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生肖郵票設計師潘虎:蛇如何“躍然紙上”走向國際?
- 中國新聞網
- 2025-02-01 13:49:34
作者 周昕
“最近,我為乙巳蛇年設計了三套郵票,代表著三種文化視角。”中國藝術家潘虎近日在接受中新社專訪時表示,基于中國生肖所設計的郵票,既要有中國文化特色,又要具備全球視野。
為慶祝乙巳蛇年,多個國家和國際組織“上新”蛇年生肖郵票。潘虎是中國郵政《乙巳年》特種郵票設計者之一,也是聯合國郵政管理局蛇年郵票合作藝術家、列支敦士登生肖蛇年郵票的創作者。蛇,作為中國十二生肖之一,正以一種生動鮮活的姿態“躍然紙上”。
潘虎坦言,十二枚生肖郵票設計中,蛇票難度較大。如何在設計中直達物象而回避大眾感知禁忌、跳出窠臼尋求新意……剛拿到中國郵政《乙巳年》特種郵票設計需求的時候,他思考了很久。
潘虎向記者介紹起這套名為“蛇呈豐稔 福納百祥”郵票上圖案的寓意。金色單蛇口中銜“嘉禾”寓意“倉廩實,衣食足”,蛇身盤曲成無窮之形,寓意長壽、順遂、強韌的生命活力。
中國郵政《乙巳年》特種郵票。設計者:潘虎、張旺(受訪者供圖)
第二枚“福”字的設計靈感更是受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共用”理念的啟發。“敦煌莫高窟壁畫‘三兔共耳’藻井圖、中國民間玩具四喜童子等,都是基于‘共用’這一巧思和審美觀念而延伸出來的創作手法。”潘虎說,郵票上三條小蛇在以草書為基礎的筆畫動勢中組成了漢字“福”,兩大一小其樂融融,寓意一家人相愛相守。這樣的設計是藝術的創新,更是情感的凝聚。
“小時候,我常和小伙伴交換郵票。當拿到一枚新郵票時,上面的圖案仿佛在講述一個個生動的故事。”在潘虎看來,生肖郵票早已超越郵資流通憑證的功能屬性。這種既具動勢又充滿東方文字之美的圖案設計,是情感的寄托,更是對美好生活的深情守望,承載著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文化記憶。
而聯合國郵票作為傳播文化的特殊載體,以獨特的藝術形式吸引著世界目光。潘虎對記者說,他與合作伙伴為聯合國郵政管理局設計的郵票更加注重全球化和多元文化的融合,在“和而不同”之中展現共通性。
在中國古老傳說中,“人首蛇身”的女媧伏羲形象表現出人們對多子多福、人丁興旺的美好祈愿。蛇是自然界中的靈動生物,也是生命起源的神秘象征,它所呈現的多面性成了設計難點之一,也是最大的魅力所在。
聯合國郵政管理局發行的蛇年生肖個性化郵票版張。(受訪者供圖)
“我們的突破點在于‘多條蛇的組合’——四條蛇環繞成圓形圖案,這種排布賦予蛇更深的文化內涵,它不再是單一的生物,而是象征時間的流動與文化的交融,以及生命的延續。”潘虎表示,這枚郵票設計的核心就在于用蛇重新構建一種開放的敘事,讓世界通過蛇理解中國文化。蛇身上細膩的傳統云紋與回紋裝飾,更展現出中國文化的深厚與細膩;以百合花為背景則是象征和平與友誼……
2018年至今,潘虎及其團隊已為聯合國郵政管理局完成狗、虎、兔、龍、蛇年五枚生肖郵票的設計。
生肖蛇“走向世界”的過程中,還有一枚讓人津津樂道的“麻將郵票”。在為“郵票王國”列支敦士登設計生肖蛇年郵票的過程中,潘虎及其團隊將生肖文化與中國麻將元素進行全新組合。“麻將起源于中國,其規則是通過隨機抓牌在混亂中創造秩序,我們也想以此來隱喻對當下世界的理性呼吁——在競爭中尋求合作,求同存異,在混沌中尋求秩序。”潘虎說。
列支敦士登郵政發行的《中國生肖蛇年》郵票。(受訪者供圖)
談起如何在尊重傳統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潘虎坦言,不能忽略生肖背后特定的象征意義,要找到現代設計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平衡點、生肖特征與審美的平衡點。“畢竟,文化的根基不能丟。”他說。(完)
關鍵詞:
- 專訪生肖郵票設計師潘虎:蛇如何“躍然紙上2025-02-01
- 正月初三中國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預計超2025-02-01
- 受降雪影響河南多個高速公路站點禁止上站、2025-02-01
- U型水上機器人出動!海南萬寧日月灣3名游客2025-02-01
- 廣西大力支持工業綠色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工2025-02-01
- 春節美食猛猛“炫”這對嗎?這些健康小tips2025-01-30
- 國家衛健委:全國范圍內呼吸道傳染病流行情2025-01-30
- 立春將至 中醫告訴你,這樣做在家就能養肝2025-01-30
- 三餐規律、零食適量 新春佳節這樣做吃飽更2025-01-30
- 中疾控:全國范圍內流感等呼吸道病原體活動2025-01-30
- 喝蔬菜汁比吃蔬菜更健康?丨中新真探2025-01-30
- 中新健康周報|新版流感診療方案發布;抖音2025-01-30
- 喝酒臉紅的人酒量會更大嗎?丨中新真探2025-01-30
- 一大型LNG運輸船靠妥洋山港 保障申城溫暖2025-01-29
- 天津:“海上過年”出行熱 邊檢護航“快進2025-01-29
- (新春見聞)北京中軸線上的“洋面孔”2025-01-29
- (新春走基層)臺胞“浙”里過大年:用相機2025-01-29
- (新春見聞)年夜飯里“加減法” 家常餐中2025-01-29
- 粵海鐵路輪渡“班長夫妻”:隔海相望十八載2025-01-29
- 遼寧出現近60年一月最強降雪過程2025-01-29
- (新春走基層)成都天府國際機場上演傳統民2025-01-29
- (新春走基層)百余名海外留學生福州“圍爐2025-01-29
- 返鄉足跡:映照熱氣騰騰的中國年2025-01-29
- 春節假期首日中老邊境磨憨口岸流量同比增長2025-01-29
- 甘肅“鐵牛”扎根廣西:十余年新春護航歸家2025-01-29
- 重慶山區的通信“守望者”:翻山越嶺 踏雪2025-01-29
- (新春走基層)列車上的新春聯歡會2025-01-29
- (新春走基層)春節期間寧夏八大類生活必需2025-01-29
- (新春見聞)當春節與非遺相遇 臺胞留滬過2025-01-29
- (新春走基層)廣東臺山僑胞回鄉吃“團年飯2025-0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