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破解“去哪兒健身” 辦法總比困難多
- 福建日報
- 2022-04-16 05:32:06
小朋友在參加足球培訓。
市民在福州福道漫步。本報記者 林熙 攝(資料圖片)
人們在福州臺江智慧體育公園健身。
莆田“黨建+”社區鄰里中心成為人們健身的好去處。
學生在校園里鍛煉。
福建省奧體中心一角
人們在莆田“黨建+”社區鄰里中心進行籃球比賽。
核心提示
隨著我省全民健身需求“水漲船高”,健身場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日益凸顯,解決群眾“去哪兒健身”的問題成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日前,《福建省全民健身條例》正式頒布。從開放時間到建筑空間,從挖掘用地潛力到鼓勵社會參與,從用好到好用,《條例》為“去哪兒健身”提出了硬指標,謀劃了新路徑,一幅全民健身的新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福建,土地一直以來都是稀缺資源。在這樣的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利用、使用、挖掘體育用地,一直是我省探索優化全民健身供給的方向。
近年來,我省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持續加大投入,思路不斷創新,“去哪兒健身”豐富多彩的解題方案,打開和拓寬了我省全民健身的新載體和新空間。
統計數據顯示,2016—2019年,全省全民健身財政投入(含體彩公益金)414128.75萬元,年人均投入26.38元;籌集體彩公益金106.95億元,體彩公益金投入全民健身的比例達到70.22%。“十三五”期間,我省新增體育場地40394個、體育場地面積2964.44萬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2.28平方米。
不過,隨著全民健身需求“水漲船高”,健身場地資源緊張的問題日益凸顯,解決群眾“去哪兒健身”的問題成為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
日前,《福建省全民健身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頒布。從開放時間到建筑空間,從挖掘用地潛力到鼓勵社會參與,《條例》為“去哪兒健身”提出了硬指標,謀劃了新路徑,一幅全民健身的新畫卷正在徐徐鋪開。
盤活存量
思路活,場地就會活
每當夕陽西下,位于福州市中心的福建省奧體中心總會迎來健身熱潮。跑步、籃球、輪滑、羽毛球、乒乓球……只要你愿意,總會在這里找到一款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投身其中,樂此不疲。
福建省奧體中心主任黃和平表示,由于位于市中心,占地略小,健身群眾較多,只能從現有的硬件和軟件兩方面入手,通過不斷改善健身環境設施和提升服務水平,增強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
開發場館智能化管理系統、改造健身步道、修建室外籃球場、開展國民體質監測……無論歲月如何更替,這座福建的全民健身地標,始終都能在時代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展示著全民健身最動人的一面。
充分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健身需求,需要及早補齊公共體育服務供給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這已經成為共識。在這樣一個補短板的過程中,盤活現有場館、場地存量則需真抓實干、落細落實。
《條例》提出,公辦學校應當積極創造條件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鼓勵民辦學校向公眾開放體育設施。
打開校門,開放場地,這并不是一個新鮮的話題。
“從家里開車過來只要10分鐘,很方便。如果學校不開放的話,附近就沒有什么健身的場所了。”市民陳女士就住在龍巖學院周邊,兒子正在上小學,她經常會帶兒子來學校操場跑一跑。
她認為,目前來說公共體育設施不足是一個基本現狀,學校愿意開放體育設施是很好的,作為市民來說就多了一個便利的健身場所,“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事”。
2018年,龍巖市政府下發《龍巖中心城區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向社會開放實施辦法》,“十三五”期間,龍巖市在全省率先把中心城區學校體育場所設施向社會開放,多達71所,開放率達80%。
而廈門經過多年的探索和實踐,也逐步形成了“有政策、有規劃、有平臺、有經費、有保險”的開放經驗。
在網上注冊,購買保險之后,姜女士通過預約來到廈門外國語學校跑步,“之前去健身房跑,價格太貴;在馬路上跑,怕不安全;在小區里跑,路面還不平整”。如今,姜女士的困擾已經迎刃而解,“開放學校體育場地,既提高了綜合利用率,又滿足了周邊居民的健身需求”。
從一開始的14所學校試點到2021年底,廈門市開放校園已達到117所。截至今年1月初,全市共有注冊人數已超46.5萬人,進校的健身市民達255萬人次。
廈門市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針對“不想開、沒錢開、害怕開”等問題,通過活用體彩公益金、引入保險保障等,解決后顧之憂,“學校體育場地開放看似是一件小事,但在滿足群眾日益增長的體育需求、助力全民健康、拓展體育消費新空間乃至社區治理中都扮演著重要角色”。
需要從封閉走向開放的,并不僅僅是學校的體育場地設施,而且要實現應開盡開?!稐l例》提出,鼓勵國家機關、企事業單位和其他組織加強內部體育設施建設,并向公眾開放,鼓勵體育主管部門管理的訓練中心、基地、體育運動學校的體育設施以及運動康復等服務向公眾開放。
泉州師范學院體育學院院長許月云表示,可以預見,隨著《條例》的落實,我省必將打破地域、部門、行業的分割,統籌安排現有的體育場地設施資源,夯實更高水平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的物質基礎。
擴大增量
辦法多,空間就會多
與盤活存量不同,擴大健身場地設施增量還需因地制宜、創新推動。
《條例》提出,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將公共體育設施用地納入國土空間規劃和年度土地利用計劃,合理安排用地。鼓勵土地復合利用,充分挖掘存量建設用地潛力。
2020年開始,福州在省內創新嘗試體育用地社會化出讓新模式,根據不同地塊具體情況,因地制宜,采用公開拍賣、帶方案出讓、公開招標等靈活的供地方式,截至去年底,福州共出讓3幅體育用地,總用地面積約40畝,總成交價為3.38億元。
福州市體育局黨組成員、四級調研員楊建國表示,創新體育用地供給,是福州扎實推進國家體育消費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的探索,“通過優化體育用地布局及用地指標,合理確定用地結構,同時鼓勵社會資本積極參與體育事業,在強化體育用地保障的基礎上,刺激體育消費規模”。
與大幅地塊的出讓不同,空閑地、邊角地、城市疏解騰退空間、老舊廠房等區域,是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的“金角銀邊”,也是各地打造“15分鐘健身圈”的重要資源。
籃球場、五人足球場,位于福州高新區的福永、福銀兩條高速公路高架橋下,去年新增了多個運動空間,原先垃圾堆成山的灰色地帶,如今變身為“口袋公園”全新亮相。
“以后可以約上小伙伴來這里打球了,騎個電瓶車過來,五六分鐘就到了,很方便。”在高新區兩園6號路和9號路高速橋下,嶄新的籃球場吸引了在附近上班的陳先生,“這個球場有高架橋的庇護,遮陽又擋雨。”
《條例》提出,在不影響相關規劃實施和保障交通、市容、安全以及合法利用等前提下,鼓勵利用城市空閑土地、舊廠房、倉庫、老舊商業設施等閑置資源建設或者改建全民健身設施。
為城市的“神經末梢”——社區提供更高品質的健身服務,也是全民健身場地建設的難題之一。《條例》要求,既有居住小區體育設施未達到標準的,應當結合老舊小區改造,統籌配建體育設施。不具備條件的,鼓勵因地制宜建設體育設施。
“早上6點半起床,給孩子做完早餐,換上衣服就去健身。鍛煉身體各部位的器材都有,特別全。”詹艷發現,自從有了器材,社區鄰里中心的人氣比以前更旺了。
近年來,莆田市加快推進“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建設,為創新社區體育治理提供了重要機遇和平臺。莆田從協同共治、全民共享、服務提質、科技賦能等入手,搭建“共享體育平臺”,標準配置一個多功能活動室和一條健身路徑。
莆田市體育局局長陳鳳珠表示,平臺有效破解社區體育發展“由誰抓”“抓什么”“抓不好”等問題,推動全民健身、全民健康工作真正落到社區居民身邊。
去年以來,莆田在全市38個“黨建+”社區鄰里中心,因地制宜配套建設各類小型、方便可及的健身場地設施,滿足群眾多樣化的健身需求。
做優質量
舉措實,載體就會實
“有別于其他城市,泉州山線綠道的獨到之處,不僅有林木繁花縈繞的綠道,還有自行車專用道供騎行。”對于健身步道,王先生贊不絕口。
泉州山線綠道項目起于泉州市區西湖公園北大門,終于濱海公園,全長約22.5公里,將沿線公園綠地、風景名勝、文物古跡等串聯成線。
近年來,福建省充分發揮依山傍水優勢,將山林、公園綠地、開放空間等進行整合,打造城市綠道系統,讓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不僅滿足“量”的需要,還滿足“質”的需要。
沿著福道,漫步福州城;環繞廈門環島路綠道,邊騎行邊賞鷺島美景;踏著泉州市區山線綠道,感受城市生態之美……作為森林覆蓋率位居全國首位的省份,讓老百姓在“綠”中健身也成為如何優化場地供給的解題方式。
《條例》提出,支持依法利用林業生產用地建設森林步道、登山步道等全民健身設施,利用山地、森林、河流等自然資源建設特色體育公園,在河道湖泊沿岸、灘地等地建設健身步道。
毫無疑問,融合發展已經是大勢所趨,而推進體育公園建設也在近年來成為拓展健身空間的重要抓手。
福州市鼓樓區西河智慧體育公園地處閩江北岸,是一個集生態、休閑、健身、娛樂、餐飲于一體的體驗開放式體育公園,2021年累計服務運動人群超過15萬人次。園區內的游泳場、兒童游樂場、智慧跑道和30余套智慧健身器材等均以無償的形式向廣大市民開放。
值得一提的是,西河智慧體育公園總投資2000萬元,以省體育局補助的300萬元經費為支點,向上申請一般債500萬元,銀行融資1200萬元,實現區財政零投入。楊建國表示,通過多元主體運營,開展體育培訓等方式,園區抓住體育消費持續增長的風口,去年已達到整體收支平衡。
目前,我省已建成智慧體育公園28個。“十四五”期間,我省還將新建100個智慧體育公園,實現縣(市、區)全覆蓋。
集美大學體育學院教授陳志強認為,隨著公園綠地等區域和城市空間不斷轉變為健身運動場地設施,我省各地也在順應新需求和新趨勢,擺脫“場館思維”和“工程思維”的路徑依賴,讓居民健身活動的便利性和多樣性持續提升。
用好“硬設施”,還需要“軟環境”來匹配。《條例》要求,促進全民健身設施管理規范化,規定管理責任單位及其管理職責,明確政府的兜底責任,并強化對公共體育設施的嚴格管理。
省體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全民健身看起來是小事,但也是群眾生活中的實事。有場地卻不開放,有設施壞了卻沒人修,很多這樣的“小問題”,隨著硬件設施供給的增長,成為新的瓶頸。從問題意識出發,從群眾生活中的真實需求出發,做好嚴格管理正體現了為民辦實事的態度。
2020年,福建省出臺了《福建省委省政府為民辦實事——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和維護管理指引》,針對全民健身場地設施運營維護中出現的權責不清、產權不明、制度不規范、開放管理不到位等情況進行了細致指引。
“質”的提升不僅僅體現在用好,更體現在好用上?!稐l例》提出,公共體育設施的設計和建設應當符合國家標準和實用、安全、科學、美觀、環保等要求,配置無障礙設施設備,并逐步提升智慧化水平。
這些林林總總的舉措,正在為不同條件、不同地區、不同人群參與健身活動開出不同的“場地處方”,推動供給端與需求端有效匹配,貫穿其中的,是擴大增量、盤活存量、做優質量并行的思路,以及將大眾需求擺在中心位置的態度。
本報記者 肖榕 鄭昭 文/圖
- 設計制造中國第一架飛機的人是誰?中國第一2022-12-30
- 鹿邑男子踩冰入坑救起倆娃 獲阿里天天正能2022-12-30
- 環球資訊:國家衛健委:中國退燒藥產能可以2022-12-30
- “球王”貝利去世 享年82歲2022-12-30
- 低溫天氣對健康有哪些危害?如何健康度過寒2022-12-30
- 為維護年末流動性平穩 央行連續開展逆回購2022-12-30
- 藍領群體就業呈現新趨勢 直播招聘成求職新2022-12-30
- 2021年全國平均工資多少?哪兒的人最能“花2022-12-30
- 聞雞起舞的歷史人物是誰?聞雞起舞的聞是什2022-12-30
- 知網是做什么的?知網是國企還是私企?知網2022-12-30
- 絲綢之路的意義是什么?絲綢之路的起點和終2022-12-30
- 兩寸照片的尺寸是多少?手機怎么調整照片二2022-12-30
- 不為五斗米不折腰是誰?不為五斗米不折腰的2022-12-30
- Z開頭的火車是什么車?z和t開頭的火車的區2022-12-30
- 自由落體速度每秒多少米?自由落體速度與質2022-12-30
- 哈爾濱特產有哪些?哈爾濱特色十大名小吃都2022-12-30
- 觀速訊丨實用版藥品代理合同模板分享 實用2022-12-30
- 我的樂園作文怎么寫 我的樂園作文范文欣賞2022-12-30
- 小學數學三年級下冊第一單元測驗卷分享 小2022-12-30
- 環球快看:母親節活動主題標語有哪些 母親2022-12-30
- 挽留愛情的句子有哪些 挽留愛情的句子合集2022-12-30
- 滾動:教師節賀卡手工制作教程介紹 教師節2022-12-30
-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樓醉書》譯文是什么 《2022-12-30
- 【世界快播報】移動端網頁設計方法有哪些 2022-12-30
- 孩子夏令營注意事項主要有哪些 孩子夏令營2022-12-30
- 當前快看:筆記本硬盤常見故障有哪些 筆記2022-12-30
- 英語常用單詞有哪些 英語常用單詞翻譯合集2022-12-30
- 初一英語要點知識歸納總結 初一英語要點知2022-12-30
- 藝考鋼琴考試有哪些注意事項 藝考鋼琴考試2022-12-30
- 今日關注:什么是產品三維動畫 產品三維動2022-12-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