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護八閩青綠 福建法院積極創新生態司法保護工作
- 福建日報
- 2023-01-10 13:43:08
大美八閩,山環水繞,滿目皆綠,生態文明指數位居全國前列,森林覆蓋率連續43年位居全國第一。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
近年來,我省各級人民法院充分發揮好“兩山”理論孕育地實踐地的區位優勢和全國首個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政策優勢,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為實現經濟發展“高素質”、生態環境“高顏值”打造亮麗的法治底色。
(相關資料圖)
先試先行
司法服務“雙碳”主旋律
“濫伐樹木危害生態環境,我自愿認購96噸林業碳匯,彌補造成的損失。”2022年11月8日,一起濫伐林木刑事案件在南靖法院開庭審理并當庭宣判,經過科學測算和法官釋法析理,被告人深刻意識到自身錯誤,在承擔森林管護責任的同時,自愿通過福建海峽資源環境交易中心,兩倍認購其濫伐林木造成碳匯損失量,進行替代性修復。
“濫伐林木的行為不僅破壞林業資源,還降低了森林吸收、儲存二氧化碳的能力,造成了看不見的碳匯損失。”南靖法院游艷法官表示,在涉林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被告人不僅要承擔刑事責任,還要承擔生態修復責任。而以往“補種復綠”等直接修復方式,難以第一時間全方位修復受損生態。
隨著碳達峰碳中和上升為國家戰略,各地法院主動將“雙碳”理念融入審判實踐,從發出全國最早一份“復植補種令”,到建立全國首個生態司法審判庭,再到率先實現派駐河長制辦公室法官工作室、巡回審判點、聯絡點全省全覆蓋,我省法院持續亮出生態司法保護組合拳,以一系列彰顯綠色導向、追求綠色價值的司法舉措守護八閩青綠。
為破解生態環境刑事案件中林業碳匯損失鑒定難、鑒定貴、鑒定周期長、鑒定標準不統一等突出問題,2022年9月,我省在全國率先對林業碳匯損失賠償機制的適用范圍、實施流程、碳匯損失計量方法、碳匯損失賠償方式等主要問題予以明確規范和細化操作,實現受損森林資源修復從傳統“補種復綠”直接修復模式,向林業碳匯損失賠償全面修復模式的拓展。
因海而生、向海而興,我省擁有豐富的海洋碳匯(藍碳)資源優勢,但在實踐中面臨著碳匯項目開發能力、研究能力有待提升,交易渠道匱乏等問題和挑戰。
為攻克碳匯補償難題,漳州法院在全國首創藍碳司法保護與生態治理機制,在轄區沿海5個基層法院設立藍碳司法保護示范點,植入了全國首創的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聘請專家協助法官查明技術事實,在涉藍碳案件中對受損海洋生態創新開展“碳匯造林”“認購碳匯”“增殖放流”“還砂入海”等替代修復方式,填補了生態環境審判技術輔助制度空白,提高生態修復方案的技術可行性和經濟合理性。
連江法院出臺工作方案,形成海洋碳匯補償融入生態司法修復機制,依托近海漁業養殖、涵養紅樹林等方式吸收二氧化碳進行替代性修復。針對盜采海砂案件,連江法院還首創引導被告人自愿認購海洋碳匯2萬余噸進行替代性生態修復。
“藍碳+綠碳”司法保護雙管齊下,正持續守護八閩綠水青山。
專業審判
構建最嚴生態保護體系
長汀曾是我國四大水土流失嚴重地之一。1991年,長汀法院作出全國首起由失火被告人在火燒山跡地上更新造林的有益判決,探索“補種復綠”修復方式,邁出了生態恢復性司法的第一步。
幾十年不懈探索,全省法院在實踐中摸索出增殖放流、引流沖污、固壩填石等多種修復方式,將修復范圍從山地、林地延伸至河湖、海域、礦山等領域,而今又將修復范圍拓展到碳匯等生態服務功能領域。
2021年9月,武夷山國家公園正式設立。這是我國唯一一個既是世界生物圈保護區,又是世界文化與自然雙遺產的國家公園。
留住綠水青山,法治是最堅實的保障。在省法院的有力推動下,一個多月后,“福建法院生態環境審判實務研究基地”“武夷山國家公園司法保護實踐基地”揭牌成立。
“成立‘兩基地’是省法院進一步打造重點生態區域司法保護一體化、深化生物多樣性司法保護的生動實踐。”省法院審判委員會專職委員王珩表示,將主動融入以國家公園為主體的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以強有力的司法舉措服務和保障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建設。
讓一地“盆景”變為滿園“風景”。近年來,我省法院逐步構建起具有福建特色的生態司法保護體系。省法院深化建章立制,如量刑建議、生態恢復補償工作實施細則、專家庫管理辦法等,構建從刑事到民事、從實體到程序等較為全面的生態環境審判規則體系。
放眼八閩,莆田法院“木蘭溪”流域巡回審判,龍巖法院生態審判“三三”工作機制,寧德法院“1+4”訴源化解機制,漳州中院全國首創生態環境技術調查官制度,漳州、廈門、泉州、龍巖市中級人民法院構建閩西南四地法院生態司法協作機制,促進九龍江流域生態環境一體化保護……從公益訴訟到生態修復,再到專家智庫等16項工作機制,福建經驗碩果累累,26項體制創新與成功案例入選《中國環境資源審判》白皮書,數量居全國法院首位。
目前,全省設有5個集中管轄法院、77個專業法庭,各級法院在河長辦、林業站、景區管理處、濕地保護區等設立法官工作室200余個。全省正大力推進閩東北、閩西南生態環境司法協作區建設,構建起共飲一江水、共抓大保護新格局。
守正創新
解決文化遺產保護難題
為守護傳統文化的“根”與“魂”,我省法院邁開了對歷史文化遺產立體、多元、協同保護的堅定步伐。
2019年,省法院出臺關于加強文化遺產司法保護的十項措施,提出探索建立文化遺產巡回法庭。同年11月,全國首個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福州古厝與文化遺產保護巡回法庭成立,以福州市上下杭、三坊七巷、梁厝3個巡回辦案點為依托,打造古厝糾紛化解“半小時工作圈”,并構建歷史文化遺產政府主導、公眾參與保險預防、司法保障的“一體保護”機制體系,凝聚多重力量為古建筑文明保護提供法治保障。
梁厝歷史文化街區位于福州倉山區梁厝村,有唐、元、清等朝代古建筑30多處。2020年1月,有村民向巡回法庭求助稱,梁厝村征地拆遷項目施工導致該村多處古建筑受損。巡回法庭法官現場察看發現,因征收部門日夜施工,多處古建筑受到不同范圍損壞。法庭迅速啟動糾紛訴前多元化解機制,與文保、城建等單位共同介入協調,糾紛得到妥善處理,受損歷史建筑得到修復。
位于福州西南部的永泰縣,隨著“永泰莊寨建筑群”成功列入“古建筑”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散落在山間的152座古莊寨,便進入了永泰縣人民法院生態司法保護的視野。
一磚一瓦,皆是鄉愁。永泰法院推動關口前移,率先在白云鄉竹頭寨設立“古莊寨保護法官工作室”,零距離開展法律咨詢、矛盾調解、普法宣傳等,構筑起古莊寨法治保護的堅實屏障。
目前,全省設有3個遺產保護巡回法庭,9個專門合議庭,在世界遺產地、文化街區、古村落、生態保護區設有150個司法服務點。
大道如虹,闊步新征程。我省各級法院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不斷朝著“讓綠水青山永遠成為福建的驕傲”目標接續奮斗,貢獻法治力量。
本報記者 嚴順龍 蘇依婕 通訊員 林泳
關鍵詞: 生態司法保護 共護八閩青綠 福建法院積極創新生態司法保護工作
- 共護八閩青綠 福建法院積極創新生態司法保2023-01-10
- 天天滾動:首屆福建“福”文化嘉年華受熱捧2023-01-10
- 中國連續6年保持暴恐案事件“零發生”2023-01-10
- 110警察節 我在你身邊|全球訊息2023-01-10
- 【天天熱聞】新冠患者就醫保障更給力2023-01-10
- 促銷短信里混著各式詐騙信息,節前查看手機2023-01-10
- 天文科普專家:2023年春節是本世紀第二早春2023-01-10
- 中東部多地體驗初春般暖意 明起降水發展增2023-01-10
- 焦點資訊:貴金屬強勢上攻 大行情要來?-2023-01-10
- 天天通訊!美國消費電子展上多國企業家熱議2023-01-10
- 張家灣未來設計園區將啟動改造,有多先進?2023-01-10
- ?湖南三湘銀行去年前三季度凈利潤下滑超四2023-01-10
- 技術性牛市來了!外資大行集體唱多A股:年2023-01-10
- 當前訊息:一人優秀,全家吃肉!2023-01-10
- 參保居民在基層醫療機構的報銷比例提高至602023-01-10
- 天天快報!回家過年!全國春運裝備地圖出爐2023-01-10
- 港股異動 | 心通醫療-B(02160)升5% 旗下2023-01-10
- 注意力稀缺時代,品牌營銷如何“兔”出重圍2023-01-10
- 辦卡貸逾期30天會不會產生影響 環球觀天下2023-01-10
- 短訊!基金:今天為什么止盈中概2023-01-10
- 亞洲股市進入技術性牛市 今年有望跑贏全球2023-01-10
- 獨家 | 銅價波動加劇 短期震蕩仍在2023-01-10
- 高盛唱多中國資產:預計MSCI中國指數將上漲2023-01-10
- 2023年鋼鐵行業集中度有望進一步提升|予菲2023-01-10
- 女足世界杯裁判公布:中國裁判謝麗君入選助2023-01-10
- 全球最新:高拉特確認將放棄中國國籍:團隊2023-01-10
- 徐州:研究發放購房補貼或消費券等形式,提2023-01-10
- 通訊!雨雪大風+強降溫!河南迎寒潮天氣,2023-01-10
- 今日精選:只要9塊9,“豪門”為何也搞直播2023-01-10
- 河南2023年第一場雪要來了!2023-0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