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熱訊:突然漲價、股價下滑,馬斯克的降價換量戰略失效?
- 搜狐科技
- 2023-05-06 13:50:16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連線出行,作者 | 周雄飛
又調價了,只不過這次不是降價。
(資料圖片僅供參考)
“五一”假期期間,中國宣布會對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的售價進行上調,其中Model 3全系車型售價均上漲2000元,最終售價變為23.19-33.19萬元;Model Y同樣全系上漲2000元,調價后售價為26.39-36.39萬元。
沒過幾天,特斯拉對Model S和Model X也開啟了漲價。據連線出行獲悉,今日中國針對全新Model S及全新Model X全系車型上調售價19000元,上調售價后,Model S全系售價為80.89-102.89萬元,Model X全系售價為89.89-105.89萬元。
調價通知發布后,引發了行業內外的廣泛關注,同時也讓很多消費者倍感意外。因為他們正期待特斯拉在假期再降價,用更低的價格來買車,最后沒想到特斯拉卻漲價了。
這些消費者之所以會對有再度降價的期待,也是因為該品牌僅在今年就已多次舉起降價“鐮刀”。
今年初,中國對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進行了最高3.6萬元的降價,率先在新能源汽車行業中引發了價格戰。據連線出行統計,截至目前,今年在全球范圍內已進行了6次降價。
會如此“癡迷”降價,其背后是在貫徹埃隆·馬斯克“零利潤”的理論。在馬斯克看來,特斯拉理論上可以零利潤賣車,用更低的價格來推動更大的銷量,未來再通過自動駕駛產生可觀的利潤,簡單說就是用低價換銷量。
但這套理論被應用到現實中后,效果并不像馬斯克想的那么美好。
從銷量數據看,今年第一季度全球實現銷量為42.3萬輛,雖然相比于去年同期實現了36.13%的同比增長,但環比去年第四季度的銷量,僅實現了4.2%的增長,在多次降價的刺激下,銷量增長并不明顯。
銷量的表現如實地反映在業績中。根據2023年第一季度財報顯示,當季總營收為233.29億美元,同比增長24%,但環比下滑了4.07%;凈利潤方面實現為25.13億美元,同比環比都有兩位數的下滑。
不僅如此,單看主業的汽車業務,多次降價不僅沒有換來收入的增長,同時還把該業務的毛利率拖至接近20%左右,成為近兩年最低的毛利率水平。
基于銷量和業績的不利表現,在財報發布后美股股價大跌10%,之后雖有部分回升,但截至發稿前股價依舊不及財報發布前的水平。在這個態勢下,后續將如何調整價格?
“降價狂魔”特斯拉,突然漲價了
的這次漲價,著實突然。
從時間點來看,就在“五一”期間宣布漲價的前幾天、也就是2023上海車展期間,坊間有傳聞會進行新一輪的降價,Model 3的國內售價或許會從當時的22.99萬元降至20萬元以下。
這一傳言被廣泛傳播后,一度被眾多媒體解讀為“即將向新能源汽車行業發起又一輪價格戰”,但最終行業并未等到特斯拉的降價,而是等來了一輪漲價。
根據官網顯示,Model 3全系在國內的售價從此前的22.99-32.99萬元漲至23.19-33.19萬元,漲價幅度為2000元;Model Y全系在國內的售價也同漲2000元,從之前的26.19-36.19萬元漲至26.39-36.39萬元。
Model 3最新國內售價,截圖自中國官網
與中國區域同步,特斯拉也上調了美國市場的產品價格。Model 3全系的售價從之前的39990-52990美元漲至40240-53240美元;Model Y的售價也從46990-53990美元漲至47240-54240美元。
與Model 3和Model Y相似的是,中國隨后也對Model S和Model X兩款車型的全系產品進行了漲價。
對于本次不降反漲動作反應最為強烈的,還要屬一些持幣想要買的消費者。
“當上月底聽說特斯拉又要降價時,還是很興奮的,因為一直想要買特斯拉,肯定想等到降價時買入最實惠,再加上按時間推算,大概率降價會在‘五一’假期落地,但沒想到最后竟然是漲價通知,太令人意外了。”杭州消費者吳明對連線出行說道。
除了吳明,還有幾位想要購買的消費者也對連線出行表達了同樣的看法。這些消費者之所以會對這次特斯拉漲價感到意外,主要還是因為特斯拉此前在全球范圍內已有多次降價舉動。
就拿今年前四個月為例,先是在今年1月初對旗下Model 3和Model Y兩款車型開啟了國內降價,降價幅度在2-4.8萬元之間。其中,前者的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Model Y的起售價也降至25.99萬元。
憑借這一降價,也讓特斯拉Model 3和Model Y兩款產品,創下了二者實現國產以來的歷史最低價。而彼時的這輪降價,也是自去年9月以來,對Model 3和Model Y等國產車型進行的第五輪降價活動。
而像這樣的降價,除了中國市場之外,特斯拉還在全球多個國家復制著。
和中國市場相似的是,也在美國市場開啟了多輪降價,分別發生在今年1月、3月和4月,通過這三輪降價,Model S的售價已從去年底的104990美元(約合人民幣72萬元)降至84990美元(約合人民幣58萬元)。Model 3和Model Y也有1000-2000美元不同幅度的下調。
與此同時,在歐洲多國開展著降價。比如在今年4月,Model 3高性能版和Model Y高性能版的售價在丹麥被分別下調9.1%和9.2%;而在今年1月初,也在日本宣布把Model 3和Model Y的市場售價下調約10%。
Model 3和Model Y,圖源官微
據連線出行不完全統計,特斯拉今年在全球范圍內的降價次數,已經高達6次之多,而這樣的降價從2021年就已開始。
特斯拉會對降價如此“癡迷”,或許來自馬斯克的意志主導。
在馬斯克看來,對于而言,與低銷量和高利潤率相比,推動實現更高的銷量和規模更大的車隊是正確的選擇。為了實現這個目的,不如以較低的利潤率賣出大量汽車,然后完善自動駕駛技術后在未來收獲利潤。
換句話說,馬斯克愿意用現在更低的售價、乃至“零利潤”,來換取未來更多的銷量規模,以及在此基礎之上的自動駕駛服務利潤。
但當這套看似合理的理論落地后,效果卻并不明顯。
“零利潤”賣車后,真的沒利潤?
銷量,成為檢驗降價是否有效的證明。
根據官方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實現銷量為42.3萬輛,同比實現了36.4%的增長,再次打破了成立以來單季最高銷量記錄。但如果把視角放到環比層面,情況就不太一樣了。
相比去年第四季度,今年第一季度實現了4.2%的環比增長,雖然實現了增長,但低于華爾街預期的43.2萬輛。不僅如此,如果把時間線拉大,還可以發現這樣的增長并不明顯。
去年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環比變化分別為0.65%和-18.1%,官方給出的解釋是受到了疫情和停工影響。從第三季度開始產能恢復正常,銷量環比增長也處于兩位數水平,去年第三、四季度分別為35.0%和18.1%,可見差距甚大。
2022Q1-2023Q1單季度銷量走勢及環比變化,數據來源于財報,連線出行制圖
細化產品看,Model S/X兩款車型今年第一季度實現銷量為10.70萬輛,環比下滑37.63%;相比之下,Model 3/Y兩款車型有降價的助力,雖然實現了6.2%的小幅環比增長為41.22萬輛,但與去年第三、四季度的48.93%、9.26%環比增幅有著一定的差距。
考慮到目前全球疫情已處于好轉狀態,再加上在今年相繼在全球范圍內的多次降價,勢必會促進銷量的增長。然而,從今年第一季度的銷量表現看,馬斯克所秉持的“零利潤”賣車理論和多輪降價舉措,并沒有很好地帶動特斯拉銷量的提升,且增長幅度還在放緩。
銷量沒有明顯增長的同時,特斯拉的業績卻明顯地被拖累了。
從披露的今年第一季度財報中可以看到,當季實現總營收為233.29億美元,同比實現24.3%的增長,雖然高于市場預期,但環比卻下滑了4.07%。
凈利潤方面,比總營收表現得更為慘淡一些。今年第一季度實現為25.13億美元,不僅同比下滑了24.26%,相較于去年第四季度環比也下滑了31.84%,且不及市場預期。
細化業務來看,汽車業務依然是的主業,今年第一季度實現收入為199.63億美元,占總營收比例為85.57%。與總營收相似,汽車業務收入同比增長18%,但環比下滑了6.31%。
在業內看來,汽車業務收入的環比下滑,與銷量增長放緩有密切的關系,從而影響了當季總營收和凈利潤的表現。
除了這些指標之外,特斯拉毛利率的表現也成為當季財報中不可忽略的指標。
按照財報數據,今年第一季度綜合毛利率錄得為19.3%,環比去年第四季度下滑了4.5個百分點,不僅低于大部分分析師預測的20%以上,同時也跌破了馬斯克曾承諾20%以上的毛利率紅線,成為2020年以來季度毛利率最低值。
2022Q1-2023Q1綜合毛利率走勢,數據來源于財報,連線出行制圖
綜合毛利率下滑,與主業汽車業務毛利率的變化有密切關系。財報顯示,今年第一季度汽車業務毛利率為21.1%,環比也下滑了4.8個百分點,創下近兩年來的新低。
毛利率的下滑,在業內看來很大程度上是多輪降價所致。因為單車售價高,通過賣車形成規模優勢就可以攤薄部分生產成本,進而推高毛利率,反之亦然。
據官方數據,單車售價已經從之前的4.7-6.4萬美元降至本季度的4.5萬美元;與此同時,汽車業務總成本卻在一直增長,從去年第四季度的11.51億美元增長至今年第一季度的13.61億美元,在此背景下,毛利率會大幅下滑自然很正常。
一般而言,毛利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決定一家車企能否獲得持續的收入和利潤,但基于目前這一頹勢,已經很難對自身的未來做出預測。在今年第一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當被問到利潤率的未來方向時,高管拒絕給出任何指導性意見。
“如今的環境下,我們很難對此做出預測,宏觀環境存在太多不確定性。”首席財務官Zachary Kirkhorn表示。馬斯克甚至把鍋甩給了美聯儲,稱美聯儲持續加息導致汽車價格變相上漲。言外之意,就是馬斯克認為美聯儲加息,導致公眾購買車輛產品的需求降低。
綜合以上分析看,在多輪降價措施實施后,不僅沒有讓特斯拉產品的銷量實現馬斯克口中的“大幅增長”,同時還拖累了自身的業績表現,從而讓特斯拉真正陷入“零利潤”增長的困境中。
正因這樣,目前對于旗下所有產品的漲價,在江西新能源科技職業學院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究院院長張翔看來,一方面是為了刺激持幣的消費者盡快購車促進銷量,另一方面也是為了改善毛利率等業績數據的頹勢。
由此,馬斯克做出的每一個決定,都會決定的未來走勢。
特斯拉,未來會怎么調價?
對于這個問題,行業內議論紛紛。
很大一部分觀點認為,未來還會繼續降價,因為該品牌還有降價的空間。“對于一家車企而言,降價是在對成本控制的基礎上執行的,目前隨著電池級碳酸鋰原料價格的下降,再加上4680電池更大規模的上車,特斯拉未來還有很大空間可以降價。”出行領域資深專家劉明對連線出行表示。
有同樣看法的,還有張翔。在他看來,未來很大可能還會繼續降價,因為就目前來看,已經掌握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價格的大部分主導權,未來會根據市場變動和自身銷量表現,做出降價為主的調整措施。
與此同時,也有一些觀點認為之后會放緩降價的節奏,因為在他們看來,近兩年的降價已經讓的毛利率走低,進而牽連了業績的表現。
直到今年第一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說出了他的答案——即便毛利率和利潤雙降,特斯拉也要繼續降價追求銷量,今年交付目標為200萬輛。他認為,特斯拉的財務狀況足以承受降價,并在同行競爭中占上風。
馬斯克同時繼續強調道,“未來有可能以真正的零利潤來銷售車輛”,借此表達出對繼續降價的信心。由此,業內有聲音認為此次對產品的突然漲價,或許就是為之后新一輪的降價做準備。
但對于馬斯克和特斯拉而言,想要在之后繼續用低價來換銷量,也會遇到諸多挑戰。
就馬斯克“零利潤”賣車理論來說,這一理論要真正實現跑通,其前提就是要通過自動駕駛訂閱服務賺取更多的利潤,才能攤薄低價賣車的虧損成本。但一個現實也擺在面前——愿意為自動駕駛服務買單的用戶并不多。
根據美國調研機構Techcrunch統計的數據顯示,目前特斯拉FSD自動輔助駕駛系統的開通率在全球范圍內只有10%~20%的水平,國內更低一些,只有2%不到。
這背后的原因,主要在于FSD系統會受到不同國家限制以及安全性方面的考慮。目前,FSD大部分能力已在北美市場上車,但由于受到法律法規限制,在國內市場中FSD能力還處于未啟用狀態。
即便FSD已在北美市場上車,但很多消費者也會其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存疑而不啟用,畢竟馬斯克對于FSD能力的鼓吹已經多次“翻車”。
這就意味著,馬斯克想要通過FSD軟件訂閱在未來賺取利潤的想法,有些過于樂觀了。
或許馬斯克也意識到了這點,以至于在美國市場向其他非特斯拉品牌開放自家超充服務后,又在近日把這一服務復制到了中國市場,試圖通過吸引更多車主使用超充服務,來賺取收入攤薄成本。
但這條路,也任重道遠。
當宣布在國內向第三方品牌開通超充服務后,連線出行隨即就向多位蔚來、小鵬等品牌車主詢問是否會使用超充充電,得到的答案基本是一致的——絕大多數情況下,還是會使用本品牌的充/換電服務,只有當急需充電、自家品牌沒有空位時,才會選擇的服務。
充電服務會成為替代品的背后,在于車主充電的習慣。“平時需要充電的時候,車機就會提示我,同時還會給出最近的換電站和導航路線,方便快捷;如果要用特斯拉的充電服務,不僅要下載一個APP,同時還要注冊和找樁,基本不會考慮。”一位蔚來車主對連線出行說道。
充電樁,圖源官微
除了依靠自動駕駛訂閱和開放充電服務難以賺取利潤之外,特斯拉還需要考慮自身產品體系的建設。
對于低價版新車型的傳言已經不絕于耳,車型的發布也已經是時間問題。那么對于馬斯克而言,就需要考慮車型產品價格區隔的問題,簡言之,如果Model 3的售價繼續降,是否會與低價版車型搶15-20萬元的產品市場,這是不能回避的問題。
如今,馬斯克雖然提出了“零利潤”賣車的理論和喊出了繼續降價的口號,但基于以上限制因素,在連線出行看來,馬斯克和或許很難把低價換量這條路走太久。
最終,還是需要用價格以外的因素吸引消費者,產品力、創新性和品牌力,才是消費者為其買單最本質的動力。
(本文頭圖來源于官微,文中劉明、吳明為化名。)
關鍵詞:
- 看熱訊:突然漲價、股價下滑,馬斯克的降價2023-05-06
- 要求有財產擔保債權申報的原因是什么?有財2023-05-06
- 不同財產到期債權保全期限是多久?法律對于2023-05-06
- 共益債權包括哪些?共益債權是什么意思?2023-05-06
- 4死1傷!廣西一貨車側翻路邊,壓垮公路員工2023-05-06
- 當前速讀:湖北一位老師唱的挖呀挖或涉嫌侵2023-05-06
- 長沙南站工作人員懟旅客“回去好好學幾年”2023-05-06
- 一季度多國央行大舉購金為哪般?專家這樣分2023-05-06
- 教育部、中消協開展校外培訓“平安消費”專2023-05-06
- 中通客車2023年一季度營收6.94億元 同比下2023-05-06
- 4月PMI:二季度經濟修復的斜率有所放緩2023-05-06
- 申萬宏源證券王勝:下半年市場的底部中樞往2023-05-06
- 世界熱議:聯博中國投資總監朱良:歐美經濟2023-05-06
- 全球實時:被浙江緊逼,山東發布三年行動計2023-05-06
- 債權申報的效力是什么?債務人寫債權申報書2023-05-06
- 天津高溫津貼如何折算成小時數發放? 世界2023-05-06
- 華凌空調為什么沒有遙控器 世界快報2023-05-06
- 全國春播糧食近四成 進度快于去年 報資訊2023-05-06
- 每日時訊!鞏固消費回暖好勢頭2023-05-06
- 【獨家】今日立夏 有點涼!注意防范大風2023-05-06
- 全國快遞業務量突破400億件 折射經濟持續2023-05-06
- 克宮遭襲之際,“史上最強航母”正駛向歐洲2023-05-06
- 焦點滾動:于海峰:不能在第二次量子革命中2023-05-06
- 即時看!于海峰:甘坐冷板凳,十年磨一劍2023-05-06
- 正榮地產:新增3億美元債違約,境外整體債2023-05-06
- 當前熱文:再中標世界級時尚小鎮項目 銀泰2023-05-06
- HALO life | Halo 廣州!在人間煙火中2023-05-06
- 今日熱聞!美國銀行業危機持續發酵 又一家2023-05-06
- 焦點速看:顯卡天梯圖最新2023 顯卡性能2023-05-06
- “紅色泥城”變身“特斯拉小鎮”2023-0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