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榮昌區狠抓招商引資促建工作 沖刺“全國百強高新區”
- 重慶日報
- 2022-04-11 17:09:17
今年是榮昌高新區成立30周年。
三十而立。從1992年的榮昌經開區到2002年成為首批市級工業園,從2016年成功創建省級高新區到2018年獲批國家高新區,榮昌高新區在不斷發展壯大中,推動榮昌從一個傳統農業大縣變成了現在的新興工業強區。
征途漫漫,惟有奮斗。面對新的征途,榮昌區委、區政府提出:從今年起,力爭用5年時間躋身百強國家高新區,為榮昌實現建成農牧特色科創高地、現代產業集聚高地、成渝主軸開放新城、城鄉融合魅力新城、山清水秀生態新城的“兩高三新”發展目標,發揮全區工業主戰場、核心發動機的示范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有力支撐榮昌建設成為成渝腹心現代化新興城市。
1年提升17位
沖刺“全國百強高新區”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今年2月,科技部火炬中心通報了國家高新區2020年綜合評價結果,榮昌高新區位列全國第122位,較2019年大幅提升17位,提升位次在川渝12個國家高新區中并列(同永川、內江)第一。
“榮昌高新區在全國排名的大幅提升,反映出我們近年的發展速度和質量,也是我們爭創百強國家高新區的底氣所在!”榮昌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介紹說,從2017年到2021年,高新區工業企業從446家增加至720家,工業總產值從560億元增長到884億元;工業增加值年均保持9%以上增長,2021年達到256億元;工業投資增速年均20%以上,2021年完成工業投資150億元,占全區全社會固定投資的49.18%;2021年實現工業稅收12.7億元,較上年增長32.1%。
據科技部火炬中心評價,榮昌高新區的幾個核心指標均表現突出:創新能力和創業活躍度列第118位,高于總體排名4位;結構優化和產業價值鏈列第109位,高于總體排名13位;開放創新和國際競爭力列第103位,高于總體排名19位;綜合質效和持續創新力列第114位,高于總體排名8位。
該負責人表示,榮昌高新區能取得這些成績,得益于現代工業集群不斷壯大。近年來,榮昌高新區堅持做強支柱產業、做大主導產業、做亮特色產業,大力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全面推進產業基礎高級化、產業鏈現代化,壯大發展消費品、生物醫藥、電子信息、智能裝備和農牧高新“1+3+1”現代工業集群。
其中,總投資150億元的西部最大的電子電路產業園落戶榮昌,華森制藥成為全區首家、全市第50家主板上市企業,全國行業領先的惠達5G+數智化工廠,重慶首個光伏生產線在榮昌建成投產,昌元化工榮獲全市首個國家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榮昌高新區近年獲批建設重慶輕紡消費品產業園、重慶眼鏡產業園、重慶陶瓷產業園、重慶電子電路產業園4個市級特色產業園,被授予“中國西部陶瓷之都”榮譽稱號,培育“瞪羚”企業、“牛羚”企業10家,“專精特新”企業17家。
榮昌高新區能取得這些成績還得益于狠抓招商引資促建工作。近年來,高新區堅持以商招商、資本招商、鏈長招商,緊盯頭部企業、上市企業、領軍企業,做到抓大、引強、不放小,引進了唯美(馬可波羅)陶瓷、惠達衛浴、華興玻璃、先鋒醫藥、金標實業、中喬體育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上市企業,推動形成“周周有簽約、月月有開工、季季有投產”的滾動接續良好局面,招商投資促進工作成效綜合排名保持全市第一方陣。
4年來,榮昌高新區簽約項目正式合同額每年750億元以上,累計超過3000億元,億元以上重大項目300個以上、10億級以上重特大項目50個以上。到位資金從2017年的47.5億元增加至2021年的210億元,累計達到600億元以上,招商引資項目落地轉化率每年保持在70%以上,2021年居重慶市第一位。每年實施工業項目100個以上,投產企業50個以上。電子電路產業園項目從簽約到開工69天、從開工到投產345天。中喬(重慶)體育用品有限公司從簽約到投產僅用時兩個月,不斷創造“榮昌速度”。
近年來,榮昌高新區堅持以科技創新支撐引領高質量發展,大力構建創新平臺、培育創新主體、營造創新生態,加速各類創新要素資源向榮昌高新區集聚。先后與清華、北大、浙大、中國航天、國家工程研究中心、大灣區科創服務中心等高校和科研機構建立戰略合作關系,產生直接和間接經濟效益超過30億元。市級及以上科創研發平臺從40個增加到77個,市級科技型企業從79家增長到650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37家增長到123家。擁有國家級、省(部)級科技成果及發明專利630件,擁有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突出貢獻專家110人。特別是去年3月,在科技部的大力支持下,榮昌成功獲批“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這是我國農業領域首個、也是重慶首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
經過30年的積累與沉淀,特別是隨著“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和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等重大戰略深入實施,以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加速演進,榮昌高新區沖刺“全國百強高新區”其時已至、其勢已成。
明確13項重點任務
力爭5年實現工業總產值、增加值“雙倍增”
榮昌將如何爭創全國百強高新區?
今年3月,榮昌區委、區政府出臺了《榮昌百強國家高新區創建工作實施意見(2022-2026)》,圍繞“規劃引領,做優空間”“產業引領,做大經濟”“科技引領,做強創新”“改革引領,做大開放”四個方面,明確了加快提質擴容、布局建設南部科創中心、產城景融合發展、招大招強引資引智、培育先進制造業集群、轉型升級傳統產業、營造創新創業良好生態、激發企業創新內生動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鼓勵開展國際合作、構建協同開放創新格局、優化營商環境、營造“近悅遠來”人才環境等13項重點任務。
比如在規劃引領、做優空間方面,榮昌高新區將重點布局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科創中心項目。
該項目預計總投資40億元,建設地點為榮昌高新區南部拓展區,建設規模約2.5平方公里、總建筑面積約30萬平方米,主要建設內容涵蓋創新中心、人才中心、孵化中心、會議展示中心、檢測中心以及中央公園等配套設施。該項目將按照“一年開工、三年成型、五年全面建成”推進,著力集聚高端創新資源,創建市級自貿試驗區聯動創新區,推動榮昌制造向創造和智造轉變。
目前,占地約1000畝、預計投資2.6億元的中央公園項目已完成選址,目前正在進行規劃設計,預計年內開工,2023年底即可建設完工。屆時,淺山秀水風情的中央公園將作為彰顯榮昌城市形象、展現城市氣質的“新地標”,在滿足群眾休閑娛樂需求的同時,為榮昌高新區著力構建產城景融合發展新格局固本筑基。
在產業引領、做大經濟方面,榮昌高新區將聚力發展“1+3+1”現代工業集群,圍繞食品、服飾、陶瓷等主要消費品,做強支柱產業,打造成渝重要的“中央廚房”和健康食品加工基地,建設中國(西部)陶瓷之都,加快推進陶瓷產業升級,打造中國西部服飾產業基地,提升設計創意與文化內涵;做強主導產業,打造200億級生物醫藥、300億級電子信息和500億級智能裝備的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圍繞生物醫藥高端化定位,打造重慶國家級生物醫藥產業高地;大力引進PCB上下游優質企業,建設中國西部電子信息產業高地;培育高端裝備產業,建設裝備制造產業轉型升級示范高地;做亮特色產業,形成高質量的畜牧全產業鏈,打造生物工程、高端動物營養、動物營養添加劑、食品科學等農牧高新產業集群。力爭每年開工建設項目100個以上,投產項目50個以上;培育產值在10億元以上的產業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上市企業2家以上,打造一批品牌企業、行業標準制定企業。
在科技引領、做強創新方面,榮昌高新區將以國家畜牧科技城、國家高新區、國家生豬技術創新中心為統攬,重點攻堅畜禽種質資源等“卡脖子”技術,打造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畜牧科技創新中心;將把陶瓷新材料作為主攻方向,打造具有全國影響力的陶瓷創新中心;將以核心技術的創新應用為突破,打造具有西部影響力的電子信息創新中心;將加快建設創新藥研發、生物安全防護以及中藥檢驗檢測等平臺,打造具有成渝地區影響力的生物醫藥創新中心;將積極爭取共建軍民協同創新平臺,打造具有川南渝西影響力的智能裝備創新中心;將建立健全“創業苗圃—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創新體系,支持國內外知名院校、科研機構、科學家、科研團隊在高新區設立基于市場化運營的高水平研發平臺;將加快西南大學榮昌校區和城市管理學院的校區建設,聯動市畜科院發展,再引進大專院校3所以上,構建環大學創新圈。
榮昌區委、區政府確定的目標是:到2026年,榮昌高新區形成“一區三組團多園”發展格局,高新區核心區規劃面積達到50平方公里以上,管轄面積超過100平方公里以上;實現工業總產值和工業增加值“雙倍增”,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速16%以上,2026年達到1800億元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速9%以上,戰略性新興產業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到40%以上,智能化改造企業達到規上企業的6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累計達到300家以上。
- 重慶榮昌區狠抓招商引資促建工作 沖刺“全2022-04-11
- 一季度山東省交通運輸投資增長35.9% 公路2022-04-11
- 廣州加快建設國際消費中心城市 搶占消費市2022-04-11
- 開園六個月以來 北京環球度假區陸續推出多2022-04-11
- 四川省級補助市州科技創新券經費5年增長約82022-04-11
- 新疆已完成春播500余萬畝 進度總體快于去2022-04-11
- “壽險”為自己,設置一份安全網2022-04-11
- 證監會:進一步規范證券基金經營機構備案2022-04-11
- 家門口辦事更方便了,今年7000余個社區(村)2022-04-11
- V觀財報|山西汾酒:一季度凈利預增70%左右2022-04-11
- 外交部:美國沒有權利讓各國人民為其私利埋2022-04-11
- 市商務局:近一周 蔬菜肉蛋批發價環比下降2022-04-11
- 幾乎36小時不眠不休!托底保供,聯華首批302022-04-11
- 9日16時至11日16時,北京新增本土確診4例2022-04-11
- 【智庫思享】陳建偉:如何改善制造業工人就2022-04-11
- 外交部:北約已經搞亂歐洲,不要企圖搞亂全2022-04-11
- 山東:打造濟南、青島兩大節能環保產業聚集2022-04-11
- 喜訊!高研院獲“山東省博士后創新實踐基地2022-04-11
- 為進一步加大對助企紓困幫扶力度!廣州汕頭2022-04-11
- 重磅!廣州發布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十四五2022-04-11
- 重磅!大灣區首個區域性元宇宙產業智庫正式2022-04-11
- 青島黃島稅務:王臺稅務所個稅年度匯算服務2022-04-11
- 青島黃島稅務:精準輔導送春風 實時指引促2022-04-11
- 青島黃島稅務:助力鄉村振興 發揮稅務力量2022-04-11
- 退稅可申請!增值稅期末留抵退稅政策紅利來2022-04-11
- 青島李滄稅務:全力以赴讓留抵退稅政策直達2022-04-11
- 廣州黃埔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無人餐車經2022-04-11
- 一季度深圳關區共計8.36億元進出口貨物享惠2022-04-11
- 對違法違規行為“零容忍” 是對投資者合法2022-04-11
- 濰坊綜保區打造跨境電商產業發展新高地 推2022-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