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研究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毫秒脈沖雙星是如何形成的
- 科技日報
- 2022-03-31 15:25:41
記者29日從中國科學院云南天文臺獲悉,該臺王博研究員等人的最新研究,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毫秒脈沖雙星如何形成,相關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皇家天文學會月刊》上。
毫秒脈沖雙星通常是由一顆脈沖星加上一顆白矮星組成的雙星系統。在這個系統中,脈沖星的自轉周期小于30毫秒,表面磁場在1億到10億高斯之間,被認為起源于低質量X射線雙星。毫秒脈沖雙星是研究雙星演化過程中一些極端物理過程的重要天體,可以用來研究中子星的物態方程,限制中子星的吸積物理,還可以用來探索雙星演化過程中公共包層拋射、角動量損失機制等。
近年來,人們觀測發現了越來越多軌道周期在50天到500天的毫秒脈沖雙星,但這些長軌道周期毫秒脈沖雙星的起源仍不清楚。為此,王博等人提出了“氧氖白矮星+紅巨星模型”來解釋這類天體的形成。在模型中,由于雙星軌道距離長,伴星在演化到紅巨星時才充滿洛希瓣,進而向氧氖白矮星轉移物質。被吸積的物質在氧氖白矮星表面穩定燃燒,當其質量增加到錢德拉塞卡質量極限時,鎂和氖的電子俘獲導致白矮星內部電子簡并壓減小,使整個星體塌縮成中子星。隨后,紅巨星由于自身膨脹繼續向中子星轉移物質,被吸積的物質通過釋放引力能產生X射線輻射。在獲得物質及角動量后,中子星自轉逐漸加快,達到毫秒量級,而此時紅巨伴星由于損失物質形成了一顆氦白矮星,最終產生毫秒脈沖雙星。這一模型可以解釋長軌道周期毫秒脈沖雙星的形成。
由氧氖白矮星塌縮成中子星的過程被稱為吸積致塌縮,是由恒星演化理論在40年前預言的氧氖白矮星的演化結局,將產生中子星系統。吸積致塌縮型超新星可以解釋球狀星團中毫秒脈沖雙星的形成問題。盡管在觀測上有大量間接證據支持這類超新星的存在,但由于其非常暗、亮度變化快,到目前為止仍沒被觀測證認。王博等人的研究進一步間接支持了這類天體的存在。(趙漢斌)
- 最新研究解釋了長軌道周期毫秒脈沖雙星是如2022-03-31
- 河北石家莊:200個重點建設項目啟動勞動競賽2022-03-31
- 廣西百色:2076名會員職工及家屬享受免費體2022-03-31
- 上海美團、餓了么等外賣快遞關閉? 上海辟2022-03-31
- 市北區七項攻堅行動助力現代化國際城區建設2022-03-31
- “兩手抓、兩不誤”市北區開展“營商環境優2022-03-31
- 平度:教師“云”課堂,堅持、堅定、堅守,2022-03-31
- 平度南村鎮大西頭小學生家庭勞動實踐活動多2022-03-31
- “語”你共賞 線上春光|開發區小學教育集2022-03-31
- 1000噸“蔬菜包”直達長春!長春開始實施提2022-03-31
- 陜西銅川:餐飲商超復業 穩步恢復市場主體2022-03-31
- 生態環境部將推動出臺碳排放權交易管理暫行2022-03-31
- 產業興 業態豐 收入增(關注農業農村2022-03-31
- 推出系列政策助力中小微企業穩崗就業2022-03-31
- 各地穩投資促增長 扎實推進重點項目2022-03-31
- 惠及10萬名職工!福建省總工會發布“三福行2022-03-31
- 第五屆青島市大學生地球文化節地球環旅知識2022-03-31
- 讓城市文明更有“深度”!山東鄒平以98.4962022-03-31
- 喜訊!鄒平輕量化鋁新材料入選山東省戰新產2022-03-31
- 青島兩個集群入選山東第二批戰略性新興產業2022-03-31
- 喜訊!中鐵十五局軌道交通運營公司獲10項國2022-03-31
- 世界罕見!陜西引漢濟渭工程秦嶺輸水隧洞全2022-03-31
- 總投資27.57億元!山東濰坊34個水利項目實2022-03-31
- 喜馬拉雅更新招股書:高盛、摩根士丹利和中2022-03-31
- 第三屆“北京大工匠”選樹活動啟動 30名候2022-03-31
- “非接觸式”服務 全國稅務系統傾力保障2022-03-31
- 3月29日起3歲以下嬰幼兒照護專項附加扣除可2022-03-31
- 業主均攤籌款困難 翠海宜居電梯損壞一年沒2022-03-31
- 老人在青島平和心理醫院突然去世 女兒質疑2022-03-31
- 魯商銀座華府新房墻體裂縫7年沒修好 開發2022-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