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消息!深瞳丨古城更新,絲路上多了一片“綠洲”
- 科技日報
- 2023-04-13 09:11:19
深瞳工作室出品
科技日報記者 矯陽 策劃 劉莉
城市更新,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面臨的問題,是城市作為有機體自我調節的內在需要,是城市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更新”的轉型過程中必須答好的時代之問。
(資料圖片)
這是古城西安建城史上又一個“世紀工程”。
從規劃到圓夢,長達68年。
70年前,西安城東郊。在軍工廠與住宅之間,蘇聯專家規劃出一片林帶,將其命名為幸福林帶,林帶寬140米、長5.85公里。
歲月滄桑,規劃足足擱置了一甲子。未竟之夢,一直縈繞在西安人心中。
2016年,建設重啟。2021年7月1日,幸福林帶化蛹成蝶。一片“老、破、舊”區域,更新為世界級城市綠洲。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提高城市規劃、建設、治理水平,加快轉變超大特大城市發展方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加強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打造宜居、韌性、智慧城市。幸福林帶改造工程正是“城市更新”的有益探索。
不久前,幸福林帶項目被評為自然資源部全國高效節約集約用地示范項目、住建部國家城市有機更新示范項目。
西安幸福林帶金絲帶近景(受訪者供圖)
城市新形態,林、城互融
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劃啟動。
西安城東郊。在蘇聯專家規劃設計下,大片麥田里,華山、秦川、黃河、昆侖、東方、西光,6座工廠拔地而起。廠區以西,由北向南,家屬區依次排列,蘇式風格建筑整齊坐落。中間,便是規劃的幸福林帶,作為企業生產區和生活區的隔離帶。
1958年,華山機械廠投產不久,一紙調令,齊齊哈爾國營六七二廠技術員、不到30歲的山東乳山人宋文考,與數以萬計的干部、技術員、工人從全國各地奔涌而來。附近的道路也被命名為幸福路、萬壽路,無不寄托著人們對幸福的向往。
進廠不久,宋文考去鐘樓參觀西安城市規劃展覽,望著規劃中的林帶驚喜地說:“以后我們這兒會有一大片森林!”
宋文考沒料到,這一等居然就是60年。
漫長的歲月中,當年的東郊已漸成西安市東二環的鬧市區。因土地緊張,林帶所在區域內,擠滿了各類建筑。棚戶區、城中村、菜市場、庫房穿插其中,管理混亂、配套欠缺,群眾生活條件較差,一度成為西安城東一塊傷疤。
許多老職工沒等到念叨了幾十年的大森林。
“我家正對著幸福林帶,父親生前曾站在陽臺上自言自語,‘不知道這林帶還會不會有’。”華山機械廠職工李愛民說。
東風隨春歸,發我枝上花。
2003年,西安市委、市政府,以戰略膽識首提“建設林帶、還林于民”,規劃重啟幸福林帶建設。此時,距首次規劃已逾半個世紀。
“在寸土寸金的城區重啟林帶建設,絕非簡單的造林。”中國絲路建設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絲路)黨委書記、董事長,中建六局黨委書記、董事長王瑾說。
全新的幸福林帶在西安新發展格局中將如何定位?建成啥?怎么建?
沒有答案。
清晰的定位源于西安市謀劃的新發展戰略格局。
黨的十八大以來,西安市開始編制《西安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戰略規劃》《西安歐亞經濟綜合園區發展規劃》,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新起點描繪建設藍圖。
幸福林帶將是“絲路上的城市綠洲”,全新的定位脫穎而出。
這將是一個城市新形態,林、城互融。為此,西安市政府聯合中國建筑,專設《幸福林帶改造規劃》課題,并引入全新的“城市更新”理念。
“城市更新,是城鎮化發展到一定階段必然面臨的問題,是城市作為有機體自我調節的內在需要,是城市從‘增量擴張’到‘存量更新’的轉型過程中必須答好的時代之問。”王瑾說。
2012年以來,西安市委、市政府把加快林帶建設列為重要的議事日程。
規劃、設計、建設、園林……國內外頂尖設計團隊的專家,紛紛來到古城,獻計獻策。“產林融合,以產養林、以林促產”,這一規劃理念漸成各方共識。
歷經數年調研、論證,一份舊城更新的智慧結晶——產業鏈協同創新推進新時代城市更新的《幸福路地區綜合改造工作方案》誕生,涵蓋投資、規劃、建設、運營全過程。
60年前勾勒的那幾筆林帶草圖,被更新規劃成一幅氣勢磅礴的“絲路上的城市綠洲”藍圖。
2013年,改造方案獲西安市政府批準。
西安幸福林帶航拍夜景(受訪者供圖)
立體綠谷,集五大業態于一體
乘地鐵或駕車到幸福林帶,出站或停車后,從地下二層,乘電梯可便捷步入地下一層商街或地上森林景觀。
地面密集的森林花木,縱向延伸至地下,猶如一個綠谷。地上金黃色的步道,像一條金絲帶,串聯起23個下沉式廣場、34個“水滴”天井、地下商業區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每100米就有一個開放空間,將陽光、空氣、綠色引入地下,打造了地上地下雙氧吧。
綠谷內,市政道路井然有序,水、電、氣等綜合管廊置于兩側最下層。
設計渾然天成。
2013年,幸福林帶開啟設計,由中建西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西北院)總牽頭,全國工程勘察設計大師、中建西北院總建筑師趙元超總負責。
按照《幸福路地區綜合改造工作方案》,新建幸福林帶將是西安城市副中心之一。“地鐵、市政道路、地下商業空間、管廊、地上景觀,五大業態專業技術合在一起,國內外從未有過,在舊城改造中史無前例。”趙元超說。
技術艱難,意義重大,這是一場從未有過的重大戰役。
被任命為幸福林帶項目總設計師時,劉斌到現場踏勘,眼前的區域現狀是:缺乏規劃、業態落后,隨處可見老舊雜亂的建筑和坑坑洼洼的路面,還有像“蜘蛛網”一樣的高壓電線,黑壓壓懸在頭頂。
劉斌倍感重擔千鈞。規劃的設計是城市五大新業態,必須滿足城市新發展需求。僅一個業態都要進行多項創新,何況將五大業態融在一起!
劉斌沒有退縮,帶領中建西北院設計團隊奮力拼搏。
那一年,設計管理負責人辛偉一年開了200多個會,一天要接幾十個電話。龐大的地下工程,多個設計難題,均需創新應對。
“建筑規范一直在動態更新,規范變了,設計就得跟著變。”每個標準的變化,對暖通、建筑、結構、電、水等都會產生影響,“有時候,牽一發動全身!”
博弈交鋒、推倒重來、仔細推敲、論證研討、仿真驗算……
2016年,一張絲路城市綠洲圖誕生。
這張圖創新設計出一個立體都市綠谷。綠化覆蓋率高達85%,錯層立體種植喬灌木5萬余棵;將城市空間延伸至地下,新增建筑面積92萬平方米,集納總部經濟、商業及文體等多種城市功能;綠色構架縱向延伸,打開地下空間,增加采光面積。
這張圖完美融合地鐵、市政道路、地下商業空間、管廊、地上景觀五大業態。其中綜合管廊全長12.4公里;多條地鐵在林帶下方匯聚;市政道路采用最先進的“小街區、密路網”設計,解決地面堵車問題。
這張圖蘊涵千年唐風、絲路文化及現代軍工遺址。用金色絲路等漢唐元素為步道等設施著墨;通過連接周邊六個軍工廠遺址,著重打造林帶與軍工廠文化銜接界面。
一幅“萬木蔥蘢、鳥語蟬鳴、四通八達、人文薈萃、物華民樂”的城市絲路綠洲畫卷,徐徐展開。
西安幸福林帶下沉廣場(受訪者供圖)
填補技術空白,做綠色建造樣板
絲路上的城市綠洲,同樣是綠色建造樣板。
2016年,幸福林帶開工建設。“建設過程中,我們采用新材料和信息技術等手段,創新工藝工法,攻克了地裂縫、濕陷性黃土、文物保護等諸多難關,填補了多項技術空白,實現了綠色建造全覆蓋。”中建絲路副總經理、總工程師令狐延說。
面臨的第一大難關是地裂縫。
由于地質構造原因,渭河斷陷沉降,西安地裂縫活動頻繁,幸福林帶項目現場共有4條地裂縫穿過。此前,國內外學者對地下工程穿越地裂縫暫無相關報道研究。為繞避地裂縫,設計采用下沉廣場合理避讓。但地下管廊施工線,有356米地裂縫區無法避開。
沒有邁不過去的坎!項目技術團隊迎難而上,歷經長達半年多反復實驗和論證,結合地裂縫破碎帶土體的性質差異特點,研發出“彈性止水帶”創新技術工藝。“這種連接地裂縫的柔性裝置,徹底解決了跨地裂縫變形的難題。”令狐延說。
經過幾十次行業專家論證,攻克地裂縫難題形成了4項專利、2項省部級工法、3篇論文和1個優秀施工方案,填補了中國地裂縫帶技術解決的空白。
第二道難關是濕陷性黃土。
關中平原,濕陷性黃土分布廣泛,地表起伏,南北地形高差23米,基坑開挖平均深度在15米左右。
時任中建一局三工區項目經理李浩淼所在的項目,最深基坑深達30米,屬于超深基坑。為達到土石方精細化管理和有效環保管控,項目采用“超大型土方平衡精細化管控技術”,有效解決了大規模濕陷性黃土地基處理施工成本高、污染嚴重、質量控制難等問題。
“通過多種方式獲取地面詳細數據,采用BIM軟件創建場地模型,計算出土方開挖總量和回填總量,以便將開挖的土方精準投放至園林。”李浩淼說。
第三道難關是文物保護。
西安,十三朝古都,地下文物十分豐富。
唐代公主墓、元代將軍磚雕墓……項目施工過程中累計發掘古墓3000余座。
為防止文物被破壞,面對巨量的土方量挖掘,在進行打支護樁時,必須既綠色環保又安全可靠。
傳統基坑支護工程一直采用錨索鋼腰梁工法。“如同做木桶,豎向拼起一片片木板后,外側圍一圈橫向木條,確保木桶結實。”李浩淼說。
傳統工法用鋼量大,工時長。
項目團隊通過大量數據分析和綜合對比,創新采用了一種“自均衡多束預應力錨索自錨連接”技術。“通俗講,就是去掉木桶圍腰,分別用繩索套住每根支護桿,向內側鎖定,保證受力均衡。”李浩淼說。
經試驗檢測,去掉鋼腰梁后,每根支護桿用鋼量由90—160公斤降至4—5公斤、人工由6—8名減至3名,同時提高了厚砂層錨索受力均勻精度,確保了對古墓的保護。
管線遷改、苗木移植……無數關隘被悉數闖過,建設團隊交出了一份綠色建造優秀答卷:定額用水減少5%、回收利用率占比大于25%、臨時建設施工用地有效利用率達95%。
豐富平臺內涵,打造數字智慧綠洲
在西安的每個清晨,徐東曉都會在幸福林帶金絲路步道上晨跑。
清新的空氣,婉轉悠揚的鳥鳴,四季不同的美景,令晨跑中的徐東曉格外賞心悅目。晨跑結束后,徐東曉手機里“中建西安幸福林帶”小程序里,會收到今天的運動量及排名數據。
與此同時,幸福林帶運維管理指揮中心的大屏幕上,智慧健康數據正實時同步更新,內容有注冊人數、不同時間段的人流量公布統計、用戶年齡數量及比例、用戶性別數量及比例等。隨后,這些運動數據,將結合云端健身指導數據,為所有當天注冊的人量身打造AI健身指導。
4月,草樹迎春歸,紅紫斗芳菲。張雨花和朋友來西安游玩,慕名來到幸福林帶。打開“中建西安幸福林帶”小程序,在智慧引導版塊,輸入游玩日期、意向景點及游玩主題等選項,一條智能規劃線路即刻形成。“它像一個智能導游,規劃的這份攻略省心又貼心。”張雨花開心地說。
智慧化體驗無處不在。室內,空調系統會隨當天天氣狀況及室內人數,自動調節出一個體感舒適的溫度;室內外,照明系統會依據人流自動提供合適的光線……
絲路上的城市綠洲, 不僅林、城互融,更是一座智慧新城。
“早在規劃期間,我們就已著手考慮智慧化運維。”中建絲路助理總經理、安全總監、城市綜合開發運營商事業部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范明月說。
2019年,中建絲路聯合浙江中控信息產業股份有限公司,經歷需求調研、系統設計、技術攻關、產品研制到工程應用全流程突破,形成一套幸福林帶運管控一體化智慧平臺。
平臺內涵豐富,具有六大特性、四大功能,分別為全天候運維、泛在感知、異構互聯、流式大數據管理、知識發現、系統安全六大特性。“共設計326個應用點,并預留政務、公安、消防、救護等系統接口,對接西安智慧城市大腦。”中建絲路西安幸福林帶項目管理負責人丁煒說。
全天候運維,能做到故障自動預警,自動診斷及派單。“指揮中心中的智能移動終端,實時掌握著所有維修人員的位置。一旦有故障,經系統分析原因后,平臺會自動向相關專業維修人員派單。”丁煒說,維修人員完成工作后,通過手機App上報維修情況,故障和維修記錄會存儲到歷史故障庫,形成閉環。
連“巡檢”也全部智能化。
在幸福林帶運維指揮中心,有一座模擬駕駛艙。坐在駕駛艙內,通過操作臺,可在大屏幕顯示的虛擬幸福林帶內時時“巡檢”。日常、安全、應急等多種工作模式場景可在操控臺上便捷切換,哪里有需求,即刻就有應對措施。
“這個駕駛艙是基于數據孿生,真實還原林帶場景。通過信息化系統和物聯智能裝備數據集成,實現數字與物理世界協調一致。”丁煒說。
“智慧化管理,在提升服務水平的同時,既節省了大量資源,又極大提升了運維質量。”范明月說,僅低碳節能一項,由于采取了分時、分區、分層管理,在保證客戶體驗的情況下,可對能耗進行智能化控制,和西安同類型綜合體相比節能15%。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漢唐風。如今,幸福林帶更新的這片城市綠洲,正以欣欣向榮的風貌,海納世界各地創投者,書寫著絲路發展的新傳奇。
關鍵詞:
- 快消息!深瞳丨古城更新,絲路上多了一片“2023-04-13
- 小滿有什么寓意和象征?小滿是什么季節的節2023-04-13
- 少年歌行一共多少集?少年歌行一共有幾季?2023-04-13
- 天天熱議:因“未婚”應聘被拒?相關部門:2023-04-13
- “這座城市上次這么火,還是在齊國” 當前2023-04-13
- 今日視點:女子忘關窗回家掃土1小時,估計2023-04-13
- 杭州四季青部分市場禁止商家直播銷售|百事2023-04-13
- 90所大學撤銷公共事業管理專業,76所大學撤2023-04-13
- 視焦點訊!新國標大考50天 中小乳企兵分多路2023-04-13
- 環球實時:雪崩!4個月暴跌65%,"白色石油"2023-04-13
- 協鑫能科:加快推進AI算力業務2023-04-13
- 美國3月CPI漲幅放緩 整體通脹水平仍處于高2023-04-13
- 每日看點!財通證券:總量和結構超預期改善2023-04-13
- 打造15分鐘生活圈 64.7%受訪者認為不應照2023-04-13
- 消息!88.3%受訪青年表示喜歡自由度高的工作2023-04-13
- 世界觀焦點:“五一”假期首日火車票周六開2023-04-13
- 2022年中國沿海海平面為1980年以來最高2023-04-13
- 連休4天,“狂歡模式”開啟!網友:能推廣2023-04-13
- 偷了2萬米電纜,當廢品賣了80萬元!膠州警方2023-04-13
- 東道主的東道主指的是什么?東道主的典故出2023-04-13
- 多地下調醫保單位繳費率,職工待遇不受影響2023-04-13
- 中國龍家族再添新成員!兩恐龍種被證實為中2023-04-13
- 巴沙魚片和龍利魚片的區別是什么?龍利魚和2023-04-13
- 麗江特色美食小吃有哪些?麗江有什么好玩的2023-04-13
- 我們買的腰果為什么沒有殼?腰果一天吃多少2023-04-13
- 量販式是什么意思?量販ktv和非量販ktv有何2023-04-13
- 馬斯克計劃將推特總部變成流浪漢收容所 抱2023-04-13
- 經常流鼻血是怎么回事?單鼻孔出血是白血病2023-04-13
- 速訊:婚后發現丈夫隱瞞性功能障礙 女子起2023-04-13
- 前國腳稱月薪一萬多不夠交房租,繼續踢球只2023-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