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千余年風骨柔情!靈渠保護提升工作進入高位推進階段
- 中國文化報
- 2022-04-08 16:45:27
靈渠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桂林市興安縣,是我國保存最為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之一。人們把都江堰、鄭國渠和靈渠并稱“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1月1日,《桂林市靈渠保護條例》正式實施,標志著靈渠保護、開發、提升工作進入法治化軌道。2月16日,桂林市委、市政府召開靈渠保護提升工作專題會,靈渠的保護、提升和開發利用進入高位推進的階段。
兩千余年風骨柔情
“江到興安水最清,青山簇簇水中生。分明看見青山頂,船在青山頂上行。”清代詩人袁枚的《由桂林朔漓江至興安》,把興安靈渠如詩如畫的山光水色刻畫得淋漓盡致。
秦并六國后,為開拓嶺南,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發兵50萬大舉進攻嶺南的百越之地。因山路崎嶇、糧草不濟而久攻不下。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命令史祿鑿靈渠以通糧道。公元前214年,靈渠鑿成,秦始皇迅速統一嶺南。建成后的渠道以靈巧著稱,因而得名。
通過靈渠,秦代由中原往嶺南大量移民,加快了民族的融合和嶺南的開發,桂林也因此成為“南連海域,北達中原”的嶺南重鎮。
靈渠溝通湘江和漓江,成為連貫湘桂的人工運河,在最合理的地方以最便捷的方式,用最經濟的成本連接長江和珠江南北兩大水系,改變了中國自然水系的格局。在秦一統嶺南地區后,靈渠發揮了推動區域間經濟、政治、文化等融合的作用。
“靈渠勝似銀河水,流入人間灌稻粱。”唐宋以來,人口的激增帶來了農業的持續繁榮,靈渠周邊地區成為重要的農業區,靈渠的灌溉作用越來越大。直至今天,靈渠依然清流不息,為萬畝良田灌溉供水。
2006年,靈渠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單。2018年,靈渠成功被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遺產名錄。2021年,靈渠被列入第四批國家水情教育基地名單。
廣西壯族自治區文化和旅游廳副廳長謝日萬表示,靈渠的水利工程建筑,創造了古代多個世界之最,具有很高的歷史文化價值和科學研究價值,是中華民族引以為豪的水利工程案例。
酒香卻曾“巷子深”
自建成至今,靈渠持續使用2200多年,這在中國水利和建筑史上不多見。在袁枚所在的清乾隆年間,正值靈渠航運業最繁榮的時期,槳櫓聲陣陣,船只首尾相連,貿易繁榮。據《興安縣志》記載,當時日通航船近300艘。
“秦始皇時代,中國最主要的3個人工工程壯舉,其中萬里長城和秦始皇兵馬俑為全世界廣泛知曉,只有靈渠默默無聞。這3個工程都是耗盡國力,用許多勞動人民的生命換來的,也是萬分珍貴的文化古跡,只有靈渠——神奇的運輸運河給后世中國做出了長久而意味深長的貢獻,但是它卻是這3個偉大工程中為人知之甚少的一個。”美國旅行家吉姆·斯坦布里奇博士曾如此寫道。
盡管靈渠名聲在外,但多年來“靈渠游”卻未達到想象中的火爆程度。據了解,近幾十年的數據顯示,靈渠每年的游客停滯在二三十萬人次。而桂林每年接待游客過億人次,擁有地緣優勢、緊挨桂林的靈渠,為何遭遇“燈下黑”?
旅美作家、社會學者崔潤民表示,很長時間以來,靈渠未跳出“靈渠即秦堤,秦堤即靈渠”的發展思路和格局。“從秦堤到鏵嘴與南陡村的靈渠公園,全程不過1公里,半小時走完,如何吸引游客?如此小格局就形成了‘弱者恒弱的弱式’馬太效應。”他說。
“靈渠文化還不足以說明靈渠的偉大作用,換言之,書寫靈渠文章不能只在靈渠本身寫,也不能只放在興安當地來寫。”廣西大學國學研究中心教授蒙紹榮認為,要寫好靈渠的大文章,必須與整個廣西乃至全世界結合在一起,而能將靈渠與廣西、世界聯系在一起的是古代海上絲綢之路。
沐浴東風迎新生
近年來,桂林市致力于靈渠的保護與提升,先后實施了保護、修繕、文化展示等九大工程和靈渠補水、靈渠公園等改造提升工程,還在靈渠沿線打造了“尋秦訪古”歷史旅游業態。
“靈渠保護提升,是桂林打造世界級旅游城市的重要工作之一。”桂林市委書記周家斌表示,在建設世界級文化旅游之都方面,要重點推進靈渠的保護提升利用、申報世界文化遺產、建設靈渠文化博物館、綜合整治靈渠周邊生態環境等一系列工作。
“近年來,國家對靈渠的修復、保護、推進提升和開發利用從未有停歇。”興安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譚煒說,為更好地推動靈渠保護利用,融入桂林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興安縣成立了專門項目工作組,堅持保護優先,積極策劃靈渠保護和提升項目,建立項目儲備庫,研究遴選項目43個,總投資128.3億元,部分項目已進入桂林市世界級旅游城市建設項目庫。同時,加快推進《靈渠保護和利用規劃》編制工作;圍繞靈渠水利、軍事、交通、民族融合、中原文化與嶺南文化融合連接6個方面,分別委托清華大學等機構開展《靈渠在促進中華民族大團結、大融合中的地位和作用》等系列課題研究,舉辦靈渠學術論壇和民俗節慶活動,加速全面提升靈渠的保護與利用。
隨著桂林建設世界級旅游城市的推進,歷經2000年興衰的靈渠正在迎來新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這顆“世界古代水利建筑明珠”將會綻放出令世界矚目的光芒。(賓 陽)
- 兩千余年風骨柔情!靈渠保護提升工作進入高2022-04-08
- 智慧之光沁潤古今 四川都江堰水利工程的華2022-04-08
- 美食人文類紀錄片《傲椒的湘菜》持續熱播 2022-04-08
- 《國家寶藏》圖書用圖文方式記錄節目所承載2022-04-08
- 清明小長假期間北京舉辦123項、190場主題文2022-04-08
- 外交部:中方對也門組建總統委員會表示歡迎2022-04-08
- V觀財報|精華制藥:控股股東南通產控擬減持2022-04-08
- 尹錫悅上任進入倒計時,韓國外交之變如何牽2022-04-08
- V觀財報|惠達衛浴:8日起實施復工復產工作2022-04-08
- “不老藥”NMN,起死回生?2022-04-08
- V觀財報|蘭州黃河:蘭州嘉釀自7日起復工復產2022-04-08
- 陸挺:加息縮表組合拳大概率5月出臺 縮表2022-04-08
- 四川省發改委:啟動1500噸省級政府凍豬肉臨2022-04-08
- 佩洛西感染新冠推遲“訪臺”?外交部:應立2022-04-08
- 市北區河西街道:統籌疫情防控和城區高質量2022-04-08
- 啟迎丨漲姿勢了!探尋氫醫學的前世今生!2022-04-08
- 三眾萬生丨返鄉創業做什么?贈你三個小成本2022-04-08
- 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眼視光與角膜接觸鏡科2022-04-08
- 青島眼科醫院北部院區角膜屈光科主任 龍克2022-04-08
- 打造全齡友好公園!北京東南五環將添近60公2022-04-08
- 史上零的突破!福建海洋負排放國際大科學計2022-04-08
- 中國各地壓實責任精準防控 統籌推進疫情防2022-04-08
- 上海全力以赴“保供應”2022-04-08
- 大江東|專訪陳爾真:上海感染者日增兩萬,2022-04-08
- 100萬斤蔬菜陸續抵滬 山東多地農產品基地2022-04-08
- 黎巴嫩與IMF初步達成30億美元救助協議2022-04-08
- 最遙遠星系被發現:距離135億光年,每年創2022-04-08
- 守滬·企業在行動|“只要有條件,就會堅持2022-04-08
- 四川啟動1500噸凍豬肉臨時儲備收儲2022-04-08
- 券商股異動,國盛金控漲停,兩大主線值得關2022-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