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為生命續航 浙江金華孝子八年如一日踐行孝道
- 中國新聞網
- 2025-03-04 15:48:20
每兩天一次的透析之路,46歲的占高鋒帶著母親走過了8年。2018年,母親高蓮英因尿毒癥開始做透析治療,半年后又突發腦出血,造成身體左半邊偏癱。那時,占高鋒父親剛去世不久,沒有在父親生病期間多陪伴,是占高鋒心中最深的遺憾。母親倒下后,他放下所有工作回家做起了“專職護工”,用一片綿長而深沉的孝心,陪伴母親走過最艱難的路。透析路上的堅持與陪伴
對占高鋒來說,那是突如其來的一天。2018年8月的一天,高蓮英突然感到身體不適,伴隨著頭暈頭痛和食欲不振。占高鋒帶她前往醫院檢查,結果顯示肌酐值異常升高。
經過醫生的解釋他們才知道,肌酐值升高是由于腎功能減退,導致肌酐在體內堆積,無法正常排出體外。肌酐明顯超標,這說明腎功能已經明顯減退,往往是已經進入到腎衰竭的終末期,即人們常說的尿毒癥。
尿毒癥這三個字,對于占高鋒的家庭來說,無疑是晴天霹靂。雖然,前兩年母親就查出有多囊腎,但當時因為父親患有肝癌,大家都無暇顧及母親的情況。
“剛開始肯定是不想透析的,母親也想自己吃點藥調理過來,可沒啥效果,吃飯就惡心,渾身也不舒服。”后來高蓮英忍著身體帶來的不適感,最終還是來到了醫院。
透析,對于腎病患者而言,是一場漫長而艱巨的“持久戰”。“血透病,半條命”,這是民間流傳的一種說法。特別是對于高蓮英來說,一場腦出血奪走了她半邊身體的行動能力,透析時的“上機”過程更是離不開人的照料。
“不過是兩天來一次,我習慣了。”占高鋒輕描淡寫地說,但背后的艱辛只有他自己知道。透析過程中,母親有時會感到眩暈,透析后也可能出現低血糖癥狀,對于這些,占高鋒都已有了應對之策。他陪在母親身邊,遞上一塊塊她愛吃的小點心,用愛與耐心驅散母親心中的不安。
占高鋒抱著母親下樓去醫院做透析治療。 俞夏冰 攝
“高鋒、高鋒,我頭暈。”每當高蓮英感到不適時,她常常會高聲呼喚兒子。在長達四小時的透析過程中,占高鋒始終守護在她身邊,陪伴著她度過每一個難熬的時刻。在透析病房內,一股淡淡的消毒水氣息彌漫開來,這對于占高鋒而言,已成了再熟悉不過的背景。
對于高蓮英來說,身高1.85米的兒子是自己最好的依靠。有他在,自己就覺得安心。而在占高鋒看來,透析不僅是一次次的治療,更是一場與命運的較量,每一次都像是在跨越一道坎,每一次的堅持都意味著一次重生。于生活點滴中踐行孝道
蛇年春節,占高鋒讓妻子帶著一雙兒女回了娘家,自己選擇陪母親在家里吃了一餐簡單又溫馨的年夜飯。“孩子們好幾年沒去外婆家了。”占高鋒說,平日里照顧母親不僅是自己一個人的事情,而是全家共同協作。
占高鋒照顧母親吃飯。 俞夏冰 攝
生病前,高蓮英無微不至地照顧著一家,接送孫子、孫女上下學,準備一家人的飲食,打掃家庭衛生……奶奶生病后,孫子、孫女也總是圍繞在奶奶身邊。“我媽床鋪靠墻一側,有單獨一條被子就是專門為我女兒準備的,她經常要陪奶奶一起睡。”占高鋒說,平時妻子工作之余也會幫忙照料母親。
其樂融融的家庭氛圍為老人帶來莫大的安慰,兒子的精心照料也支撐起母親的日常生活。每天早晨7時,高蓮英醒來后,占高鋒都會用熱水幫她擦洗面龐、手腳并換好衣服,然后把她抱到輪椅上推到衛生間刷牙。把母親安頓好后,他就開始準備早飯,尿毒癥病人飲食要避開高鈉、高鉀的食物,因此母親的飯菜以清淡為主。由于咀嚼功能退化,母親吃飯頗為困難,一頓飯通常要花費一個多小時。
除了飲食上的照顧外,占高鋒還需要為母親處理各種生活瑣事。如上廁所、洗澡、翻身等,這些看似簡單的動作,對于偏癱的母親來說卻是難以完成的。母親行動不便后變得特別黏人,一眼看不到占高鋒就“高鋒、高鋒”地喊。
“就像我們小時候喊媽媽一樣。”占高鋒說,現在母親體重50公斤不到,他個子高,伸手一抱就像抱小孩。母親的情緒有時候也像小孩。
這8年里,占高鋒的社交圈從商圈伙伴縮小到醫護病友,卻收獲了更珍貴的生命課業。由于母親身邊離不開人,占高鋒漸漸遠離了原先自己的社交圈子,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在做飯、喂飯、洗衣服、洗澡等日常瑣事里以確保她的生活舒適與衛生。偏癱人員最容易出現褥瘡,為了防止母親長褥瘡,占高鋒和妻子總是定時為她翻身、按摩。
在談及照顧母親的點點滴滴時,占高鋒感慨道:“照顧家人如果不用心,做什么事還能上心?”盡管日復一日看似單調乏味,他卻視這段經歷為加深母子情感的寶貴契機。在他看來,百善孝為先,對父母最好的報答,就是陪伴和孝順。(完)
關鍵詞:
- 用愛為生命續航 浙江金華孝子八年如一日踐2025-03-04
- 杭州西湖大學“90后”女科學家萬蕊雪獲評“2025-03-04
- 先進基因編輯研發中心在滬揭牌 開展高水平2025-03-04
- 馬傳喜委員:科技創新為先導 發展農業新質2025-03-04
- 冷空氣致山西“斷崖式”降溫 多地迎降雪2025-03-04
- 上海:“周恩來號”機車已安全走行1300萬公2025-03-04
- 浙江沿海94條水上客運航線因“寒潮+大風”2025-03-04
- 四川啟動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資源專項調查2025-03-04
- 記者跟著小哥送外賣,體驗他們爭分奪秒、穿2025-03-02
- 批量涌現又批量沉寂,一些“古城古鎮”為何2025-03-02
- 挑戰冬泳,確保安全和規范是首要2025-03-02
- 非法穿越鰲太線遇險 親歷者:人生中的慘痛2025-03-02
- 關注!3月1日起,一批國家標準將實施2025-03-02
- 周琪代表:以務實態度促兩岸同胞心靈契合2025-03-02
- 楊武云代表:麥田里的“基因解碼者”2025-03-02
- 郭文標:“海上守護神”逐浪43載2025-03-02
- 代表委員談AI:它會取代醫生嗎?2025-03-02
- 盛弘代表:“平底鞋”走社區 希望讓“煙火2025-03-02
- 武漢臺胞觀《哪吒2》 嘆“兩岸文化血脈相2025-03-02
- 徐鳳秋代表:以畫筆勾勒美麗鄉村畫卷2025-03-02
- 三月春暖 花開爛漫 漫卷春色在神州大地漸2025-03-02
- “微笑北京”志愿服務品牌計劃發布2025-03-02
- 大型話劇《三家巷》在惠州演出2025-03-02
- “乾坤灣”命名者張士元:解碼二月二“龍抬2025-03-02
- “何以上海·志在上海”對話講壇啟動 首場2025-03-02
- 2025年上海頭腦奧林匹克創新大賽開幕 AI時2025-03-02
- 山東迎近年來最大規模歐洲入境旅游團2025-03-02
- 平陸運河累計完成投資突破500億2025-03-02
- 覓古籍之美 聞香識敦煌 外國留學生等在上2025-03-02
- 馬祖原創音樂劇首“登陸” “語同音”演繹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