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衛星幫忙“種田”?院士李德仁:真正推廣還需數據“快準靈”-每日熱門
- 每日經濟新聞
- 2023-05-08 15:18:13
《三體》中云天明為心愛的女孩送上一顆星星,演繹了科幻的浪漫。現實生活里,隨著越來越多的商業衛星被送上太空,將來我們也能夠挑選衛星為自己服務。
5月5日,在四川眉山舉行的“院士眉山行”活動暨首屆眉山衛星應用產業發展大會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獲悉,眉山已經于去年自主發射10顆遙感衛星,組成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天府星座”。會上還成立“商業衛星星座聯盟”,幾家國內商業衛星企業將共享目前100多顆商業遙感衛星數據,以滿足市場應用需求。
(相關資料圖)
對于眉山而言,擁有衛星數據將更多支撐當地搶抓衛星應用產業發展機遇。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工程院院士李德仁看來,眉山的特色重點應用領域之一就是用天上的“眼睛”輔助精準農業,幫助農民種田。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現場采訪時,李德仁提到,利用遙感衛星“種田”已經積累一定的試驗經驗,但要真正實現推廣,仍面臨衛星數據不夠“快、準、靈”的關鍵問題。
“衛星數據又多又少”:商業遙感衛星應用存在堵點
區別于通訊、導航衛星,遙感衛星指的是衛星從高空通過傳感器大面積觀測、獲取地面物體的信息。我國商業遙感衛星起步雖晚,但近十年來快速發展,尤其在制造和發射衛星的能力上大大提升。據有關報告,我國遙感衛星數量僅次于美國、居世界第二,精度已經從原來的5米、2米提高到0.5米。結構上,民用商業遙感衛星數量占一半以上。
從整條遙感衛星產業鏈來看,更大的價值集中于應用端部分。遙感衛星是人類在地球上空安裝的不休息的“眼睛”,它的應用場景不勝枚舉。比如,城市需要應對火災、暴雨等災害性天氣時,可以借助遙感衛星的數據,在更宏觀尺度上進行災害的預報、處置工作;農業生產時,同樣可以借助遙感衛星數據進行病蟲害監測、農作物估產以及土地的利用現狀分析。
市場的需求正在一點點挖掘,發展遙感衛星應用市場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商業衛星的數據要真正用起來,仍有不少發展堵點。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了解到,數據“質量不高”是當前衛星應用的通病。“我們常說,衛星數據又多又少。”李德仁解釋,“衛星全時段的觀測記錄,積累了海量數據(維權),但其中多是低水平數據,真正符合客戶需求、能用的高質量數據卻很少。”
“造衛星不是形象工程,要實實在在,能解決實際問題、老百姓喜歡用。”李德仁認為,高質量的衛星數據應該具有“快、準、靈”的特點,即快速、準確、智能,才能支撐后續的測繪遙感服務。
他舉例稱,“當年汶川地震時,長時間掌握不了震中圖像,我們很受觸動,一定要解決這個問題。后來,九寨溝地震時,4個小時就有了震中圖像,時間大大縮短了。”如此一來,當災害發生時,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將信息實時反饋,用科技輔助決策,提高救災的效率。
到現在,根據用戶需要找到地面目標,借助人工智能手段,從衛星生產的原始大量數據中找到關鍵的小量數據,只需要傳輸這部分關鍵數據,最快10分鐘就能將圖片傳到用戶手機上。
對于整個衛星行業而言,提高衛星的數量和精度是實現衛星應用的根基。眉山這場會議給出一個解決辦法——抱團。活動現場,6家商業衛星相關企業組建聯盟,聯盟成員可以共享100多顆商業遙感衛星,彼此開放數據和應用權限,更高效、及時地提供服務,共同提高市場競爭力。據了解,預計到2025年,該聯盟就將共享300多顆在軌衛星,擁有具備全天候、全天時、全球覆蓋的對地觀測能力。
“水稻專家很辛苦”:遙感賦能“天府糧倉”
在業內看來,眉山培育遙感衛星應用場景的一大重點是農業。成都平原自古有“天府之國”的美稱,近年來也加快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如何利用衛星遙感技術賦能“天府糧倉”,李德仁專門做了一場題為“遙感賦能‘天府糧倉’,助力鄉村振興”的主旨演講。
李德仁指出,當前我國農業面臨人均農業資源不高的現狀,和糧食自給率不足、農藥化肥使用過度的挑戰,對發展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面結合的精準農業有迫切需求。所以,中國農業發展要走集約化、機械化和智能化的道路,要大力發展精準農業。
“精準農業是把信息技術與農業生產全方位結合的一種新型農業,包括監測評估系統、物聯網系統,以此解決面積、養分、品種、病害、長勢和播種、灌溉、施肥、施藥、收獲等問題。”李德仁提到,精準農業需要定位、定時和定量,前兩個靠北斗系統,后一個靠遙感技術。
從技術上來看,作為精準農業必不可少的一環,遙感衛星技術配合無人機、地面物聯網設備,能形成天空地一體化的衛星遙感監測系統,采集和分析農業生產中從播種、灌溉到施肥施藥、收獲各個環節的數據,為農用土地面積測算、農作物長勢監測、病蟲害情況,以及糧食估產等提供決策支持,從而大幅度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和質量。
事實上,農業對遙感技術的需求已經非常迫切。采訪時,李德仁提到一件往事,袁隆平曾找到他,說:“我們是農業的水稻專家,我們在地上很辛苦,需要你遙感技術的幫助。不僅是衛星遙感,還包括航空遙感、地面遙感,幫助地上的人從播種、插秧、生長、抽穗、收獲的全過程。”在李德仁看來,遙感技術不能取代農民、農業專家的功勞,但可以實實在在幫助地上的人建立一套現代化的農事操作與管理。
近幾年,在李德仁團隊的實踐中,遙感技術在提高農作物產量方面已經有所突破。在新疆某塊棉花種植田中,他們通過遙感衛星的數據反饋,調整了氮磷鉀鋅錳五種肥料的使用,“最終畝均產量達到湖北、四川的兩倍”。相似的,在河南小麥、湖北油菜、廣西甘蔗等種植試驗中,遙感衛星技術都發揮了作用。
當然,在實踐中,李德仁發現,如何讓遙感觀測與復雜的農業需求精準結合,如何加強信息的可靠性還原地表真實信息,如何與無人機、地面平臺協同觀察,以及提高農業智能化,都是農業遙感面臨的關鍵問題。
他總結說,“中國現代農業對定位、定時、定量信息獲取與分析具有迫切需求,但遙感滿足上述需求尚有理論和技術問題,需要導航、遙感專家和農業專家協同深入合作研究。”這次,幾位院士來到眉山,也正是為了聚智共議,為商業遙感衛星產業的發展出謀獻策。“只有堅持高標準的原則,把錢花在刀刃上,把每顆星用好,努力讓技術走在世界前沿,我們的衛星產業才能發展好。”李德仁說。
關鍵詞:
- 用衛星幫忙“種田”?院士李德仁:真正推廣2023-05-08
- 中物聯:2023年4月份電商物流指數為109點 2023-05-08
- 收養關系證明怎么寫?收養關系的登記地點在2023-05-08
- 收養證可以補辦嗎?收養滿足什么年齡條件?2023-05-08
- 解除收養關系需要滿足什么條件?收養關系解2023-05-08
- 收養孩子上戶口如何上?收養孤兒一般應在孩2023-05-08
- 繼承人于遺產分割前死亡 并沒有放棄繼承的2023-05-08
- 快訊:數字政通漲停 報于30.66元2023-05-08
- 代位繼承的法律要件包含哪些?代位繼承遺產2023-05-08
- 北京軌道交通擬增加新標志,涉及無障礙出行2023-05-08
- 代位繼承要盡贍養義務嗎?繼承只是繼承人的2023-05-08
- 代位繼承人可以向被繼承人的債務人行使權利2023-05-08
- 代位繼承需要承擔什么責任?代位繼承權的訴2023-05-08
- 代位繼承人想要放棄或拒絕繼承的怎么辦?2023-05-08
- 代位繼承怎么辦理?代位繼承人有贍養的能力2023-05-08
- 【世界快播報】醫療公司宣傳代孕被罰5萬2023-05-08
- 代位繼承可以拒絕嗎?被代位人必須先于被繼2023-05-08
- 怎么確定代位繼承人的遺產份額?有代位繼承2023-05-08
- 消費支出強勁 火爆“五一”凸顯中國經濟活2023-05-08
- 飛機飛行中出現煙霧后返航?西藏航空:因機2023-05-08
- iPhone 16 Pro將采用固態按鈕2023-05-08
- 每日焦點!店主回應陳都靈同款蓮花坐墊售罄2023-05-08
- 環球觀天下!午評:滬指高開高走半日漲1.562023-05-08
- 世界動態:常態化退市日漸成型,多家上市公2023-05-08
- 河南“單一窗口”跨境電商累計申報量突破102023-05-08
- 香港一季度外匯基金投資收入達979億港元,2023-05-08
- 環球速讀:疑因薪資糾紛,前百億私募合伙人2023-05-08
- 人潮共鑒 匠心精筑|佳運瑞璟灣營銷中心盛2023-05-08
- 遺贈扶養協議可以隨時解除嗎?遺贈扶養協議2023-05-08
- 好消息!雁山立交橋拆完,交通恢復了2023-05-08