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選擇成為“美人魚”的年輕人
- 中國青年報
- 2025-03-04 15:59:56
“很多女孩都有公主夢,我想成為人魚公主。”90后江玥賢出生在遠離大海的西北小鎮,大學期間,在水族館見到美人魚表演,感受到童話走進現實的震撼。來北京工作后,她四處尋找學習美人魚潛水的機會,并考取了自己的第一張美人魚潛水證書。“覺得是時候給自己圓夢了。”
第一次把腳放進橡膠材質的單腳蹼,再套上用紡織布料“打造”的魚尾,雙腿被裹住的瞬間,江玥賢“行走能力立刻消失”,但進入水里,那條近10斤重的魚尾像被激活了一樣,和她的“人類屬性”不斷對抗:單腳蹼推進不協調、閉氣時間非常有限、表情管理失控,“不能齜牙咧嘴,忍著鼻子灌水的不適感,還得保持眼睛能睜開”,在水里的失控感讓她很難擺出想要的造型,“拍不出一張能看的照片”。
敏感的個性放大“挫敗感”,江玥賢決定和“魚尾”死磕。“美人魚集合了瑜伽、花樣游泳、自由潛,強調手臂、腹部、腰部、臀部力量的協調。”她常泡在水里訓練,讓身體逐漸適應“非人類”的動作模式,閉氣時間也從一分半提升到3分多鐘,“我像是被賦予了‘海洋生物’的基因。”慢慢地,她所追求的不再是一張能“驚艷朋友圈”的照片,而是一種“重新進化”的感覺。
當魚尾劃開波浪時,江玥賢感覺自己像一個游走在現代社會和深邃海洋的“兩棲生命”,這種跨界體驗讓她驚訝于人體適應環境的可塑性,也讓她的視野不再局限于日常生活的瑣碎。她記得,在仙本那潛水時,一只龜甲直徑1米長的受傷海龜靜靜趴在珊瑚上,“它的皮膚紋理清晰可見,眼神中透著古老生物的智慧”,這次對視,讓她重新理解人類在生態系統中的位置,“我們不是主宰,只是共生者”。
觀念重塑,還發生在男性加入美人魚潛水運動的過程中。
大學畢業后,郭鵬的第一份工作是海洋館的養殖人員,能接觸到很多美人魚演員,出于好奇,擅長潛水的他決定嘗試一下這項運動。“當時國內的‘男人魚’屈指可數,觀眾默認只有女孩適合這個表演,在我們館也沒有男生來當美人魚。”充斥固有觀念的環境,自己害羞的個性,郭鵬嘗試得小心翼翼。
第一次,他沒有穿魚尾,只是穿了單腳蹼下水,為了避免被圍觀,還特意挑了人少的時候練習,但海洋館的玻璃幕墻讓他的每一個動作都無所遁形,由于沒有魚尾,他的雙腿屈膝岔開,上半身僵硬,動作顯得格外不協調,“我像被捆起來扔水里的人一樣,感覺自己快溺水了”。
為了遮住雙腿,郭鵬不得已穿上魚尾,不巧的是,當天適合他身材的只有一條金燦燦的魚尾。如他所料,剛一下水,觀眾迅速就朝他聚攏過來,即便他還“保守”地沒脫去上衣,也能感覺隔著玻璃的目光似乎要把自己“灼傷”,“透過他們的表情和口型能看出來大家的驚訝,有個小朋友一直指著我喊‘男的人魚’”。
“男人魚”的世界,“從外往里看,總覺得簡單,但真正走進去,才發現沒那么容易”。
后來,郭鵬還是不太習慣穿魚尾下水,但他注意到,近年來,我國“男人魚”的數量正逐步增多,還有不少已經成功“出圈”,除了身材健壯的肌肉版“男人魚”,在大連、長春等地的水族館中還出現了許多身材鼓鼓的可愛版“男人魚”,成功捕獲了大量觀眾的喜愛。
盡管美人魚潛水還算不上郭鵬的舒適圈,但潛水是他從不后悔的決定。郭鵬原本讀的是計算機專業,但一張海報扭轉了他的職業路徑,“當時國際專業潛水教練協會(PIDA)做了一張海報,是辦公室格子間搬到大海里了,每個員工都穿戴水肺裝備。我當時一下子被擊中了,就天天去水里泡著。”如今,郭鵬在潛店工作,已經成為一名國際自由潛水發展協會(AIDA)自由潛教練。
相較于00后郭鵬入行的“熱血”,80后劉新宇的轉型更像一次“出逃”。劉新宇曾是一名IT行業的項目經理,體面、高薪的背后是巨大的工作壓力,“最累的一段時間有8個月左右沒有休息,周末也沒有,每天加班到半夜”。時刻處于緊繃狀態,他感到身體已經發出求救信號,他開始嘗試游泳和潛水。
潛入水底,沒有手機的聲音,只有水流劃過耳朵的汩汩聲,血液流動的感覺變得清晰,“我的身體和靈魂都是自由的,我能傾聽到自己的心跳”。劉新宇覺得,身體被水包裹著的時刻,他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放松,這種力量甚至促使他“中年出逃”——放棄IT行業這個“香餑餑”,成為一名職業自由潛教練,“學會關注自身,是我從傳統行業脫離的原因之一”。
但加入一個全新的行業,新的思考開始出現。“無論是美人魚潛水還是自由潛,都是極限運動,可能涉及很嚴重的安全事故問題。”在給學員授課的過程中,劉新宇會不斷重申安全的重要性,提醒大家保持對潛水的敬畏心。只有他清楚,“苦口婆心”背后是刻骨銘心的切膚之痛,包括好友在潛水過程中的意外離世,“我們是一個教練班的,我當時還鼓勵他繼續考取更高級別的證書,結果意外就出現了”。
除了運動自身的極限性,美人魚潛水行業的混亂也成為安全隱患的一部分。劉新宇認為,行業的蛋糕越做越大,意味著渾水摸魚的人越來越多,教練數量不斷增多,但質量卻參差不齊,“有些人為了賣課,甚至會把一些基礎門檻給砍掉,例如宣揚‘不會游泳也可以完成美人魚潛水’,這是非常危險的”。
但挑戰背后也蘊藏機遇。已經成為PIDA美人魚教練的江玥賢發現,作為一種新興的水下表演與運動結合的職業,美人魚潛水的市場需求正在擴大,“隨著海洋主題樂園、水族館的擴張以及潛水運動的普及,美人魚表演已成為吸引游客的重要項目,美人魚培訓課程、水下攝影等衍生服務也在快速增長”。更重要的是,國家體育總局已將美人魚運動納入賽事體系,并推動與國際組織的合作,為職業化發展提供多方位支持,“有人參與和關注,總體是一件好事”。
當美人魚運動也成為一片藍海,江玥賢想在潛水深度上“進一步突破自己”。IT出身的劉新宇想考取一個新的IT—— Instructor Trainer(教練訓練官),“成為教練的教練”。郭鵬則打算再讓自己“別扭”一下,“把美人魚教練證考下來”,然后就去跳傘,“下海上天,一個也不能差”。
關鍵詞:
- 那些選擇成為“美人魚”的年輕人2025-03-04
- 廣州遭遇冰雹等強對流天氣 多個冰雹預警信2025-03-04
- 山西太原:老者公益磨剪子菜刀 特教學生渴2025-03-04
- 浙江上線AI水利機器人 可秒級響應防汛2025-03-04
- 中國超大直徑盾構隧道始發掘進 助力杭紹互2025-03-04
- 中泰互免簽證一年 昆明機場出入境泰國旅客2025-03-04
- 福建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農業融合發展新路 深2025-03-04
- 用愛為生命續航 浙江金華孝子八年如一日踐2025-03-04
- 杭州西湖大學“90后”女科學家萬蕊雪獲評“2025-03-04
- 先進基因編輯研發中心在滬揭牌 開展高水平2025-03-04
- 馬傳喜委員:科技創新為先導 發展農業新質2025-03-04
- 冷空氣致山西“斷崖式”降溫 多地迎降雪2025-03-04
- 上海:“周恩來號”機車已安全走行1300萬公2025-03-04
- 浙江沿海94條水上客運航線因“寒潮+大風”2025-03-04
- 四川啟動川藏公路革命文物資源專項調查2025-03-04
- 記者跟著小哥送外賣,體驗他們爭分奪秒、穿2025-03-02
- 批量涌現又批量沉寂,一些“古城古鎮”為何2025-03-02
- 挑戰冬泳,確保安全和規范是首要2025-03-02
- 非法穿越鰲太線遇險 親歷者:人生中的慘痛2025-03-02
- 關注!3月1日起,一批國家標準將實施2025-03-02
- 周琪代表:以務實態度促兩岸同胞心靈契合2025-03-02
- 楊武云代表:麥田里的“基因解碼者”2025-03-02
- 郭文標:“海上守護神”逐浪43載2025-03-02
- 代表委員談AI:它會取代醫生嗎?2025-03-02
- 盛弘代表:“平底鞋”走社區 希望讓“煙火2025-03-02
- 武漢臺胞觀《哪吒2》 嘆“兩岸文化血脈相2025-03-02
- 徐鳳秋代表:以畫筆勾勒美麗鄉村畫卷2025-03-02
- 三月春暖 花開爛漫 漫卷春色在神州大地漸2025-03-02
- “微笑北京”志愿服務品牌計劃發布2025-03-02
- 大型話劇《三家巷》在惠州演出2025-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