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橙”諾 一生守“根”——記“贛南臍橙引種第一人”袁守根 全球快資訊
- 中國日報網
- 2023-04-12 10:20:36
在“人信物豐”的信豐縣,“老果農”袁守根一生踐一諾的佳話廣為流傳。
(資料圖片)
29歲那年,他為贛南引進第一棵臍橙樹,從此種下心念:要陪伴臍橙一輩子,讓臍橙造福一方人。
44歲那年,他即便走上了行政崗位,仍一頭扎進深山,選育新品種、培養新果農,樹種到哪里,他就在哪里。
60歲那年,他光榮退休,卻有福不享,成為“不拿錢的技術顧問”,惟愿“守住臍橙的根”。
現在,他82歲,依然與臍橙相依相伴,共同見證老區發展。他說,要把還沒干的事繼續干好,為鄉村振興添把力。
一輩子做好一件事,足矣!他的信念,他的“橙”諾,從來不曾改變。
袁守根對臍橙樹進行管護。
引種一棵樹:帶回家就要守護到底
從初來贛州到現在,浙江諸暨人袁守根已經在這片紅土地上奮斗了60年。
1963年,22歲的袁守根從江西共大總校(今江西農大)畢業,被分配到信豐縣。從此,袁守根工作于此,成家于此,成了地地道道的“贛南老表”,服務老區、造福老區的初心,在他心中萌發。
1970年冬,在信豐安西園藝場擔任技術員的袁守根,前往湖南邵陽選購柑橘苗木,運回200株在當地試種沒有成功的美國華盛頓臍橙苗。回到場里,他精心選址把臍橙苗種在了宿舍后一個小山頭上。
彼時,沒有人敢想象,這個占地5畝的臍橙試驗田,竟孕育出一個改變無數贛南人民命運的大產業。
“把你們帶回家,就要守護到底。”試驗田里,袁守根打量著這些來自異域他鄉的小樹苗,目光逐漸堅定。他為每株苗編號,當成自己的孩子來照顧。飯點時,他會捧著碗,邊吃飯邊看著它們;半夜醒來,他會從屋里“溜”出去,和它們說說話。日復一日地癡守,小心翼翼地育苗、施肥、定植、整枝,到了第三年,奇跡出現,200株苗存活了156株并成功掛果,次年收獲200公斤。袁守根高興極了,不停撫摸著“臍橙寶寶”的“肚臍眼”。場里每每來了人,就給剝開幾個一起品嘗。
袁守根對臍橙的執著入迷,讓老伴顧佩荃既心疼又心痛。顧佩荃至今記得那個大雨傾盆的夜晚,即將分娩的她陣痛難忍,正準備上醫院時,場里發生急事,需要袁守根去處理。顧佩荃多么希望丈夫能守在身邊啊,可袁守根卻留給她一個身影,抓起斗笠,穿起蓑衣,頭也不回地沖進風雨中。“萬一我趕不回來,你就找隔壁家的李嫂!”凌晨2時,當袁守根心急如焚地跑回家時,孩子已來到了人世。面對袁守根的自責與后怕,盯著他黝黑卻堅毅的臉,顧佩荃無可奈何地流淚道:“認準了,就去做吧!”
誠心澆灌碩果生。1976年4月,袁守根從安西園藝場摘下的20個臍橙,被送到廣交會試銷,客商驚問:“哪里來的美國橙?”不久后,省里決定在信豐發展千畝臍橙園,專供出口。
從試種走向規模化種植,袁守根壓力很大,決心更大。場里入不敷出,他組織工人到附近山上砍柴,變賣后發工資。種植時間緊迫,他放棄春節休假,直奔重慶學嫁接。肥料不夠用,他等不及天亮,就趕去縣城掏大糞、買大糞……
次年,袁守根組織了一噸臍橙供應香港市場,賣出每公斤36港元的“天價”。香港方面發來加急電報:“果似美國橙,價高于美國橙,請速組織貨源。”看到贛南種出的臍橙一炮而紅,國家順勢在這里建立了3個外貿臍橙基地,贛南臍橙產業破土而出。
至今,袁守根還珍藏著一張照片。照片中,一名美國農場的工人駕駛著大型農機,看著前來考察的袁守根等人。當時,看到工人用一把小巧的刀具嫁接臍橙苗,袁守根請工人把刀具送給他。回國后,他試圖找農技員仿制,卻被告知制作刀具的鋼材特殊,國內短期內無法批量造出。
這件事讓袁守根久久難以釋懷,他心里燃起一把火:要大力發展臍橙產業,讓鄉親們過上好日子,讓國家加快發展。
袁守根在贛南臍橙國際博覽會現場點贊。
結出滿山果:鄉親不富誓不休
“八山半水一分田,半分道路和莊園。”這是贛南的真實寫照,這里的鄉親們祖祖輩輩刨土種田、為貧所困。
“讓臍橙樹成為贛南老區名副其實的農民‘搖錢樹’、農村“致富樹’和農業‘當家樹’!”早在第一批臍橙樹開花結果時,袁守根就暗自立下誓言。這份誓言,歷經時光磨礪,愈發堅定執著。
由于對老品種“華盛頓”的栽培技術掌握不夠透,其豐產性表現不好。望著這片傾注了自己心血的臍橙樹,袁守根比誰都清楚,“洋橙華種”的萬里長征才走了幾百步。倔強的他鉚足了一股勁:“一定要把最適合信豐、最適合贛州的臍橙當家品種選出來!”
在西班牙和美國等地考察時,袁守根結識了我國柑橘學科奠基人之一的華中農大章文才教授。在章文才的建議和支持下,袁守根和同事們毅然引進了用于鮮食的紐荷爾等8個臍橙新品種,而非部分專家主張的用于加工的夏橙。
選定品種要5年至8年時間才能得出結論。在這場事關贛南臍橙產業未來的“豪賭”中,袁守根與其他果業技術人員一同俯身茫茫果海,一次次觀察試驗、記錄數據、篩選比對、改良技術,一路尋找最耀眼的那抹橙。功夫不負有心人。1987年,全國臍橙新品種評比中,袁守根帶去的臍橙品種大放異彩,包攬前兩名。
“柑橘院士”、華中農大原校長鄧秀新回憶,紐荷爾等品種在信豐試種的突出表現,推動了贛南臍橙基地的建設和我國臍橙產業的發展。憑借果大、色艷、肉脆等特質,紐荷爾如今占贛南臍橙種植面積的95%以上,而其他品種漸被淘汰。
其實,贛南臍橙名滿國內的時候,袁守根已經離開園藝場,走上行政崗位。有人笑著提醒,“當了官就不要整天圍著一棵樹轉了”。袁守根卻不茍同:“我是農民的兒子,就要做好農民要做的事。”正年富力強的他,原本有多次選擇的機會,但每一次,他都毫不猶豫地繼續和臍橙打交道。
上世紀90年代,贛州提出“在山上再造一個高效益贛南”和“興果富民”的口號,正式確立了以臍橙為主的果業發展戰略。袁守根被委以重任,帶頭發展臍橙生產。“我必須站出來給大家做個樣。”他全力推動信豐開發建設“百里臍橙帶”,鼓勵干部群眾共同參與開墾荒山、種植臍橙。
那個年代,大部分村民只知道種松樹,讓他們接受陌生的臍橙,難!袁守根絞盡腦汁想出“一棵臍橙樹,相當三頭豬”的推廣語,一下子道明了種臍橙的遠景效益,再開群眾會、上“田間課”,大家思想很快就做通了。還顧慮什么?有政府支持,有技術專家,種!
樹種在哪里,人就在哪里。帶著鄉親們的信任和期盼,袁守根扎根在信豐的每個村組、每座山頭、每片果園,為贛南果業大開發總結出一整套技術規程和操作經驗。可他的雙腳,卻很少踏上諸暨故土。 踏遍青山,樹根才植得更牢。忘記故鄉,是因為心有所向。
袁守根的“橙”心一片,引來了一批批臍橙“追夢人”加入。在一大批袁守根們的共同努力下,贛南臍橙種植面積達178萬畝,產量140萬噸,品牌價值686.37億元,“世界橙鄉”美名揚天下,“中華名果”暢銷海內外。贛南臍橙產業從零散種植發展到百億元產業集群,帶動100多萬人脫貧增收,成為全國產業扶貧典范。那個曾經一貧如洗、袁守根記掛30多年的劉東崽,家里蓋起了小洋樓,娶上了漂亮的兒媳婦;那個放棄外出務工、袁守根指導最多的盧培金,果園連年豐產,成為種植行家……提起袁守根,每名果農都是發自肺腑的敬重——有什么比擺脫貧困、改寫命運更重要?
袁守根對果農進行技術指導。
樹不忘根,人不忘本。袁守根曾接連向三任信豐縣委書記提出建議,要保護好臍橙“母親樹”。如今,在中國贛南臍橙產業園,3棵50多歲高齡的“母親樹”在紗網織就的“保護室”里安靜生長著。袁守根時常來到園里,透過紗網凝視著“母親樹”樸實而堅定的身姿,如同守護著生生不息的信念。他在心中默念:“我陪你們長大,你們陪我變老。我做到了,你們也做得很好。”
令人想不到的是,袁守根自己卻沒有一分地的臍橙園,甚至不準子女經營臍橙園。“果農的就是我的。”這名老黨員說,他要把更多精力用來為果農服務。
傾注一生情:這輩子忠“橙”不渝
2001年,袁守根光榮退休。果農們不愿再給他添麻煩,又擔心失去他這個“主心骨”。袁守根擺擺手,讓大家不必糾結:“只要你們有需要,我隨時都可以,隨時都在。”有果業公司找上門來,想高薪聘請他擔任顧問。“做顧問可以,我盡所能提供幫助。”袁守根先答應后拒絕,“但不拿錢,端了你的碗就要受你管,我就沒法為其他人服務了。”
山上小路一走,鄉間田坎一踩,長板凳上一坐,農家飯碗一端,袁守根就覺得生活既充實又快樂。袁守根孫女袁清揚記得,從幼兒園到高三,爺爺只送她上過一次學。看著袁守根日益花白的頭發,她漸漸明白,爺爺不是不顧家,而是有很多果園在召喚著他,不能失約;爺爺不是不會累,而是有無數目光在期待著他,無法后退。高考填報志愿,袁清揚鄭重地選擇了中國農業大學。“我要像爺爺一樣,做一個信守承諾、忠誠奉獻的人。”她說。
指導成立臍橙專業合作社,協助制定《贛南臍橙》國家標準,建言獻策30多篇……忠“橙”不渝的袁守根,為贛南臍橙產業高質量發展殫精竭慮。贛南臍橙發展有很大潛力,只要堅持科學種養、提高品質、搞活流通,就大有可為。袁守根提出“做強臍橙產業,加快臍橙品種選育和改良,推進標準化、有機果園建設,支持貯藏、加工、物流設施建設”的建議。這一建議,被寫入2012年《國務院關于支持贛南等原中央蘇區振興發展的若干意見》。
正當沐浴政策春風的贛南人民憧憬著下一個豐收年時,“樹到中年”的贛南臍橙產業,卻迎來了一場生死攸關的考驗。
由于集中連片種植、成熟期集中、病蟲害多等原因,2013年,“柑橘癌癥”黃龍病在贛南暴發。袁守根腳步匆匆地走過各家果園,看到果樹一波接一波地染病,次果數不勝數。要阻斷黃龍病傳播,必須砍伐病樹,否則整個果園都會毀掉。面對欲哭無淚的果農,袁守根心情十分沉痛,這是大家親手栽下的搖錢樹啊,寄托著多少人的希望!他斬釘截鐵地說:“別怕,我們一定能制服黃龍病,守住臍橙的根。”
干就干好,袁守根和果農們齊心向黃龍病宣戰。他果斷提出推廣“種無毒苗木、消滅木虱、挖除病樹”三大防控措施,連著幾個月為果農做宣講,教他們如何識別病樹、清除病原、做好防控監測。經過全市上下共同努力,黃龍病得到穩定有效控制,果農不僅堅持種臍橙,還想著法子種好臍橙。
在袁守根的技術指導下,安西鎮引導果農進行生態示范種植,臍橙株距從2.8米擴大到4米。袁守根算了這樣一筆賬:一畝地雖然減少25%的株數,但一株樹能增加產量20%,臍橙品質能提升30%。眼見棵棵臍橙樹精神抖擻地挺立,果實個個高顏值,袁守根心甜如蜜。他篤定地說,要讓贛南臍橙重生態、提品質、強品牌,將其打造成綠色可持續的百年產業。
袁守根在果園指導外國游客采果。
“橙”諾無悔,不負青山。2021年2月,在北京舉行的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袁守根獲“全國脫貧攻堅先進個人”稱號。2023年1月18日,中央文明辦發布2022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袁守根成功上榜。“功勞是大家的,不是我個人的。”他覺得自己做得還不夠:“感恩黨組織信任我,鄉親們信任我。我要把還沒干的事繼續干好,為鄉村振興添把力。”
“老果農”袁守根的故事還在繼續。他悉心耕耘的大地上,新一代果農正茁壯成長,將熾熱的橙色力量刻印心田。
在小河鎮,康春峰的守根臍橙苗木基地從瀕臨注銷到涅槃重生。他說:“袁老的技術和精神,我感謝一輩子,追隨一輩子。”
在嘉定鎮,黃繼盛摘得信豐“臍橙王”桂冠后,所售臍橙價格一分不漲。他說:“袁老經常教導我們,做誠信人,種良心橙。”
在大阿鎮,康登明輕點手機管理智慧果園,年產值超百萬元。他說:“讓橙香更濃郁,讓大地更豐茂,是袁老和大家的共同心愿。”
從156株到178萬畝,從一個人到百萬果農,從29歲到82歲,袁守根一生為橙而諾、為根而守,以自己的實際行動,與果農們一道書寫著紅土地上的橙色傳奇。(張惠婷供稿、攝影李千千 盧嘉玉)
(中國日報社江西記者站 唐瑩)
來源:中國日報網
關鍵詞:
- 一句“橙”諾 一生守“根”——記“贛南臍2023-04-12
- 越野車暗藏“移動冰柜” 廣西邊檢查獲走私2023-04-12
- 當前訊息:30元菩提根叫價300元,被“盤”2023-04-12
- 2023年3月全國受理網絡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12023-04-12
- 昆明部分店外增設“一米線”:商戶可在線內2023-04-12
- 廣西老虎山山火原因初步查明,2人被刑拘-世2023-04-12
- 聚焦雙碳 | 格力,華美科技賦能,為中國2023-04-12
- 觀察:沈陽三孩家庭每月發500元至孩子3歲2023-04-12
- 兩部門發文:力爭到2025年我國旅游場所5G網2023-04-12
- 氣象快報:12到17日河南多沙塵天氣_資訊2023-04-12
- 全球聚焦:河南擬出臺旅游公路建設意見,推2023-04-12
- 一季度人民幣貸款增10.6萬億元2023-04-12
- IMF預計2023年全球經濟增長2.8% 中國經濟2023-04-12
- 中信證券點評3月金融數據:信貸再次大超預2023-04-12
- 信貸社融強勢回暖2023-04-12
- 公司問答丨雷柏科技:公司沒有ChatGPT相關2023-04-12
- 菲律賓正式提交RCEP核準書|全球速看2023-04-12
- 對15個成員國全面生效!菲律賓正式提交RCEP2023-04-12
- 商戶是否誠信?手機一掃就知道 青島將打造2023-04-12
- 環球今日訊!中國科大設計開發出一類新電解2023-04-12
- 三疊中國龍等兩恐龍種被證實為中國龍屬2023-04-12
- “我的特種兵式旅游,坐九小時硬座還能日行2023-04-12
- 福州?廈門,1小時!福廈高鐵預計今年開通2023-04-12
- 云南麗江、玉溪突發森林火災 543名指戰員2023-04-12
- 時訊:春日健康帖丨楊柳飛絮進入高發期!防2023-04-12
- 焦點熱議:又來了!沙塵暴藍色預警:北京河2023-04-12
- 粉蒸肉要蒸多久才熟?粉蒸肉太干了放油還是2023-04-12
- 上甘嶺在哪個省哪個位置?上甘嶺現在屬于朝2023-04-12
- 世界報道:解難題,辦實事2023-04-12
- 商務部:中澳就解決大麥爭端達成共識體現互2023-0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