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年攻關為這一口鮮 福建給蘆筍種植開“科技處方”
- 福建日報
- 2023-03-07 19:29:10
綠蘆筍病原菌分離培養。 林霞 攝
綠蘆筍收獲季節,杜宜新(中)對著鏡頭分享喜悅。 受訪者供圖
杜宜新使用顯微鏡進行蘆筍病原菌鑒定。 林霞 攝
【資料圖】
作為外來品種,蘆筍富含蛋白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是一種兼具營養價值和特殊藥用價值的蔬菜。早在20世紀80年代,第一個在我省“吃螃蟹”的漳州市東山縣,就開始引種白蘆筍,收獲后加工制成罐裝產品出售海外。
近年來,新鮮的綠蘆筍成為餐桌上的新寵。但綠蘆筍原栽培地多是冷涼地區,福建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溫暖濕潤。
如何破解?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真菌病害防治課題組歷經35年攻關,研究了綠蘆筍新品種的適應性,創建了綠蘆筍優化栽培模式,研發了基于綠蘆筍優化栽培模式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新技術。
抓住了科技之“芯”,綠蘆筍也能成為餐桌平價菜。
跨越“種植禁區”,破“水土異也”難題
這段時間,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副研究員杜宜新頻繁往返于福建和浙江之間,杭州佳惠農業開發有限公司種植的“佳蘆1號”蘆筍即將邁入收獲期。他興奮地向記者展示著最新拍攝的照片,500多畝蘆筍蔚為壯觀,大片的蘆筍枝葉綠茸茸的,足有半人多高。
“佳蘆1號”在去年通過了浙江省新品種認定委員會認定。“我們率先利用組培和莖枯病菌毒素馴化技術篩選抗病突變體,培育親本植株,利用發明的快速培育超雄株技術和有性雜交技術選育審定了耐病、高產的新品種。”杜宜新說。
這只是植物真菌病害防治課題組35年攻關的一個生動縮影。
因栽培方式不同,蘆筍又有白蘆筍和綠蘆筍之分,前者多用于加工罐頭,后者主供鮮食。
“隨著國人對蘆筍營養價值的認知不斷提升,綠蘆筍在國內市場的份額逐年擴大。”杜宜新說,尤其是春節前后,這份“冬味”搶著上市,一斤價格可高至50元。
因“水土異也”,外來品種不易在國內種植。
“最初,國外蘆筍育種研究僅限于美國、法國、荷蘭等幾個發達國家,研究的品種在我國熱帶地區適應性、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處于空白,存在品種適應性差、栽培模式多、病蟲害嚴重等問題。”杜宜新說。
以常見的莖枯病為例。在我國,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蘆筍生長季節常遇高溫、雨季,容易出現莖枯病,新老蘆筍田之間的病菌,還會借助風力或者雨水等外力自然傳播。
難題如何破解?1988年起,省農科院植物保護研究所植物真菌病害防治課題組啟動了基于綠蘆筍優化栽培模式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的研究。
“總會有適合熱帶地區種植的蘆筍”,課題組首先想到了“優等生”。陸續征集了全球蘆筍126份種質資源,建立起種質資源庫,開展種質資源適生性篩選。逐漸地,篩選出新王朝F1、京綠蘆1號等6個耐病性品種,日本101、Atlas F1等7個早生性品種,Atlas F1、格蘭德F1等5個豐產性品種,適用于不同栽培模式推廣種植。
而想要種出新鮮的好蘆筍,治理病蟲害也很關鍵。課題組摸索出“十八般武藝”——
“以菌治菌!”從不同地區采集土樣46份,分離到土壤放線菌106株、木霉45株、細菌17株,從中篩選對蘆筍莖枯病菌有良好拮抗活性的放線菌12株。實驗中,有5株菌株過濾液抑制作用較強,抑制率均大于70%,其中一株的抑制率更是達到100%。
用“兩防四誘”技術防治病蟲害,即用栽培設施防雨避病,用防蟲網阻隔大型害蟲,利用性誘劑、誘蟲板、誘蟲燈及誘集植物吸引害蟲,集中殺滅。在栽種蘆筍時,采用環繞種植、點狀種植和條狀種植等方式種植辣椒、菜豆、花生等作物,發現番茄能有效誘集粉虱,而菜豆能夠有效誘集夜蛾等遷入蟲源。
……
隨著時間的推移,課題組構建了以種植適生性品種為基礎,以“兩防四誘”、生物防治和精準施藥為核心的病蟲害綠色防控技術體系。
“我們福建,能種綠蘆筍啦!長得還很好!”這么多年來,杜宜新一遇到種植戶,總忍不住宣傳福建特色的“蘆筍經”。
打亂“生物鐘”,率先實現反季節生產
春節期間,是綠蘆筍市場的空檔期。
原來,采用露地栽培的綠蘆筍,首次采收期是4—6月份,10月份第二批筍采完后,其在地上的莖葉部分就枯萎了,進入休眠期。“這一‘覺’,就是睡到翌年3月份。”杜宜新說。
綠蘆筍在冬季,難道只能是“天價菜”?課題組想到了設施反季節優化栽培——把綠蘆筍請進大棚里。
2011年,秋收大幕還未正式拉開,但在福州永泰云頂的一座大棚里,種植戶卻忙起了耕種,栽種的正是綠蘆筍品種Brocklmperial。
這座大棚就是課題組的“試驗田”。“讓它提前‘睡覺’又如何?”課題組欲對綠蘆筍休眠進行調控,按時給它“蓋被子”,打亂它的“生物鐘”。所謂“被子”,就是地膜覆蓋,一般比露地提高土溫2℃~3℃,對作物生長有調節和促進作用。
但給綠蘆筍“蓋被子”,還得選好時候。課題組摸索了一年時間,終于找到二次蓋膜二次揭膜技術,讓其在冬季提前“醒來”。“在夏筍期,我們選擇揭膜生長,增加透光性、空氣流動性和晝夜溫差,增加養分積累;在秋筍期,選擇揭膜生長,低溫促進其提前進入休眠;在冬筍培育期則不同,要‘加被子’‘補營養’,覆了三層膜,增施三元微生物菌肥,從而實現增溫增濕,破除休眠。”杜宜新說。
此舉果然可行!2012年,我省在國內首次實現了綠蘆筍反季節生產,這一座大棚從12月中下旬到次年3月上旬畝采收鮮筍400公斤以上,經濟效益8000元以上,而常規栽培同期僅采收鮮筍20公斤,顯著提高了綠蘆筍的生產效益。
探索綠蘆筍設施反季節優化高效栽培模式之余,課題組還研發了蘆筍全程覆蓋二次留莖三次采筍栽培技術和施肥方法,優化了以種植高產性品種為基礎的綠蘆筍設施栽培模式和以種植抗莖枯病品種為基礎的露地栽培模式。
數據顯示,僅2015—2021年,相關技術在全國17個地市蘆筍種植產區示范推廣應用,核心示范片產量比常規栽培增產5.8%以上,畝平均增產69.2公斤以上,蘆筍主要病害防治效果達80%以上,主要害蟲防治效果達85%以上,按各地市場價每畝增產增收801.9元以上,6年累計推廣應用面積超過10萬畝,累計增收節支總額約為1.2億元。(本報記者 林霞)
關鍵詞:
- 35年攻關為這一口鮮 福建給蘆筍種植開“科2023-03-07
- 環球熱點!福建省第二屆紅色運動會在寧化舉2023-03-07
- 環球快消息!2022年度福建省婦女兒童維權十2023-03-07
- 全球快看點丨2022年度北京市科學技術獎啟動2023-03-07
- 視點!應急管理部部長王祥喜:一些高危行業2023-03-07
- 連續第十次!澳大利亞加息至3.6%2023-03-07
- 南粵建設者積極投身志愿服務 傳承弘揚雷鋒2023-03-07
- 全球快資訊:恢復通關首月 超310萬人次出2023-03-07
- 【環球新視野】福建東山:“一條魚”興起一2023-03-07
- 呂梁土特產有哪些_呂梁有哪些土特產 天天2023-03-07
- 焦作市最新人事任免!2023-03-07
- 漯河首批限騎共享單車名單公布:10人“上榜2023-03-07
- 驚艷!清華保潔阿姨身穿晚禮服彈奏鋼琴2023-03-07
- “新”消費點亮新生活2023-03-07
- 外資公司Airwallex空中云匯獲批中國內地支2023-03-07
- ?外匯局:2月末我國外匯儲備規模31332億美元2023-03-07
- 未來三年麗澤金融商務區怎么發展?豐臺發布2023-03-07
- 張江高科:助力實體經濟,減免中小微企業租2023-03-07
- 世界視訊!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第二場“2023-03-07
- 天天速遞!市北加強重點項目施工執法保障 2023-03-07
- 環球新動態:蔡天鳳碎尸案后續:死者母親上2023-03-07
- 環球實時:張文宏首度回應網上攻擊:有質疑2023-03-07
- 天天熱點!無用之用,方為大用!金力代表:2023-03-07
- 世界關注:助力消費和制造業復蘇,朱建弟:2023-03-07
- 張文宏委員:下一波疫情一直會有,但不會造2023-03-07
- Vlog:逛夜市!感受持續升溫的“夜經濟”-2023-03-07
- 「澳科一號」衛星工程科學研究四方合作實施2023-03-07
- 鉆戒品牌排行榜前十有哪些?結婚鉆戒怎么選2023-03-07
- 裸鉆分級標準是什么?結婚鉆戒買多大合適?2023-03-07
- 石家莊回應買火腿腸可免費乘地鐵是怎么回事2023-0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