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味中華|非遺)節氣彰顯中國韻 四時有節春可期
- 中國新聞網
- 2025-02-04 17:44:38
中新社記者 韓章云
“立春嘍!”3日迎來立春節氣,在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衙博物館門前,隨著一聲嘹亮的銅鑼響,一年一度的“打春牛”民俗展演精彩上演。祭春、迎春、打春、鬧春、送春,人們迎春氣而兆豐年。
據內鄉縣衙博物館館長江紅軍介紹,今年立春正值春節假期,眾多游客慕名前來參與“打春牛”民俗活動,感受二十四節氣、春節“雙非遺”的文化魅力。
2月3日,在河南省南陽市內鄉縣衙博物館,民眾“打春牛”迎立春。苗葉茜 攝
早在先秦時期,中國一些地方便傳承以立春歲首拜神祭祖、納福祈年、驅邪禳災、除舊布新等為主題的節慶活動。譬如,浙江省九華立春祭、遂昌縣“班春勸農”,貴州省石阡縣“說春”,以及其他地區迎“春神”,吃春餅、春菜、春卷,送春牛圖等,多彩民俗彰顯人們對立春節氣的重視。
“立春一年端,種地早盤算。”在中國古代,“打春牛”有規勸農事、鼓勵春耕、以祈豐年之意。對農業大省河南而言,節氣更是農業生產的“指南針”。河南省原陽縣延西村種植戶劉各彬已經開始操心百畝麥田里的農事,再過幾日就要下地進行春管。
四時更迭,萬物循生。中國俗語稱,“一年之計在于春”。立春為二十四節氣之首,象征春季的到來,又一個四季開始輪回。
二十四節氣被國際氣象界譽為“中國的第五大發明”,2016年被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據農歷二十四節氣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呂宏軍介紹,古代農耕社會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飯”,古人需要對四季輪回、天氣變化有著準確把握,按照自然規律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歷法制度來指導農業生產和人們生活,這就是二十四節氣。
二十四節氣的形成歷經漫長過程,西周孕育,確立夏至、冬至、春分、秋分,春秋時確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戰國時形成二十四節氣雛形,秦漢時得以定名。
2000多年來,反映季節、氣候、物候變化的二十四節氣深刻影響著中國人生活的方方面面,從“吃了春分飯,一天長一線”“清明前后,種瓜點豆”“白露早、霜降遲、寒露種麥正當時”等眾多諺語中即可見其堪稱“農業的指南,生活的指導”。
河南省登封市告成鎮觀星臺景區現存的周公測景臺、元代觀星臺,正是中國古代驗證和測量二十四節氣的天文場所。今年立春之日,許多人匯聚到告成鎮觀星臺,聆聽周公測日影、驗四時的故事。
“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在二十四節氣歌的傳唱中,中國人感受著四季變換,自然韻律,體會和傳承著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內涵和歷史積淀。(完)
關鍵詞:
- (尋味中華|非遺)節氣彰顯中國韻 四時有2025-02-04
- (新春見聞)國際友人體驗非遺“九華立春祭2025-02-04
- (新春見聞)申城上演“花式”新春音樂會 2025-02-04
- 刷新影史紀錄!2025年春節檔總觀影人次突破2025-02-04
- 春節天氣變化大,這些疾病要預防!2025-02-04
- 6個看似節省的好習慣,可能是致癌的“元兇2025-02-04
- 專家科普春節如何做好“用眼健康”?2025-02-04
- 安心過大年|春節期間要養肝,守護健康過好2025-02-04
- 長假之后患上“節后綜合征” 你中招了嗎?2025-02-04
- 首版丙類藥品目錄年內發布,如何影響國內醫2025-02-04
- 假期智齒搗亂?一文教你見招拆招2025-02-04
- 孩子吃飯塞牙了,能給孩子“剔牙”嗎?2025-02-04
- 流感別硬扛 出現這些癥狀千萬別拖!2025-02-04
- 流感嚴重可致命 肺炎是常見并發癥!抓住“2025-02-04
- “白衣小哥”,獲表彰2025-02-02
- (新春走基層)“火鳳凰”舞畬村 游人旺鄉2025-02-02
- (新春走基層)九旬匠心繪“缸魚” 傳統年2025-02-02
- (神州寫真)性能與“顏值”并重 中國年輕2025-02-02
- (新春走基層)浙江湖州百葉龍舞動澳門2025-02-02
- 商圈市集人氣滿滿 假日跨城消費火爆2025-02-02
- 春節假期過半 務工返程客流增加2025-02-02
- 旅客人身綁藏游戲卡走私進境 被海關查獲2025-02-02
- (哈爾濱亞冬會)前瞻:中國“冰上尖刀”待2025-02-01
- 安心過大年|春節熬夜后,這樣補救身體!2025-02-01
- (新春見聞)尋味中國年 海內外游客愛上古2025-02-01
- 《財米油鹽》丨解鎖新年味,各地出招“點夜2025-02-01
- 專訪生肖郵票設計師潘虎:蛇如何“躍然紙上2025-02-01
- 正月初三中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2025-02-01
- 受降雪影響河南多個高速公路站點禁止上站、2025-02-01
- U型水上機器人出動!海南萬寧日月灣3名游客2025-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