富民大合唱2023-09-09
- 新業態賦能“小地方”旅游 新疆特克斯旅游2023-09-09
- 太原論壇|國際友城交流對話 8項合作順利2023-09-09
- 偷拍的圖片和視頻都去哪兒了?2023-09-09
- 被老師打破頭骨女孩已清醒 家屬稱監控無法2023-09-09
- 一女子濫用職權威脅理發店?山東深夜通報2023-09-09
- 燒鵝店里賣世界名表?菜單也有貓膩!警方出2023-09-09
- 公益微視頻|暴雨中的逆行者 用臂膀架起的2023-09-09
- 多所浙江高校公布生源排行榜!溫州這些學校2023-09-09
- CCTV5直播:孫穎莎誓奪冠軍,3-0、3-1橫掃2023-09-09
- 平安中債-0-3年國開行債券ETF解聘基金經理2023-09-09
- 興業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新任總經理李輝上任2023-09-09
- 國家統計局:扣除食品和能源價格的核心CPI2023-09-09
- 恒生前海恒源泓利債券迎來2023年度的第1次2023-09-09
- 易方達恒生科技ETF聯接(QDII)解聘基金經2023-09-09
- 新華全媒+|福州暴雨集中區受災村的防汛搶2023-09-09
- 稻花“湘”里說豐年 “小田”如何變“大田2023-09-09
- 切實守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2023-09-09
- 穿越時光的“慢火車”,大山深處最美的風景2023-09-09
- 28.86萬畝小麥開鐮收割 來西寧沉浸式看秋2023-09-09
- 廣東廣西等地有強降水 冷空氣影響北方地區2023-09-09
- 杭州:亞運會期間繞城范圍內實行“單日單號2023-09-09
- 中央氣象臺對臺風“鴛鴦”停止編號2023-09-09
- 網友反映無錫某學校使用過期食材,相關部門2023-09-09
- 星空有約丨連續兩天:啟明星與細月亮“深情2023-09-09
- 關愛大學生心理健康 及時預警防患未然2023-09-09
- 寵物用品進貨渠道怎么找(寵物用品進貨渠道2023-09-09
- 女子帶女兒想跳高架?警方:已勸離,母女平2023-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